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自由時報   被抹除的台北記憶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12自由時報   


日昨台北市後站商圈的京站風光開幕,但從嶄新的玻璃窗望出,卻可以看到即將百年的原台汽北站老建築的嗚咽,因為這棟台北後站附近現存唯一即將百年的貨運倉庫產業建築,在被文化局解除歷史建築指定之後,恐將被拆除變為商業大樓。

今年六月,為了讓台北「好好看」,地上古老的蒸汽火車加水煤台等設施,被台北市政府給拆除夷平;接著是華山地區的貨運月台被拆除,連台北市僅存唯一興建於戰前的火車站樺山驛,也在文化局程序完備的專業考量下,不列古蹟也不設為歷史建築,僅憑都發局的口頭承諾,未來會保存並加強「鐵道意象」。類似的作為與承諾,日前又在松山菸廠第一至五號倉庫,靠近原本縱貫線側的貨運月台重演。為了都發局的道路開闢,菸廠內重要的鐵道運輸月台,竟被硬生生削去,鐵道與枕木散落一旁,同樣的承諾是:「未來會注意鐵道意象的塑造」。

台北市民可以看看市府前幾年做出來,在北市太原路口的後站鐵道懷舊廣場是怎樣的「鐵道意象」。老台北人都知道,後車站的月台原本是第四月台,停駛時則因月台增建而成為第六月台。這個市府造出來的「鐵道意象」,居然搞成一個第二與第三月台的怪胎,而擺放的火車,居然是從花東線搬來的山寨版車廂。沒有歷史考據,也不重視真正的庶民記憶,做出來的鐵道意象,就是一種菁英的文化「懷舊想像」。

台北市府最自豪的剝皮寮歷史街區,正是這種意象塑造最經典的代表。市府將原本的住民趕走,再把老街用文化菁英觀點,包裝成新的歷史街區,塑造成「新的古蹟」。這樣的概念,其實與庶民記憶差距甚遠。

(作者洪致文 為鐵道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