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自由時報   中國版東亞共同體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12自由時報   

在台灣發生齋藤正樹代表辭職震撼的此刻,日本政壇大哥小澤一郎正率領包括一四三名國會議員在內的六五○人訪問中國,近期台日中三角關係的消長由此可見一斑。

過去二十年間,一般認為台日關係情勢大好,但自去年五月馬政府上台以後,先是就職演說隻字未提日本,引發日本政界相當不滿,其後因聯合號漁船遭日艦撞沉事件,馬政府的做法再讓日本深感錯愕。接著,因「台灣地位未定論」發言,日本駐台代表齋藤遭「冷淡對待」達半年之久。近日又發生福爾摩沙酋長二號海釣船侵入日本領海,保釣團體反而赴日本交流協會抗議的事件。很明顯地,雖然今年被設定為台日特別夥伴關係促進年,但台日之間新增許多不確定因素。

另一方面,日中自小泉政權以來的齟齬日漸消逝,特別是今年日本眾議院大選結果政黨輪替,親中(或至少不反中)的民主黨上台,一面向美國要求對等關係,一面又向中國表示和解友好,兩國甚至同意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這顯示中國在台日的政黨輪替中獲益匪淺,兩岸關係與日中關係都進入蜜月期。

然而,近期兩岸關係與日中關係好轉的原因在於經濟,日中關係進入蜜月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希望中國支持其所提出的東亞共同體。但東亞共同體絕不可能實現,因為東亞各國間經濟發展程度差異過大且政治體制截然不同、東亞各國領域與政治動向尚未穩定、東亞的安全保障架構與經濟共同體不一致,因而東亞完全不存在如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國的「共同感」,這些與歐盟有著決定性的不同。

同時,東亞共同體的發展將決定美日同盟的未來走向,美日同盟關係是否會被分化,決定中國是否能成為東亞的主角。過去日本之所以從二流農業國家,轉型為一等工業強國,很大的原因是脫亞入歐的思維,但現在反其道而行地提倡東亞共同體,除了破壞原有的美日同盟架構外,結果是讓日本納入中國主導的東亞共同體中,而台灣的前途也必將受此影響。

在東亞發生劇烈轉變的同時,台灣人如果還在思考「維持現狀」,很顯然將被國際潮流遠遠拋在後面。

(作者李明峻 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