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4自由時報   主權獨立的外交路線已遭馬政府全面翻盤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804自由時報  

馬英九總統昨天宴請歷任外交部長時定調外交政策,即外交休兵、兩岸和解,以「活路外交」為名,取代民進黨政府的「烽火外交」。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指出,舊政府的「烽火外交」雖讓台灣獲得新的邦交國,但讓台灣失去更多邦交國,新政府無法認同。府方人士更指出,兩岸關係為外交發展的根基,未來兩岸降低爭議性議題,台灣在兩岸及外交政策上採取開放務實、靈活彈性策略,也是「活路外交」的主要精神。因此,在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馬英九總統將在當天搭乘空軍一號前往金門發表談話,定調為「和解、和平」,將向中國釋出善意,重新定義兩岸互動架構。

馬政府上台後,將扁政府堅持台灣主體性與主權獨立的外交路線全面翻盤,明明兩岸外交惡鬥咎在中國對台灣的蠻橫打壓,卻專找自己人的麻煩,竟然歸罪於扁政府的「烽火外交」,因此執政後完全放棄國格與尊嚴,宣稱追求兩岸和解、外交休兵,希冀得到中國的垂憐,俾能賜給馬先生一塊有限的、稍可喘息的國際空間。事實上,中國的政經實力逐漸壯大,台灣受到排擠的壓力愈來愈大,扁政府堅守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備受嚴峻的考驗,但無論中國與國際壓力如何排山倒海而來,扁政府的立場始終屹立不搖,並且毫不畏懼,積極迎戰,總算維繫了台灣的一片天,未被中國所吞併。

現今馬政府上台,治國無能,敗家有餘,當務之急不在提振經濟,改善投資環境,而是一邊引中國勢力入室(包括中國觀光客、中國飛機直航台灣、中資來台投資股市、公共工程等),一邊則是去台灣化,企圖把這些年來本土化與正名的成果一筆勾銷,要讓中國化與威權統治的幽靈重新降臨台灣社會。在此投降主義的框架下,馬政府在外交上不惜自我矮化,以取悅中國。我國駐外使館不再凸顯台灣,外賓來台被改稱為訪華,甚至能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就感到是天大的恩寵,沾沾自喜以此為中國的善意,兩岸和解休兵的成就。至於出場序被中國以小動作改成中文排序,馬政府當然不會計較了。

坦白說,過去我國不能以台灣之名,而須以中華台北名稱參與奧運,已是令國人滿腹委屈的不平等待遇,不料此一屈辱名稱竟然使得馬先生大感欣慰,自鳴得意,進而更加堅定走上其在兩岸關係的投降路線。實際上,中國對台灣的打壓,除了在細枝末節的事務略施小惠,大原則絕不因為馬先生的叩頭政策而鬆動。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方面,中國依然封殺我申請成為世貿組織觀察員,要求北韓國際商品展覽會主辦單位變更我參展名稱,施壓「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將台灣分會名稱由目前Taiwan,改為Taiwan,China,大小動作不斷,真是罄竹難書。

更重要的是,馬政府以為承認「九二共識」,就可以獲得一中各自表述的空間,也認為中華台北是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適當名稱,實際上中國的一中原則根本未有任何改變與鬆動。正當馬政府自我陶醉,作春秋大夢之際,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日前在華府發表演說,強調「無論兩岸關係如何演變,一個中國原則絕不改變」,而中國涉台學者李家泉亦公開撰文,表示「中國台北」、「中華台北」,兩者英文名稱都是Chinese Taipei,並沒有不同,指的是「大中國」及「大中華」,兩者可以通用,都是指「全中國」。

總之,馬先生建基在兩岸和解、外交休兵之上的活路外交,不管是「九二共識」或「中華台北」,孫悟空七十二變,看似法力無邊,卻逃不出北京「一個中國」的手掌心,更何況馬政府還自己戴上了「一個中國」的緊箍咒,豈能不聽命於中國的旨意。因此,馬政府到底是走活路外交,或是步入不歸路的死路外交?答案已經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