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0 大紀元時報 台商離開中國之後(一)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1.10 大紀元時報

本系列專題於每週四為讀者邀請專家選評台商投資糾紛的典型案例與影響台商經營的重大事件,歡迎讀者與我們一同來關注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種種問題。

背景介紹

當投資中國的外商、港商、台商,甚至於中資企業,因為中共勞動新制、稅法等政策的大轉彎,而紛紛移往投資的新據點──越南的此刻,殷切期盼外資與台商回流到台灣,以活絡產業與民生經濟的台灣人,希望似乎又再次落空。政府和人們都要面對一個問題:為什麼台商無法回流台灣?

近年來台灣的產業外移到中國,大多為了營運成本競爭力的問題。身為大型廠商的協力廠,各行各業的中小型台商必須跟著大型廠商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而大型廠商,以電子產業為例,則受制於委製生產的下單大廠。

過去這些國際下單大戶要求台灣電子大廠必須到成本較低的中國設廠生產,目標是價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今天這類大型電子工廠再次移動到越南,原因還是相同的──必須因應國際下單大戶的要求,否則就拿不到訂單。

台灣的法治、基礎建設、外匯自由度等等條件,都優於越南,產業選擇越南而不選擇台灣,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勞工成本的問題。儘管產業投資決策的因素不只是勞工成本一項,但如果勞工成本偏高,許多需要大量勞工的產業就無法回流台灣。

究竟台灣的勞工政策為什麼沒有調整的可能?台灣能否創造出一套吸引台商與外資進駐台灣的方案?

問題分析

現在產業從中國出走,包含著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項是在中國雇工的勞動成本驟增。除了圍繞著員工年資打轉的社保基金、離職補償金還有退休金之外,超乎西方社會勞動水準的給假規定,也讓廠商深感困擾。

舉例而言,只要是超過25歲的男性以及超過23歲的女性員工結婚,雇主就必須給予15天的「晚婚假」;女性員工的產假為90天,比台灣的產假多出一個月,而且年滿24歲生育第一胎的女性員工,還要給予30天的「晚育假」。如果員工辦理「獨生子女證」,則產假還要提高到125~140天。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勞工受到優於全世界的保障,只能顯示願意遵守或必須遵守這套法令的企業,在中國所要付出的勞動成本。

台商回流等於汙染回流?

在討論吸引產業回流的問題時,經常有一個問題一再被提起:台灣究竟要不要勞力密集的產業回流?這些產業回流會不會造成台灣環境的汙染?

「關於環保的問題,台灣有很清楚的環保規章,民眾也有很高的環保意識。所以關於環境汙染的問題,不符規定的廠商自然會打退堂鼓,這不能和勞工政策混為一談。」在浙江開設公司的張姓台商表示。

「勞力密集的產業,未必就是高汙染的產業。成衣業、製鞋業、電子業的生產線,都需要大量的員工,但並非高汙染業。」

「如果台灣能夠解決企業缺工的問題,台商自然會爭先恐後的回來。」另一位曾姓台商表示。「許多要經常往返大陸的企業朋友都這麼說,每次要上飛機去大陸之前,都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但去歐美出差時,並沒有這樣的現象。我們都清楚許多台商在大陸投資被侵吞的案例,我們何嘗不想留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

基本工資的迷思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說:「我們不能忽視美國正面對『全球外包工作』的競爭力危機,資訊工具讓新興國家的大批年輕、廉價的勞工,搶走我們的工作。」
事實上美國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2007年世界競爭力評比,仍然穩居世界第一。台灣的排名則從第17退居第18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評比,台灣則位居第14名。與前一年相比,一樣下滑一名。(附表一參見)
 



如果從勞工政策來比較,新加坡不實施「基本工資」制度,香港則僅針對外籍幫傭實施基本工資制度。

日前諾貝爾經濟學家赫克曼來台訪問,並於專題演講中指出:「調高基本工資,反而會讓就業機會流失。」

與赫克曼持相同見解的經濟學者並不是反對勞工薪資提高,而是認為應該回歸市場自由機制,否則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勞工。但是,調高基本工資以及規定資本工資究竟會不會使就業機會流失,在經濟學者之間一直存有很大的歧見。
「其實基本工資不適用對象還不少,包括外籍看護工、軍公教人員、醫師、律師、會計師、職棒選手等等。」童文薰律師表示。「在台灣,受基本工資影響的勞工,除了以基本工資受薪的本勞約有廿萬人之外,就是外勞以及時薪工。」

「對於基本工資的問題,一直有兩派說法。一般的白領上班族,其實感覺不到基本工資的存在必要。至於對於底層工作者的保障,是否只能從基本工資來著手?基本工資對於這些人來說會不會只是一個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餅?在權衡產業競爭力,以及整體失業率的時候,必須一起考量。」

