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大紀元時報  美中貿易衝突即將到來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219大紀元時報  

☉吳達/編譯

隨著美國與中共的雙邊經貿關係面臨經濟衰退的考驗,二國間的貿易衝突似有一觸即發的潛勢,引起全球各界的關注。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德里克•史劍道(Derek Scissors),2008年12月12日發表〈The Coming U.S.–China Trade Conflict〉專文指出,全球寄望中共解決這波金融危機的想法是不理智的,因為中共本身的經濟也是岌岌可危;此外,也呼籲各國應密切關注美中貿易衝突對全球貿易體系的負面影響。

中國經濟早在2007年底出現衰退

該專文說,中國的經濟衰退早在2007年10月就開始了,當時上海股市已出現泡沫化,從2007年10月16日的高峰到2008年10月16日,上海綜合指數下跌了68%。接下來是房地產,在2007年12月即出現衰退趨勢,連帶影響鋼鐵、鋁等工業的成長。股市及房市的雙雙下跌,影響GDP成長,從2007年第二季的高於12%,到2008年第三季已降至9%,而且仍呈現下降趨勢,更何況這9%的數字恐怕是誇大的。
史劍道在文中說,由於持續的供需失衡,中國有可能發生顯著的通貨緊縮。隨著經濟的衰退,個人儲蓄率將會飆升,其年增率從2007年10月的3.7%,升高到2008年10月的26.7%,這代表著中國內部的需求疲軟。然而,中國境內的企業之前在面對需求疲軟時反應遲緩,並未相對的減少供應,這反而助長一個惡性循環,即太少的金錢追逐太多的商品,進而造成價格下降、消費者選擇等待更低價格的出現以及減少支出等等。

4兆人民幣救市計畫未對症下藥

面對可能的通縮問題,中共在2008年11月宣布,展開4兆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畫。然而,史劍道在文中指出,這項計畫並未對症下藥,沒有考慮真正能刺激內需的廣大中國消費者的利益,受益的只有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

文中指出,中共當然可以如同往常,宣布一切都安然無事,並且編造支持的經濟數據。但這一次的情況與過去不同,這是第一次中共不能寄望全球需求彌補中國衰弱的需求。因此,任何成功的刺激措施必須著眼於國內的消費者,而不是工業投資。此外,第二個刺激經濟的核心措施──減稅,則是中共在過去從未採行的措施。

依據史劍道的分析,如果中共無法刺激中國消費者增加需求,或者以其他方式增加進口需求,全球經濟有可能落到玉石俱焚的地步。另外,國際媒體較不注意的另一項數字是,2008年11月中共的貿易出超達4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將激怒貿易對手國,採取加強出口、減少自中國進口的因應措施。

美中貿易衝突蠢蠢欲動

目前,第一個無法接受中共貿易措施的國家是美國,全球性的危機反而擴大美中的貿易入超,2008年10月達到了歷史新高的280億美元,如果中國再不採取刺激內需的措施,這個數字將會更為擴大。
於2009年1月就任的美國總統及新的國會,在面臨創紀錄的美中雙邊貿易入超及美國失業率的飆升下,將無法滿足過去美國要求中共升值人民幣的政策。預料新政府將立即對中共施壓,要求中國更為自由化。不過,相對的,中共目前也可能較不願意接納美國的要求。

美國可能採取的施壓措施,包括國會極有可能在2009年春天通過前所未有的對付中共的法案,要求中共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滿足美國的要求,否則將面臨貿易制裁。如果中共的經濟到2009年秋天還沒有恢復,北京將有可能迴避這些要求。然而,如此一來恐怕要付出代價,美國將對中國貨品課徵高昂的關稅或設置其他貿易障礙,以減少1千億美元的進口。

依史劍道的分析,中共所採的迴避措施不可能符合WTO規範,因此,歐盟、日本和其他WTO會員有可能獲得WTO的許可,對中共轉向的貨品採取提高貿易壁壘的措施。如此,肯定會造成對中國貨品採取某種形式的報復措施,但如果過度的話,這種報復將導致美國或其他國家採取進一步的行動,進而威脅到全球性的貿易體系。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06期【西方看中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