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2自由時報   中國對台銀彈攻勢將造成台灣安樂死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02自由時報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以武力侵略台灣的伎倆無法得逞,如今顯然改弦易轍,開始採取經濟戰爭的手法,用銀彈取代子彈,將經濟利益當成毒品引誘台灣上癮,企圖達到不費一兵一卒、不發一槍一彈,便能實質控制台灣的目的。令人憂心的是,在這場兩岸經濟大戰中,中國目標清楚,銀彈充裕,步驟分明;而台灣在馬政府主政下,不但沒有任何警覺,甚至自動投懷送抱,像是被人賣掉,還幫人數鈔票。

馬政府上台後,果然大開方便之門,此舉無異提供經濟作戰的戰略要地,讓以官方色彩為主的中資得以在台灣攻城掠地。中國靠著廉價商品的出口,累積龐大外匯存底,成為其完成政治目的後盾。中國為了在世界市場上搶奪能源、原物料、大宗商品等,成立二千億美元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不計代價在全球進行購併、參股、採購,已引起國際社會的疑慮,逐漸採取防範措施,導致許多購併案遭到當地國家政府或國會的退件。然而,中國官方資金逐漸對台灣大軍壓境,攻佔媒體、金融等戰略要地,接著收買的目標朝向台灣的企業與政壇,但馬政府似乎麻木不仁,任令其對台灣經濟蠶食鯨吞。

中資來台雖尚未完全開放,卻可披著台商、港商的外衣,堂而皇之進入台灣。其中,打著台商旗幟的中資,甚至塑造鮭魚返鄉的形象,以回饋故鄉的大善人姿態,一邊收購媒體,一邊大買房地產。尤其,為何這些中資願意以一、二百億元巨資收購虧損累累的台灣媒體?以市場機制而言,如此價格實在離譜,加上被收購者皆為親中媒體,因此收購的動機更加啟人疑竇。但質疑歸質疑,馬政府既無對策,中資已在一片質疑聲中正式建立了宣傳堡壘。坦言之,以台灣媒體經營環境日益惡化,中資若以各種面貌進來收購,恐怕台灣大多數媒體都將掌握在其手中。

在媒體之外,中資另一目標是瞄準台灣金融與產業。中資以私募基金方式,與外資聯手,在台購併金融機構已非秘密,但最近中策、博智集團取得了南山人壽交易案,才引起台灣社會震驚。南山人壽是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體質良好,若非母公司美國AIG受金融海嘯衝擊陷入財務危機,諒不致低價求售。不料此一出售案竟然由披著港資外衣的中策博智集團標得,金額約七百億元,而且三成半資金係向台灣行庫聯貸,等於中策是以四百五十五億元取得了擁有一兆五千億元資產的南山人壽。再加上換股策略,中策更取得國內消金龍頭中信金約一成股權,可謂攻佔了台灣金融的重要板塊。

更可怕的事情仍在後頭,一旦中國銀行得以來台,因其官方色彩可以不計盈虧,若是對台灣艱困企業提供低利貸款,加上在股市收買龍頭企業,台灣產業必然落入中國的掌控。過去中國在香港亦是以貸款紓困方式,籠絡施惠當地企業,培植了一支龐大的紅色商人部隊。中國對台灣顯然正在重施故技,炮製香港經驗。事實上,中國銀行尚未登台,中國已派出採購團,以訂單為誘餌,一邊拉攏台灣企業,一邊誘使台商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將台灣企業連根拔起。

繼侵入媒體、金融與企業後,中國的最終目標,顯然在操控台灣政治。泛藍與中國本來交好,取得政權後,藍營備受中國禮遇,兩者更加水乳交融,國共平台幾已取代政府管道,成為主宰兩岸關係的藏鏡人。除了營造國共關係,哪天中國若欲掌控國會,以立法院總額一一三席而論,即使用上億元資助一名立委,要取得過半數五十七席的影響力,也不過百億元,台灣國會即淪入其魔掌。對照起中國官方宣布七百多億美元,約二兆多元台幣,實際則為數倍的國防經費,區區百億元即可操控台灣政壇,這種銀彈比起子彈來實在太夠便宜了。總之,中國正在對台灣使用銀彈攻勢,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中國借重台灣的資金與技術發展其經濟,然後以各個擊破方式滲透台灣,對台灣進行經濟統戰。而被銀彈打中的台灣感覺像是吸食毒品一樣,在飄飄欲仙的快感中走向死亡,這就是馬政府執政下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