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1自由時報   別讓群眾路線被迫成為人民唯一的選項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1111自由時報   

馬英九在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獲得五十八%的高票當選總統,他是一個成功的參選人,五月二十日上任後未久,馬英九的各種民調支持度一路掉到二成左右,至今未見起色,他竟成了一個失敗的總統。一個被寄予厚望、備受期待的政治明星,為什麼聲望會如重力加速度般急遽下墜?我們以為,核心問題出在其「傾中反台」、「無能傲慢」、「追殺異己」與「獨裁反民主」四大本質定性上。

這四項核心本質,正是馬政權執政五個半月的總結,至今仍處處顯現在九劉集團的言行作為之中,並且繼續耗弱其主政的穩定性。即由於社會菁英看透了這個政權拒絕聆聽民意的特性,議會路線實則已經氣若游絲、無以為繼,群眾路線、公民運動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實為一不可或缺的安全閥,前所未有的受到廣泛的重視與討論,「野草莓運動」繼「一一○六圍城」之後在各校園遍地開花,反映了馬英九執政下人民反撲的洪流,可稱為「馬現象」。

馬英九上任後頭也不回、一味狂奔的「傾中反台」政策,透過這次中國陳雲林來訪更為具體而明顯,做為中華民國總統,不僅從「馬先生」縮水到「您」,成為中國官媒口中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國旗並且折杆、由五星旗當道,台灣人被視同暴民挨打、台灣之歌也被禁播,這五天台灣真的好似「已經被對岸統治了」,民主、自由與人權全遭馬「區長」給沒收鎮壓。

這位「區長」實行比戒嚴更恐怖的統治,只為了對中國跪地磕拜,但經濟上的好處卻至今無著,包括兩岸包機直航(台旅客八成、陸客二成)、鬆綁四十%投資上限(今年第三季匯中五二二億新台幣、回流二六億)都已經證實是以台灣的人與錢更大量的送去對岸挹注中國;新簽署的四項協議再度隔空畫出大餅,事前未獲人民共識,事後拒絕送立法院審議,國會議長與法制局昨日進一步警告相關協議已違反兩岸關係條例與商港法,九劉政府卻仍欲執意孤行,既無修法、亦不送審,作踐民意機構到了極點。

這個集「無能」與「傲慢」於一身的團隊,在振興經濟上一籌莫展,改善產業投資環境依舊白卷一張,底層人民的經濟生活已瀕臨界,明年的經濟情況肯定將受施政錯誤所累雪上加霜,但是馬英九卻毫無知覺,甚至僅因看到了民調指反對黨應為街頭流血負責,居然自我感覺大好,跋扈驕矜之色再度溢於言表,針對朝野和解、領袖溝通之議,口出「願意與反對黨對話,但不容許暴力」的鬥爭語言,徹底失去了做為一國元首應團結各方的品與格。

馬英九把異議者當作寇讎,反映在上任後以司法手段對反對黨人物的清剿殲滅上,單例不足以自行,但愈來愈多的在野人士在司法程序明顯有欠周延的情況下,或逕行拘提、或押人取供,時間的密集與巧合已超過常理,而國民黨政務官特別費亦遭檢舉,特偵組卻一無動靜,兩相比較,很難洗刷「追殺異己」之實。

這種不惜污衊皇后的貞操、把司法淪為政治工具的法西斯復活,充分說明了馬政府反民主的獨裁性格,這也難怪馬英九選前主張要把集會遊行法改為報備制,現在則以「社會須有共識」為由推三阻四,寧願去婚宴喝喜酒、也不屑去自由廣場聆聽學生主張,一如劉兆玄說「這種事挺兩天就過去了」;這樣的人,從蒐集海外資料報效黨國、為實施戒嚴粉飾辯護、以委任民選反對總統直選,一生走來都站在歷史的另外一邊,台灣的民主進程到了他的手裡,人民若不覺醒,必將危殆。

一個失敗的總統,無能整合內部,致國家陷入分裂,對立較以往更為嚴重,僅靠著畸形的憲政體制,勉強維持其存在,並以國家暴力企圖消滅多元的聲音,人民面對這種惡境竟束手無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議會路線顯然已被扼殺、理性退位的情況下,群眾路線是憲法保障的重要民主方式,不容被一個失敗總統所污名化,反而是對一個輕蔑人民的失敗總統說「不」的利器,政府不應該讓群眾路線被迫成為人民唯一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