20080108 自由時報 真假本土政黨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1.08 自由時報

日前在政論叩應節目,有一位名嘴,以極激昂的口吻指責台聯黨至今未表態支持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以此直指台聯黨變了,已偏離本土,並呼籲選民拋棄台聯。筆者看到那一幕,心頭湧出一股說不出的感傷。

要求民進黨員表態支持是天經地義,要求非民進黨的無黨籍人員表態支持亦無不可,但要求一個政黨表態支持另一個黨的候選人,則有失政黨政治之常識。一個正常的民主機制下,除非是聯合推舉或有合作協議,堂皇一個政黨是不會輕易表態支持另一政黨候選人的,何況台聯黨還正在為單一選區賭上其政黨生命之時。

即使黨未推出自己的候選人,黨也不應輕易表態支持另一或某一政黨候選人,這是常態,也是政黨保持其黨格、獨立性、堅持黨路線的起碼條件。黨不同,是因各黨追求的目標、路線不同。路線不同,當然就無法認同另一黨的路線及其代表的候選人。是以,即使一月十二日立委選舉之後,台聯基於黨路線之堅持,亦無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之義務,舉例言:民進黨候選人的經濟政策,主張「直航、對中國經貿鬆綁、取消四十%對中投資之限制、樂見與中國的經濟統合」,與台聯黨之「與西方(日、美)結合,反對向中國傾斜」之經濟路線,可以說南轅北轍。在此重大歧見下,如何要求台聯捨棄其黨追求之目標來支持民進黨的「經濟一中」路線?

要求台聯黨在總統選前表態支持民進黨候選人所持理由是泛綠不能分裂,不支持就是分裂,就是叛離本土。但大家也了解,政治是一種妥協,是一種溝通,大黨亦應尊重小黨,若民進黨不甩台聯黨主張,路線上我行我素,只要求無條件的支持,甚至想藉此藍綠極力對抗中徹底把台聯邊緣化,獨占泛綠的地盤,則必危害本土勢力的團結。至於如何溝通、如何妥協、如何獲取支持,球應是在民進黨手上,成否繫於大黨領導者之智慧。

說實在話,海外投資八十%到中國,經濟依存度高到四十%的現況下,仍主張進一步開放對中國投資的民進黨,是不是本土政黨,已是值得大家來討論推敲的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政治的趨統或趨獨,往往會因某一突發因素而會迅速擺動與轉移的,但經濟則不同。經濟的趨統或趨獨,很難一夕改變,這也是中共自始就以「以經促統」作為最優先工作的原因。

路線是可以檢驗的,政治上一直堅持台灣主權獨立、制憲正名、加入聯合國,經濟上又力主與西方結合,反對進一步對中國開放的台聯黨,其政經光譜屬本土無疑。過去八吋晶圓之開放,銀行之登陸,中國毛巾、成衣之進口,對中國投資之鬆綁,台聯都成功扮演護土的重要角色。在這意義上,台聯黨之存在,是民進黨能否存留於本土政黨的關鍵,沒有台聯的民進黨,若依現在民進黨自信開放的路線走下去,不管喊多少的入聯、制憲,台灣的將來就是泛藍的終極統一。

希望本土的選民,不要只想迫台聯表態支持民進黨候選人,球在民進黨的手上,若最後無法獲得台聯的支持,也要知道這是一道警訊,是因民進黨堅持「經濟一中」路線的結果。 (作者黃天麟  為前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