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7大紀元時報 港台企業面臨的危機與出路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307大紀元時報 

成替罪羊──危機

而在這一波外企撤併潮中,受影響的主要是港、台商,以及一些大陸民營企業,但歐美企業和中共國營企業卻沒有受到影響,草庵居士認為,因為中共的大企業以及官方機構,他們在中國大陸掌握決策權,大企業和官方勾結,宏調的影響對他們相對比較低,而歐美企業因為背靠歐美國家,中共要考慮國際影響,這種情況下,他們就轉移到對他們政策影響不大的,比如從海外投資的港、台商,拿他們作替罪羊,把矛盾和問題轉移到他們身上。

有製造行業人士表示,中共在幾年前已經利用「每年一政策」的手法,旨在最終取締「來料加工」工廠,作為應付中美貿易順差問題。很多時候,「來料加工」合同,中間都涉及港、台商,因此,很自然地也成了中共政權「忽然改策」首當其衝的犧牲品。

美國費城爵碩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現時廣東一帶的營商環境每次中共突然出現一個條例,很多廠商馬上就要倒閉或搬家,沒有一個醞釀期,都沒有諮詢或給企業一個調整的機會,一般政府不會出台專門打擊工商企業的政策,中共的做法含政治性的味道,這種隨意性長期下去會對經濟環境造成打擊,逐漸使投資者失去信心。
他說,如果是正常的遷移,廣東的一些企業升級了,轉向生產更高價值的產品,把低價勞動力產品的生產往大陸內地遷移,廣東的企業變成了高科技,整體經濟還會上長:「但現在不是這樣,現在政策匆匆出台,把低科技的企業快速轉移到內陸去,企業沒有時間,也可能沒有技術發展起來,企業就變得空洞化,就這樣搬遷,一開始可能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但工人的熟練水準可能也未到位。」

不斷加深的社會矛盾

珠江三角洲、廣東都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火車頭一旦停止運轉的話,中國的經濟就會下來,馬上失業率會上升,加上社會現在普遍存在的維權人士,可以引發社會不滿的高漲,更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如近期推出的新〈勞動合同法〉,由香港各大專院校關注中國工人生活的學生和教師所組成的非牟利組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注意到,此合同法未推出前,就已經有很多廠家解雇廠內工齡長的員工,逃避在合同法生效時,遵守規定讓這些工齡長的員工變成工廠長工的責任。

新〈勞動合同法〉引起的勞資矛盾進一步升級,可以從去年11月份,中國民間團體「深圳打工者之家」的負責人黃慶南被斬至重傷事件窺見一斑。據說,黃慶南遇襲,與其團體就最新的合同法積極教育工人自身權益,惹來有關方面的不滿所致。

出路和前景

對於港商的出路和前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發表的評論中指出,香港傳統的中小型企業正面臨全面性的轉型危機,或許港商企業可轉移至內陸,以維持原來的生產經營模式。但是轉移至內陸後,交通和遷廠費用都會侵蝕港商企業日益微薄的加工利潤。而全國劃一的環保、土地、工資政策,不可能對不同地區的企業差別對待。

要使香港中小企業轉型,需要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人才、技術、經驗和不同的經營方式、企業文化,但實際願意轉型的港商是很少的。他預言,香港在珠三角的中小企業,連帶服務他們的在港中小企業,可能在今後幾年出現倒閉潮。這幾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情況。

草庵居士則認為,雖然轉型是一個因素,但正常的運作,實際上產業升級只是一部分要升級,部分要發展和擴展,而不是中共的一刀割式的劃線。

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港商要主動站出來,大力的向中共呼籲、對其施加壓力,要有政治參與的想法,否則決策權一直掌握在中共政權手裡,而沒有他們發言的地方。「相對中共來說,港商的利益比中共本身利益差很多,香港商會必須要參與政治,否則你依附中共,中共很難會正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