外勞成重要適用者

目前台灣經核准引進外籍勞工從事製造業及營造業,約有18.6萬人,適用於基本工資規定。正因如此,所以台灣的外勞成本與新加坡及香港相較,都高出許多。(附表二參照)
 




一直呼籲「本勞外勞薪資脫鉤」的高為邦博士表示:「『基本工資』是不可撼動的政策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基本工資』剝奪了喜憨兒及殘障者的就業機會,剝奪了老弱婦女的就業機會,剝奪了剛踏入職場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因為老闆要的是有經驗且具競爭力的員工,沒有公司願意訓練員工,更沒有公司願意照顧弱勢。結果公司找不到可用的員工,而很多人卻又找不到工作。」

「『基本工資』訂定目的在於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所需,如果法律訂得太僵硬,迫使企業關門或外移,造成更多人失業,保護勞工的原意反而落空,我們不應該檢討嗎?」

目前台灣的外勞政策不僅有「基本工資」的問題,還有引進許可的限制。
高博士進一部表示:「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只有新加坡的一半,外勞成本卻是新加坡的一倍。這造成許多弱勢族群的問題。如果家裡有重病者需要看護,即使外籍看護工也聘不起;至於這些年台灣的出生率下降,現在是世界倒數第二名。但如果扣除外籍新娘所生育的子女數,台灣其實是世界倒數第一。要改變這個情況,提供有需求的民眾負擔得起的家庭幫傭,這是一個可能的選擇。」

在談工資之前 應先談就業機會

「現在的勞工競爭工作,是跨國的競爭,而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競爭。」張姓台商表示。「其實產業在台灣想以基本工資找可用勞工,根本就找不到;那麼與那些已經外移到新興市場的同行競爭,台商要活下去就得跟著外移。」
台商外移的結果,造成結構性的失業問題,許多人失業、待業,但又不能接受勞動型的工作。

「這是一種投資的虛擲。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源,如果錯置於勞動工作上,不僅個人家庭受到衝擊,也是社會的重大損失。」張姓台商說。

「受『基本工資』影響的台灣勞工有多少我不清楚,可是企業競爭的問題是沒有國界的。要嘛我們把低價的勞動力引進來台灣,要嘛我們把工廠移到能夠提供這些低價勞動力的國家。這就是企業的選擇。」

廠商一旦外移,原本只有本地勞工才能勝任的各種管理階層的工作,包括領班、主任、課長、會計、經理、業務、廠長等等工作機會,也都一併外移。

「事實上這些勞動人口,包括外勞,如果能夠留在台灣,他們都要吃飯的,一定要在台灣消費,這樣各種飲食業、小吃、計程車等等,都會受惠。」張姓台商提起每次回到台灣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喜歡的台灣味。

「這些餐館小吃業者,都說每天的營業額已經下降到以往的一半了,都在苦撐著。」

一位日本料理店的業主表示:「營業額下滑,情形很明顯。而且我贊成本勞外勞薪資脫鉤。我們需要勞工,現在餐廳很難請到員工。」
 



在台灣,受基本工資影響的勞工,除了以基本工資受薪的本勞之外,就是外勞及時薪工。圖為2006年12月17日,國際移民日前夕,外勞於台北市聖多福教堂前懸掛之橫幅。(大紀元)


增加外勞會增加台灣的失業率?

一個普遍的思維是,一但增加外勞,台灣的失業率會增加。
「外勞願意從事的工作,台灣人已經不願意做了。這中間並沒有排斥的必然論。」極願意留在回到台灣投資的曾姓台商表示。「我所從事的玻璃製業,在台灣是找不到足夠的工人,而不是我沒有工作可以提供。」

「但是當我把工廠外移的時候,連同那些原本應該由台籍幹部擔任的工作,也都沒有了。」曾姓台商說。「所以台商回流當然會增加台灣的工作機會,絕不是減少。」

對此高為邦博士表示:「台商回流所能帶來的經濟成長,如果有一萬家台商回來投資就會創造一百萬個就業機會,直接受益者當然是本勞,無論是新入職場的年輕人或被裁撤的中年失業者,都能充分就業;投資增加,政府的稅收增加,『大溫暖』才能落實。」

「大量台商回流及外勞進駐,帶動各種相關行業,促使地方繁榮;當然台商也是受益人,倒不是企業主回台能賺得更多,而是在台灣法律的保護下,企業主至少賺得安心,企業也因此能經營得更踏實。因此,台商回流所造成的經濟成長,是台灣全民受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