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繼續向中國傾斜將會自取滅亡
2003.03.23自由時報
台商到中國投資,可能做到如一些統派政客所宣傳的「政經分離」的地步,只是在進行企業的全球化佈局,而不會成為中國「以商逼政」的工具嗎?這種想法顯然是天方夜譚。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民政部日前聯合頒布「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開宗明義即規定台商擔任企業協會會長、副會長的主要資格為「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擁護國家統一」,此一規定將形同政治的緊箍咒,用一個中國原則綁住原本應該是純商業性質的企業協會,讓這些擁有龐大經濟實力的台商淪為中國逼迫台灣接受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的統戰工具。
與此同時,兩岸關係也出現另一項警訊。據陸委會統計,國人目前在中國就學人數高達一、二萬人,一旦政府採取認證中國學歷,前往中國求學的人數將會大量增加,衝擊國內的教育產業。深入探究這種中國留學潮現象,其實跟台商的中國投資熱,如出一轍。台商的投資熱,原本並非源於中國投資環境比台灣優良,除了廉價勞工外,中國投資環境無論在投資保障的法令、基礎建設等,均無可觀之處,當初只是中國市場被過度美化。但是在台商前仆後繼投入之後,卻為中國產業發展建立群聚效應,以致原本無意投資中國的商人也被迫加入這股投資盲流,造成難以阻擋的趨勢。
而台灣民眾中國留學風慢慢成形的過程,大抵亦是如此。中國是一個剛崛起的開發中國
家,又信仰社會主義,其教育環境與內涵,不要說遠不如西方先進國家,跟台灣相比也是瞠乎其後,只有一項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比擬的,那就是學子本身的求知慾與用功程度。但在一個國家發展初階,一般人要出人頭地,擺脫貧窮落後的宿命,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透過教育與學習。以台灣而言,陳水扁總統小時候家徒四壁,是三級貧戶,但是特別努力唸書,成績傑出,被譽為「永遠第一」,終於貴為一國元首,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亦即,中國學子的努力用功,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這是社會發展的常態,不料卻讓一些台灣學子嚮往,而吸引少數人前往就讀。而在少數人成為先鋒隊之後,慢慢就會有跟進者,最後自然會形成一股熱潮。
台商投資中國熱興起之初,投資中國既違反法令,更對台灣經濟帶來負面衝擊,然而投資者日漸眾多,讓政府投鼠忌器,非僅不敢嚴辦非法,反而採取補辦登記措施,讓非法變成合法,形成惡例。尤有甚者,台商更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壓力,逼使政府開放中國投資大門,使「戒急用忍」演變成「有效管理」為名「積極開放」為實的拚開放政策。同樣的惡性循環,也即將發生在台灣學子留學中國問題上。現在已有一、二萬台灣人在中國就學,如果政府對這些人的中國學歷不予認證,必然引起統派政客的批判,指責政府罔顧台灣民眾的權益。但是若政府又像補辦台商登記一樣,採證中國學歷,勢必帶動更多台灣民眾到中國就學。如此一來,不但使中國留學變成一種難以挽回的潮流,更將嚴重打擊國內的教育產業。
令人憂心的是,台商到中國投資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不但使中國變成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最大競爭者,更造成台灣失業人口的增加,加重台灣社會的負擔,弱化台灣的社會安全機制。而且,台商迫於經濟利益,在中國市場愈陷愈深,就會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成為中國以商逼政的工具。最近,一些紅頂商人拚命鼓吹三通直航,無非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而中國更是明目張膽要求台商企業協會正副會長必須遵守一中、擁護統一。台商會因實質經濟利益掉入一中陷阱,而台灣民眾到中國就學,受到中國教育體系中的共產主義與大中國意識的雙重洗腦,更可能成為中國的思想俘虜。這種思想毒化的可怕後果,由過去台灣在威權時代,教育體系以大中國意識為主,造成今日猶有不少人寧可認中國做父,而不願認同台灣,可知為害之深。台灣民眾過去出國留學,以到歐美國家學習先進的科技為主,並回饋台灣,促成經濟的快速成長,今天民眾到中國留學,能夠學到什麼科技新知,令人質疑。非僅如此,未來一些到中國就學受到洗腦的台灣民眾,儘管擁有的共產主義世界觀與大中國情結和自由社會格格不入,卻仍有權利與其他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台灣前途,令人思之不禁毛骨悚然。
數十年來,台灣與中國隔海對峙,並沒有造成台灣經濟社會的落後,反而激發台灣向上發展,在政治與經濟上創造奇蹟,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社會多元、繁榮富裕的國家。但在台灣與中國交流之後,台商頻赴中國投資,如今又漸興起中國留學潮,已經在經濟與教育上造成兩大缺口,一旦處理不慎,恐將引發台灣社會的潰堤。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過去中國採取文攻武嚇的策略,引起台灣人民的反感,根本收不到效果,現在則極力拉攏台商,並且吸引台灣民眾前往就學,在經濟與思想層面下軟功夫,不僅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更培養了一批大中國思想的先鋒隊,化併台策略、野心於無形。台灣現在的處境猶如身在逐漸加溫水中的青蛙,初則無感於水溫的慢慢增加,一旦熱水沸騰,就無力跳脫死地了;台灣在經濟與教育上對中國的傾斜,雖然看不見烽火連天,卻比導彈試射的威脅更加危險,政府與民眾豈可毫無警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