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7自由時報   馬政府緊抱中國 小心台灣徹底輸光!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807自由時報  

明天北京奧運即將揭幕,對於曾經受過列強侵略,淪為次殖民地,積弱百年,貧困的中國而言,舉辦奧運不僅是一場單純的體育賽事,而是民族自尊心的重建。因此,中國不惜耗費一兆元台幣,超越歷屆奧運經費,只為了向世人展現近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而那些對中國崛起懷抱幻想的人,不但讚嘆北京奧運的硬體設備,更對奧運後中國的發展充滿樂觀期待,然則在中外金融市場此種「後奧運症候群」的盲目狂熱氛圍之下,卻也有一些理性、客觀的專業人士發出警訊,戳破世人的中國奧運夢。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即直率指出,所謂奧運泡沫已經破滅。

其實,奧運泡沫破滅,幾乎是所有奧運主辦國難以避免的宿命。歷來爭取主辦奧運的國家,多半係因經濟成長獲致相當成果後,要向世界宣揚國威,取得國際社會認同與尊敬,因此對各項奧運比賽的建設與設備,均不惜血本投入,在經濟效益方面顯然是不划算的。故而,在大型奧運基礎建設完工,奧運饗宴結束後,奧運主辦國幾乎難逃經濟成長減緩的命運。如果以股市走勢來比喻,在奧運會前因利多的期待,主辦國的經濟經常衝上頂點,但奧運舉辦後,卻似利多出盡,主辦國的經濟多半開始走下坡。

換言之,奧運泡沫必然破滅,幾乎成為歷史發展的規律。特別是中國長年以來在兩位數經濟成長之下,其發展動能更是露出疲態,在奧運舉辦前股市已從歷史高點腰斬,房地產以熱門的廣東深圳為例,平均房價下跌近三成。而通貨膨脹更是惡化,使得中國的宏觀調控一直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看起來,奧運前中國顯已耗用太多經濟動能,奧運後似乎難以找到支撐力道了。本來奧運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如何,乃是中國自家的事,無關台灣,但是,馬政府上台後,卻無視中國是敵國,以及中國經濟走下坡的事實,逕行對中國西進、鬆綁,實質上將台灣與中國綁在一起,於是中國奧運泡沫的破滅,便會嚴重衝擊台灣的經濟。

奧運夢是中國崛起神話的一環,就像所謂中國是「世界工廠」,後來甚至提升為「世界市場」一樣,包含著太多世人對中國崛起的過度期待。這個神話建構的過程,起於中國在一九七八年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快速增長,每年幾乎平均以兩位數經濟成長率,加上其人口有十三億,因此縱使其個人所得仍在開發中國家水準,生活水平尚未臻小康的局面,但總體經濟的規模仍然非常龐大。以外匯存底為例,中國目前約為一兆七千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乍看之下經濟實力驚人,但中國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六倍,台灣的外匯存底約三千億美元,中國經濟實力若要達到台灣水準,其外匯存底應為十六兆美元。

事實上,中國不僅奧運泡沫即將破滅,其世界工廠的優勢也已消失,最近已有報導指出,隨著工資上漲、環保規章日趨嚴格、節稅空間有限、專業人才缺乏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在中國生產的成本不斷上升,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當中五分之一有意撤離。而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國運動用品大廠愛迪達近日宣布有意減少中國工廠的產量,把產能外移到其他亞洲國家;以及擁有兩百年歷史的德國玩具品牌泰迪熊的製造商,因為發現中國工廠無法製造出高工藝水平的商品,決定將生產線轉回母國。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更面臨經營困境,據統計珠江三角洲台商,從去年九月迄今,約有近千家倒閉或遷移至其他地方。

總之,探討中國經濟問題,不必刻意看衰,也不應迷信盲從,必須用除法,任何數據都必須除以十三億,才能看出真相。然而,馬政府看待中國,不僅沒有用除法,找出真相,依此制定出務實的兩岸政策,反而用乘法,然後在乘以十三億所得出的數據上自我陶醉,一切的西進、鬆綁政策皆建立在此種幻覺與假象之上。馬政府吹噓開放中國觀光客可帶來一年六百億元商機的跳票,就是最好的教訓,難道馬政府還不覺醒,仍要一意孤行,把台灣徹底輸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