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8大紀元時報  「基因興奮劑」挑戰奧運競技賽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818大紀元時報  

【記者華明/綜合報導】近代奧運史上,興奮劑已成為各類體育比賽的毒瘤,如影隨形,各反興奮劑組織在密切關注著金牌獲得者,而「基因興奮劑」的出現使一場「貓鼠鬥」更上一層樓。
打造「超級運動員」

「基因興奮劑」是普通興奮劑的升級版。早在2001年11月,《中新網》就預測,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運動員,有可能在今後兩年內問世。屆時,那些注射了可增加爆發力基因的短跑運動員,會像超人似的在6秒鐘內輕鬆跑完100米;而那些注射了可增加肺活量基因的馬拉松選手,則能在1.5小時內跑完40多公里。劉翔、姚明這樣的運動員也可能比比皆是。

毒害勝於普通興奮劑

可是,「是藥三分毒」,即便傳統興奮劑,據悉,作為金牌大國的前東德當局,曾長期系統地讓至少1萬名運動員服食各類禁藥,結果使100多名運動員猝死和無數運動員終身傷殘,許多女運動員男性化,失去生育能力。兩德統一後,受害運動員把東德體育部長和醫學顧問霍普告上法庭,並要求賠償。
在中國,曾打破全國紀錄及世界紀錄的舉重運動員鄒春蘭2006年3月24日對《新京報》記者說:「教練讓我吃一種『大力補』的藥。」現在她經常要刮鬍子,身上很多地方帶有男性特徵,小腿上腿毛很重,聲音厚重沙啞,皮膚像男性一樣粗糙。為保持女性特徵,鄒春蘭不斷服用雌性激素類藥物,但收效甚微。

哈佛醫學院分子生物學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埃文斯警告說:「運動員必須小心一點。『基因興奮劑』還可能是腫瘤的一個生長因子,弄不好贏得一塊金牌卻患了癌症」。專家們說,目前,人們對「基因興奮劑」了解還很少,將會有很多未知的危險等著那些為獲取金牌而使用它的運動員。

「基因興奮劑」使用也許成為必然

《今日美國》2006年12月5日報導,許多專家認為,即將到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可能成為運動員們在基因上做文章的機會。雖然現在還沒有「基因興奮劑」案例,但從技術層面上講,全球許多實驗室目前都具備在人身上使用「基因興奮劑」的能力。

本屆奧運開幕時,世界反興奮劑組織主席約翰.法赫告訴《信息時報》,目前國際反興奮劑形勢較嚴峻,不過,他明確表示,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目前還未發現有運動員使用「基因興奮劑」。

對競技體育毀滅性打擊

「基因興奮劑」與傳統興奮劑相比,效力大得多。但專家稱,「基因興奮劑」很難檢測出來。因為人為植入的基因所產生的蛋白質,與人體天然形成的蛋白質看起來完全相同。

對於這種可能出現的「體育噩夢」,有良知的科學家無不憂心忡忡。一些科學家甚至悲觀地認為,要發明有效的反「基因興奮劑」的檢測設施幾乎不可能,不如默認算了。

但反對者認為,如果大家爭著往身上「扎針」,那麼奧林匹克豈不成了「扎針」比賽,所謂「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又從何談起?

可是,如何能勸阻這些鋌而走險的運動員懸崖勒馬,不要不擇手段地為爭奪金牌而傷害自己,則可能不是反興奮劑科學家們通過科研攻關,所能解決得了的。

在中國很容易得到興奮劑

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電視台7月21日播放了一部有關興奮劑在中國普及程度的紀錄片,片中顯示,一名中國醫生以2萬4千美元價格,向冒充美國游泳教練的德國記者提供改造基因(即幹細胞)療法;中國市場上可以不費周折地買到人體生長荷爾蒙、類固醇和紅血球生長激素。

中國醫生在德國記者隱藏的攝像機前保證說:「治療很安全,不會發生問題」。但科隆「基因興奮劑」專家迪爾說:「這是對健康具有巨大威脅的冒險行為。」迪爾對此感到十分吃驚,說這已超出他的想像。

該影片一經播出便掀起軒然大波。國際媒體紛紛追蹤報導,世界反禁藥組織主任總幹事戴衛.霍曼看完此片後表示,「比我最壞的擔心還要糟糕」,並對中國醫生如此沒有職業道德,為了牟利不惜在人體上做實驗的做法感到吃驚。最近,《大紀元》記者採訪了拍攝該片的德國記者賽伯爾特(H.Seppelt)。賽伯爾特稱,中國和國際興奮劑市場的關聯非常密切。在消費市場流通的興奮劑大多來自中國。2007年美國和德國等國的機構聯手舉行過一次大的搜查行動,查出很多興奮劑的來源是中國。

《美國之音》2007年9月24日報導,美國聯邦緝毒局證實,美國99.9%的興奮劑來自中國,有35家中國工廠在為美國非法生產體育比賽中禁用的興奮劑的地下實驗室提供原材料。該局繳獲了大量興奮劑和被禁使用的體育選手用來提高體能的各種藥物,還繳獲可卡因、大麻、偉哥等毒品與藥物。並在全美範圍逮捕了126人,關閉56家地下實驗室,發現了數千人買賣興奮劑的地下銷售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