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6 大紀元時報 西瓜或鐘擺效應?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1.16 大紀元時報

☉方德豪(亞洲時報記者)

在1月12日的台灣立委選舉,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得票較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多出140萬;在69天之後,國民黨的參選人馬英九也能再次取得大捷嗎?有機會,但不一定;而且,問題和挑戰還是挺多的。

藍低調勿喜

從某些角度看,這個結果也不值得國民黨人太高興。據台灣的中選會的數據,國民黨這次共取得501萬票,得票率百分之51.23%;民進黨361萬票,得票率36.91%。相對過往泛藍取得的成績,這次泛藍的得票其實不算特別高。1996年,李登輝取得581萬票,得票率是54.0%;且當年泛藍還有林洋港和郝柏村搶去160萬票(或14.9%的選票);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泛藍的宋楚瑜和連戰合共取得759萬票,宋和連二人的合共得票率是59.9%,勝出的民進黨的陳水扁在當年其實也只有39.3%選票;換言之,這次國民黨得到的支持,相對高峰期還有一段距離。

國民黨不應太高興的另一個原因是,立委選舉的結果,每每跟總統選舉的結果不一樣。以2004年年底的立委選舉為例,泛藍陣營的國民黨和親民黨合共取得454萬或46.73%的選票,超出民進黨的347萬票或35.72%不少;但同一年3月的總統選舉,泛藍的連戰和宋楚瑜即使取得643.5萬或49.90%,泛綠陣營的陳水扁和呂秀蓮的選票也衝到646萬或50.10%的水平並勝出;四年前,台灣選民在立委選擇了由泛藍主導,但大選依然是泛綠小勝。四年後,這種可能依然無法完全排除。

當然,若只把這些數字作硬性對比,不顧期間的其他社會因素,是完全不科學的。例如,泛綠甚至一些泛藍中人都表示,李登輝時代的黑金政治問題嚴重,當年國民黨買票賄選的情況較多;2004年3月大選前一天,台灣發生了起重大爭議的槍擊案,總統陳水扁和副總統呂秀蓮據稱遭槍擊,二人的支持度自然增加;在今年餘下的69天,台灣政壇能否出現像槍擊案這類的重大事件,讓大選結果出現戲劇性的翻盤,也許將是影響結果的關鍵之一。

也應該注意到,馬英九過往的危機處理能力並不太有信服力。像2001年9月,納莉颱風讓台北市出現重大淹水,其時陳水扁曾突擊訪問防颱應變中心,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據說竟不在現場。另外,面對民進黨針對首長特別費問題大造文章,馬英九起初聲稱其所有特別費都是用於公務或公益,但後來他的辯護團隊又改口說特別費是私款;他的抗壓能力,似乎依然需要更多的磨練。

清廉是選民最後決定的關鍵

在最後的關鍵69天,民調領先的馬英九能否力保優勢,也將會取決於他能否說服中間選民支持他。不過,現時中間選民最關心的,似乎並不是領導的應變能力,而是哪一位元首能較清廉,且能維持社會團結,避免社會分化。換一句話說,就是作風跟陳水扁相反的,最容易得到中間選民支持。

這次立委選舉開票,國民黨勢如破竹,馬英九說了一句「高興一分鐘就好」;其實正好反映出他也並沒有給勝利沖昏頭腦。國民黨選擇了哀矜勿喜的態度,避免刺激和傷害泛綠支持者的感覺,造成社會分化,實在是聰明的做法。

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也是陳水扁的致勝絕招。2000年,陳水扁宣布要當「全民總統」,找來形象中立的中研院院長、諾獎得主李遠哲支持,就曾讓他得到不少中間選民的歡心;2004年2月底,陳水扁在選前一個月表示,如果他在大選中獲勝,他不會宣布台灣獨立。199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馬英九險勝陳水扁,其中一個決定性原因就是李登輝最後一刻牽著他的手承認馬是「吃台灣米長大的新台灣人」。這一次,馬英九的政綱已經朝往中間路線游移,而他能否在最後一刻找到形象較中立,甚至接近綠營的人力挺他,也許將是他能否鞏固領先形勢的一個關鍵。

關於立委選舉對大選的影響,坊間有兩種理論,一是「西瓜效應」,一是「鐘擺效應」。「西瓜效應」即中間選民決定「西瓜靠大邊」,倒向較強一方;「鐘擺效應」即中間選民希望權力平衡,選擇不要讓國民黨一黨獨吞議會多數黨和總統大位。台灣選民將會作出怎樣的決定,將會是大中華地區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

──轉自《亞洲時報》(原標題為:「哀矜勿喜:馬英九挑戰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