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9大紀元時報  消費券的另類省思
上一頁 向上

20081219大紀元時報  

☉陳彥玲(明慧教育學會理事長)

台灣民眾最近的話題總離不開消費券,林林總總的各家廣告也在幫著消費者把「3,600元」價值變大,頗有物超所值,年冬好過的氣氛。民眾會如何分配手中的消費券,也就成為國民素質的大檢驗了。


最近因為演講之便,在現場做了一個調查,300多名聽眾都是一輩子勤儉持家的農家婦女。有的孫子已經30多歲,有的剛升格當婆婆,有的擁有外籍的管家或外籍的媳婦,更有背著襁褓中的孫子一邊搖一邊聽課的阿媽。我問她們:「3,600元的消費券您要買東西給誰呢?給先生?給孩子?給孫子?還是給媳婦?」答案是:「除了自己還是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人們的心理很清楚,3,600元的消費券並不是個大數目,但是,在當前不景氣下不無小補,只是補到了什麼,真得好好思量。如果連一輩子犧牲奉獻的阿媽,都不想將消費券嘉惠給她的親人,真的很值得大家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自己對景氣衰退起到了什麼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我們又能從前人的腳步中看見什麼智慧呢?

清朝鄭板橋出身貧寒,除了能理解貧苦人的艱辛,也從不以富貴貧賤論人。俸錢帶回家中後,鄭板橋特意寄信給堂弟鄭墨,請他挨家逐戶的送給鄰居族人與故交,信中說:「南門六家,竹橫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皆當有所分惠。無父無母孤兒,村中人最能欺負,宜訪求而慰問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親戚,有久而不相識面者,各贈二金。……徐宗於、陸自義輩,是舊時同學,日夕相爭逐者也,今皆落落未遇,亦當分俸以敦夙好。……敦宗族,睦親姻,念故交,大數既得;其餘鄰里鄉黨,相周相恤,汝自為之,務在金盡而止。」也因如此的人品,而其墨寶的光輝能留後世以淨人心。


景氣不好,說穿了是資源的耗盡與分配不均,究其原因都跟人心脫離不了關係,從「禮義廉恥」的普遍認知,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從「里仁為美」到「只要我喜歡,管你可不可。」;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人定勝天」,卻只換得地球暖化的危機、精神苦悶與困頓的社會。還有許多沒有對策的重大問題,正值沸沸揚揚消費券議題的此刻,如能喚醒眾人的心,在3,600元的物質消費之外,還能多作一些心靈與道德的反省與淨化,那才能避免物資的浪費與心靈的空虛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