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9自由時報  ㄇㄟˊ體的道德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3.19自由時報  


「身處更寬廣的道德脈絡之中,我們需要知道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過得更好,因此,細察真實道德與不仁行為間的灰色地帶,便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代表著最困難的道德經驗的灰色地帶,能夠讓我們更了解生活是多麼的不易。」這是醫學人類學家凱博文(Arthur Kleinman)為了更深入地探討個人與社群道德經驗,凸顯追求理想世界的困難與人們可能付出的代價,所寫下的一段話。

回到台灣。百萬擊掌將謝蘇的氣勢拉抬上升,泛藍陣營與媒體正期待著綠營裡也能出現一個類似費鴻泰的壞事者,於是在活動隔天強力放送莊國榮的粗口談話。然而如果將視野放大,莊的談話背後,媒體刻意放大他的言論來負面化三一六的逆轉行動,以及馬英九本人的栽贓事件(預告某刊物會詆毀馬父),其實也都是道德問題。但問題是,它們不會被拿出來檢驗,畢竟這些事件裡面沒有人「說粗話」(台灣媒體只會把說粗話看成道德議題)。

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在「論電視」這本書裡說:「政治生活使一些重要問題以一個無趣的假象或是更微妙的假象產生時,對於娛樂的尋求總是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奇觀表演(或醜聞)上…,我們看到的只是在電視的某個時段中能播放出來給觀眾看的部份,切斷了事件本身的過程和他們的結果」。而我們的挑戰就在於,人民是否能洞見這個新聞事件的操作動機。

我們的社會總是在媒體所呈現的假議題與假衝突下打轉,而無法在紛亂的新聞事件中拉出一條可以信任的價值標準。當我們談道德,馬英九之父其實也不應該是選戰重點;同樣的,我們可以想起多少次媒體對政治人物的台語粗口大作文章,可是像馬英九的職業學生背景,或是把發票責任推給屬下等等,卻鮮少被以道德的層次論之。

好吧,如果三一六這天,我們還是不得不討論道德之事,那麼屠殺西藏人的中國政府,道不道德?對中國政府暴行噤聲者,道不道德?

大家可否還記得,一九九六年中國試射對台飛彈,隔日南部一家報紙被搶售一空,原因是頭版只刊了一個大字:「幹」。這個現象,在這群追獵粗口的記者眼裡,又是怎樣不道德的展現?

我們處在民主價值時時可能崩落的時代,是因為我們往往無法細察「真實道德」與「不仁行為」的內裡。太多似是而非的言論,太多仇恨式的批評(當然包括莊的發言,以及更多談話性節目裡的高談闊論),窄化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思考與觀看的方式。在這個艱困的時刻,且讓我們冷靜思考,勇敢面對,繼續與我們所愛的人促膝長談,包括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曾被我們視為敵營的人。

(作者吳易澄 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