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5自由時報   學扁反扁.非牛非馬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15自由時報   

一九六○年代,美國苦心勸蔣介石務實,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以免國際地位崩盤,但蔣介石頑抗不從。當時國務院官員預言,只有蔣介石辭世,老人凋零,年輕一代大陸人與台灣人合作,才可能接受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格局。

蔣經國革新保台與台灣化,李登輝民主化和「兩國論」,陳水扁「一邊一國」,都應驗這項預言,但馬英九這些權貴子弟卻背道而馳,跳進被中國併吞的陷阱。

馬英九出身並非一般台灣人或大陸人的家庭,他並沒有一般人的同理心與自然感情,而是長輩刻意塑造的特定意識形態產物。他留學美國,卻不能吸收民主精神;生長在台灣,卻沒有自然的愛台灣之心。

因為有其父執輩的既得利益與流亡心態,他在政壇崛起,並非靠「立」,而是靠「反」。早期「反共、反台獨」,猛批國民黨樹立的兩個仇敵,贏得老一輩大陸人歡心。

但隨民主化和自己政治舞台擴大,個人意識形態與選票開始發生扞格。他怕北京,不敢喊「反共」;怕流失選票,不敢喊「反台獨」;「反民主」卻只能做不能說。

要施展「反」的故技,他要塑造新仇敵,目標就是陳水扁。阿扁主張一邊一國,使外來權貴咬牙切齒,而他家人把來路不明的大筆資金隱藏海外的事實,正好讓這些權貴振振有詞「反扁」、「反貪腐」。

以「反扁」、「反貪腐」為名,進行反一邊一國之實,動員深藍、迷惑選民,使他取得總統大位,但上台之後,他靠偽裝隱瞞於一時的傲慢、無能、冷血和寧可「投匪」的性格畢露。

可是,他仍無自知之明,只會怪東怪西。行為不當受到批評,還有臉推託阿扁也如此;選舉受挫居然怪迫害阿扁不力。既要學扁,又要反扁,馬英九真以為選民會二度受騙?「反扁」已失效,馬英九的最大敵人是他自己無能與背離民心,他要「反」只有反自己。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