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台灣菁英》
- 陳文成 (1950-1981)


"在美國求學、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研究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同鄉會、人權會,推動民主基金會,在財力上支援本土的《美麗島雜誌》,也埋下日後殉難之因。1981年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傳票,從家裡把他帶走。這件事,使國際社會正式凝視國民黨的胡作非為,使美國政府果決處理校園特務的告密習性。
其為台灣人民爭取民主不畏強權的精神,是台灣建國的先行者。(by Cathy)"


1981年5月20日,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陳文成博士去國六年之後,帶著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兒子返台探親,兼做學術演講,並遍遊他思念六年的故鄉風光,他說:「只有台灣的山才是山,只有台灣的水才是水。」

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傳票,從家裡帶走了陳文成。從此,陳文成的家人再也沒有見過活著的陳文成。

陳文成,一九五○年出生於台北縣林口鄉,就讀台大數學系和數學研究所,個性爽朗熱情、體魄結實,嗜讀書,好運動,綽號大牌,是台大校園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人。畢業後,陳文成與學妹陳素貞結婚,一九七五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所,表現優異,一九七八年獲博士學位,同年並獲聘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在美國求學、任教期間,陳文成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研究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同鄉會、人權會,推動民主基金會,以便在財力上支援島內的《美麗島雜誌》。陳文成個性大喇喇,坦蕩蕩,寄給美麗島雜誌的捐款支票,光明正大寫了自己的姓名,也埋下日後殉難之因。

一九六○年代中期至七○年代中期,是全世界秩序大重整的年代。從西方的反戰運動,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舊價值被質疑,舊威權被推翻,舊文化被顛覆,幾乎每天、每個角落,都進行驚天動地的變革。只有台灣,活在國民黨反共復國的神話統治下,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沈默之島,完全不受變動世界的影響。

七○年代中期之後,《台灣政論》創刊、鄉土文學論戰發生、中壢事件爆發,甚至以後的《美麗島雜誌》的準組黨運動,鼓起全台的風起雲湧。幾年間,一波波的浪潮,在文化上,政治上,社會上,都從僵硬走向鬆動,從停滯邁向新生。台灣的上空,彷彿飄來春天的訊息。

枉死 警總說詞不一

就在這個台灣新生的關鍵時期,正值青壯年的陳文成,和許許多多赴美深造的台灣子弟一樣,並不受時空的隔絕,他們接受西方文化衝擊,自我深刻反省,因之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命運,更了解,更關心,更努力。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陳文成博士,帶著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兒子,返台探親,兼做學術演講,並遍遊他思念六年的故鄉風光,他說:「只有台灣的山才是山,只有台灣的水才是水。」他告訴姐姐陳寶月,他計劃儘快回台灣,奉獻所學。

六月底,回美國工作的日期已到,出境証卻下不來。七月二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傳票,從家裡帶走了陳文成。從此,陳文成的父母,妻兒,兄弟,和朋友,再也沒有見過活著的陳文成。

陳文成被警總帶走之後,竟日未歸,家人發狂般找尋,二日晚上還打電話到警總問平安,警總的人還說:「早就送他回美國了。幹嘛回來,笨蛋。」三日下午,古亭分局員警通知陳氏家屬,說陳文成車禍身亡,叫家人去認屍。實則是七月三日清晨,陳文成被發現橫屍台灣大學校園。享年三十一歲。

陳文成枉死,引起軒然大波,警總每天發佈不實言論,忽而說早就送陳文成回家,忽而指使假証人說陳文成流連在外不歸,忽而說陳文成畏罪自殺,多年後,警備總司令汪敬煦在其回憶錄說明指「陳文成是情殺。」

驗屍 揭發國民黨黑幕

陳氏家屬自此活在傷痛和恐懼之下,八月,陳素貞攜子返美。迎接她的,是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塞爾特的義助,和台灣鄉親的慰藉。美國國會為此舉行聽証會,賽爾特校長特派該校統計系系主任狄格魯和法醫魏契,來台驗屍,返美後舉行記者會,証實「陳文成死於他殺」,賽爾特校長多年鍥而不捨寫信給蔣經國,要求「還我陳文成博士」,並主動提供他日陳翰傑就讀該校的獎學金。

陳文成之殉難,使國際社會正式凝視國民黨的胡作非為,使美國政府果決處理校園特務的告密習性,也使台灣人民爭取民主的苦難面貌,鮮明呈現於世人眼前。

事件過後,海內外台灣人踴躍捐輸,成立紀念基金會。當時教育部以「命案未破」為由,不准基金會以「陳文成」三個字立案,彷彿破案不是政府的義務,而是家屬的責任。基金會不得不以「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為名,以推展台灣文化為宗旨,紀念故人以行動和身驅為台灣奉獻。直至二○○○年七月,才得以「正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摘錄自2001/06/15新台灣新聞週刊第273期『陳文成事件廿周年系列報導之一』,文/徐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