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7自由時報   愛沙尼亞反共抗俄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607自由時報  

二十世紀五○至七○年代,「反共抗俄」標語幾乎在機關、學校、軍營,乃至重要街道到處可見,四十歲以上年紀應該都記憶猶新。不過,平心而論,「反共抗俄」這個政治口號,充其量只是中國國民黨拿來統治台灣的藉口,國人不妨檢驗國民黨過去統治台灣半個世紀的歷史,再來觀察當今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眉來眼去,豈不證明「反共抗俄」是一場騙局。

正因為「反共抗俄」口號曾在台灣響徹雲霄,剛好遠在波羅的海有一個愛沙尼亞這個國家。自一九九一年脫離蘇聯宣布獨立以來,其民主化作為展現魄力,令人刮目相看。愛沙尼亞土地面積四萬五千二百餘平方公里,比台灣略大;人口一百四十六萬,約台灣的十六分之一,境內住有百分之二十八俄羅斯人。這個一九三九年因德蘇密約隨後被蘇聯併吞的愛沙尼亞,在共產黨獨裁統治時期有不少愛沙尼亞民族意識堅定人士被迫放逐到西伯利亞勞改,蘇共也為了有效統治愛沙尼亞,有計畫鼓勵俄人移居愛沙尼亞,俾加速對愛俄羅斯化。可是,莫斯科對波羅的海三國所進行的蘇維埃化、俄羅斯化,並沒有得到波羅的海沿岸人民的信服。相反地,當蘇聯解體前後,愛沙尼亞本土化的表現不同凡響,舉世矚目。舉凡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愛最高蘇維埃宣布一九四○年加入蘇聯的宣言無效;隨後塔林政府宣稱,愛沙尼亞國會通過的法律,其位階高於蘇聯;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宣布獨立後不久,禁止共產黨活動,愛共也順應情勢,更改黨名,蛻變成民主政黨;塔林政府為了落實民主化、本土化,更規定公務人員必須要精通愛沙尼亞語。

愛沙尼亞反共抗俄的行動最令世人關注的莫過於,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凌晨,將坐落在塔林市中心的蘇軍烈士紀念碑拆除,和甫於五月二十七日宣布成立的「調查共產主義犯罪基金會」。前者,是愛沙尼亞去俄國化更進一步的表徵,雖引起莫斯科的強烈反應,揚言制裁報復,但愛有歐盟和北約在背後撐腰,不為所動;後者,由愛沙尼亞前總理、現任愛沙尼亞執政黨領導人的拉阿爾領銜成立,將按部就班調查共產黨犯罪的事實公諸於世,並存放在基金會所設立的歷史博物館,該基金會架設網站,剛開始先有英文,其後增設俄、德、法、西和中文,網站首頁呈現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畫面,中國共產黨犯罪事實也列為該基金會調查的對象。

由此以觀,真正實行和落實反共抗俄政策的國家,不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倒是愛沙尼亞才名副其實,在此不由得要問,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被中共趕盡殺絕,明知共產黨惡貫滿盈,破壞人權惡名昭彰,敢不敢效法愛沙尼亞,也成立類似調查共產黨犯罪的基金會,令人一新耳目,而不要自甘墮落,淪為中共的哈巴狗?

(作者洪茂雄 為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