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1自由時報   馬押寶開放 綠憂關鍵技術流失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711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王孟倫/台北報導〕馬總統昨宣布擬開放十二吋晶圓廠登陸,民進黨痛批表示,這顯示馬政府財經首長沒有開對藥方,拚經濟政策完全押寶在開放兩岸市場,這是錯誤的路線。財經學者也表示,晶圓半導體是台灣傲視全球的高科技產業,若要再開放更高階製程西進,必須要有完整評估、配套措施與嚴格把關,否則,台灣半導體王國地位將拱手讓給中國。

對於馬總統以美商英特爾赴中設十二吋廠作為台灣應開放的理由,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成蔚指出,英特爾赴中生產的是技術門檻較低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且向美國政府保證絕對不會生產精密的中央處理器(CPU),才獲放行。

12吋晶圓廠西進 台股雪上加霜

林成蔚因此批評,馬總統這種簡單邏輯的決策,對台灣十分危險。

他並表示,蓋一座十二吋廠大約至少需要三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九百三十億元),台灣現在正步入經濟景氣動能不足的蕭條期,開放十二吋晶圓廠西進,將對台灣投資形成資金排擠,讓台灣股市更加雪上加霜,時機問題應慎思。

他表示,民進黨政府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都經過產官學充分討論後才做出決策,如符合「瓦聖納」公約,提高業者競爭優勢,對產業佈局要有利,避免關鍵技術流失,以及不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負面衝擊,才宣布開放。

林成蔚反問,以避免關鍵技術流失而言,國外廠商可援引國家力量,或依「瓦聖納」公約作為確保關鍵技術不外流之依據。但台灣廠商缺乏政府奧援與制度性保障,能耐得住中國方面「技轉要求」的要脅嗎?

對於是否應該開放十二吋晶圓九十奈米製程赴中國投資?前國策顧問黃天麟主張,應比照二○○二年模式,當時開放八吋晶圓赴中國投資,是「有條件配套開放」:必須要十二吋晶圓廠進入量產,才能申請赴中國,而且政府也採取「總量管制」,有家數的限制。因為當年政府有這樣的配套前提,採取「有條件式開放」,結果,「台灣現在是全球十二吋晶圓廠最密集的國家,繼續維持半導體龍頭的地位」。

高科技產業赴中 我優勢被取代

他強調,台灣半導體晶圓產業,在全球具有高度優勢地位,若新政府一味要拚經濟開放,貿然將高科技製程赴中國投資,只會使得我國科技產業的優勢逐漸流失,甚至像過去玩具等傳統產業一樣,全球產業龍頭地位被中國取而代之。

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則強調,在開放我國產業登陸中國的同時,產業會不會面臨空洞化,是不能夠被忽視的,政府必須嚴格把關,才能守住台灣科技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