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1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扁政府時代為平衡北京對台的威脅,分別與中國周邊國家成立台俄、台印、台蒙、台藏及台亞協會等雙邊組織,在馬政府政策導向中國後,這些組織不是被迫停擺,便是只能自力更生,形同被政府棄置。
最早成立的「台蒙交流協會」,之前是由前國策顧問黃華擔任理事長,配合政府運作,協助政府、國內工商團體前往蒙古發展各項合作及投資事宜。但馬政府上台後,協會不被官方認可,幾已停止運作。
此外,二○○二年八月當時在國安會主導下成立「台灣與中亞細亞文化經貿協會」,主要是對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與塔吉克進行緊密往來。但台亞協會這幾年也形同停擺。
最令人惋惜的是,在二○○三年一月成立「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原本被扁政府納入國安佈局,專職台藏雙方互動事宜,與達賴喇嘛流亡政府作為對口。不過,在馬政府刻意疏遠並拒絕達賴來訪後,也等於宣判該機構命運。
台蒙、台藏、台亞協會 無人聞問
前台藏基金會副秘書長翁仕杰指出,去年底蒙藏委員會即要求指派新任董事,意圖操控;但因章程規定須由現任董事改派董事,而陷入僵局。基金會因蒙藏會不願再支持,他與其他人也遭資遣,現已形同解散。
目前仍持續運作的,則剩在二○○二年七月成立的「台俄協會」,以及二○○六年二月成立的「台印協會」。
然而,台俄協會與台印協會不再扮演為兩邊官方穿針引線的二軌角色,改以推廣雙邊經貿為主軸。另外,沒有官方大力奧援,兩個協會也被迫自力更生,改向民間與企業界尋求財源;但協會內部人員仍擔心財務短絀。
為避免被視為綠營外圍團體,台俄與台印協會運作都非常低調;台印協會前秘書長賴怡忠甚至在去年就主動請辭。
協會核心成員指出,前政府時期為擴大與中國周邊國家交往,彼此縱然沒有邦交,但在官方共同默契下,我方所成立這幾個「半官半民」的組織,確實曾作成促進關係的重要貢獻。如今,馬政府因為顧忌中國而不再重視,也等於放棄重要的外交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