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做不到就不是"得道".楊緒東

[ 首頁 ] [ 向上 ] [ 健全全中國人的期待.楊緒東 ] [ 全民的民主政治.楊緒東 ] [ 做不到就不是"得道".楊緒東 ]

 

  有些人修養、品性都很好,但在個性上卻顯得比較懦弱,許多事情不敢實踐,想愛不敢愛,想恨又不敢恨,平時可以大談宇宙大道,但在實踐方面卻裹足不前,擔心犯錯或不能對自己所做的事收拾善後。孔子在教導學生時,不只希望能夠論說,也希望能付諸行動。目前台灣講大道理的人不少,但真正落實實踐修行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許多修行人在宗教團體內,因行住坐臥侷限於同一處,因此無法走出現有的空間,更談不上造就人才與得道救人。一個真正得道之人會懂得下山行道,因為他能體會自己對國家的責任,了解以自己的力量為眾生服務的重要,因此能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對事情也能有所為有所不為!今日社會充斥著虛偽修行,修行人不一定是脾氣好或修養好,而是要能〝見義勇為〞,有實踐宗教精神的勇氣,將所學貢獻給社會,對社會有正面作為。修行應一切合乎自然,不要〝貢高〞自我,認為自己特別偉大,這種修行才能對社會有所幫助。觀看歷史即可得知歷代的教主都是實行家,絕無安逸的修行,其過程是在心中承受痛苦的掙扎與考驗,通過自我的考驗後,人意自可上達,只要覺得是對的,就應努力去做,這就是道行!

生活見地的藝術
  日常生活的點滴皆是修行,多看、多認識人生,從他人的經驗當中擷取經驗與學習生活藝術,以別人的錯誤為借鏡,幫助自己突破人生考驗。透過我們的雙眼看盡人生百態,領悟人類的心理微妙變化,以生活的智慧辨別良玉與拙石之別。在此分享幾個國家的風情所帶給我的感受,以澳洲為例:因開拓者來自世界各國,所以幾個都市風情皆不盡相同。來自英國的人多數為罪犯,這些罪犯剛開始被送達時,也如地獄一般,現今能有此景象也是他們將功贖罪的結果。由於在立國之初因身份背景相同,故能相互提攜,才能將澳洲變成亞洲樂園。澳洲放棄白澳政策之後,形成一個大熔爐,不但保留歐洲的風味,也融合亞洲的特色,它是一個新興國家,具有純真的一面,不論談吐或作風行宜都有別於歐洲及美國。澳洲人相當正直,並且勇於認錯,懂得學習包容,但因正直的特性,所以也很容易受到傷害!新興國家的生命力與可塑性較強,相信未來的澳洲文化在經過一番衿持及自我要求之後,結合亞洲與歐洲就能達到一個較開放的路線!

民族特性的重要性
  英國是一個相當堅持自我風味的國家,其中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愛爾蘭等民族雖同為英國人,文化背景相同,但因理念及宗教信仰不同,勉強統一而產生許多差異。英格蘭為皇家系統的本土發展,對於蘇格蘭的作風多認為粗俗。英格蘭與蘇格蘭又認為威爾斯很平庸。以北方民族的蘇格蘭而言是一個比較懂得實踐的民族,南方英格蘭則講求禮數與文明,而威爾斯因長久受英
格蘭與蘇格蘭的統治忽略下,逐漸形成一股包容力。原屬英國系統的種族愛爾蘭因信仰不同而相互交衝,因而與英國本土產生分裂。英格蘭的衿持來自於人種優越的開始,它窮的有骨氣,其過程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但在衿持的背後即是散漫與頹廢,與英格蘭人在一起會發現他們無奈的堅持其傳統,時時處於矛盾的交集之中!一方面儘其可能的發展英格蘭風格,另方面又不希望其他國家高於其本身修養,所以在殖民思想下逐漸將英語擴展出去,形成英語是目前世界的主流語言!世界最能包容政治意識的種族應屬荷蘭人,為了與海爭地,因此憂患意識比較強;他們的平均所得比台灣還高,有錢人能夠繳納較高的稅額轉至貧窮的人身上,所以是均貧也是均富,因這些特殊平衡觀讓荷蘭人比較能夠從生活當中尋找情趣,進而造就許多的畫家。比利時是一個交衝地,為了適應環境,所以有多重性格,在語文能力方面也相當強,如: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等皆有涉獵,但是民族風格卻不是很明顯,這從有名的小童尿尿的雕像上可反應其文化的精緻與平凡。瑞士地處高山,為了要因應高山氣候,所以培養死裡逃生的求生本能及精密的技術,如:手錶;它的世界性銀行也相當強。在精密的架構下,瑞士不出產重大物品,它所必須面對的是德國與法國,專門以腦力賺錢,運用特殊文化背景應付世界各國,因此在國際上仍佔有一席之地,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情況下,完全是依靠智慧和集體意識所努力的成果。德國的作風比較強悍,其民族性有相當大的衝擊力。日耳曼民族的根源在德國;自德國經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強調維持人種的優越性,認為自己是最純種的歐洲人,與法國持相同理念,希望保留種族的優越性!在人種優越性的意識下而產生大國家主義思想,自認可以領導歐洲進入世界,並統治整個世界。德國與日本同為戰敗國,故兩國相當有親和力,雖戰爭失敗,但在經濟上都是強國,最有勇氣實現目標的一個國家,生產的產品最為實用,不具替代性,因為德國出產的產品可以使用很久,所以此種特性造成外來產品要進入德國相當不易。

以包容、實踐走入國際舞台
  德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比較死板,但對於東方人的包容性卻相當高,此特點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有關。德國講求實踐、務實,因此設計的產品以實用為主,美觀其次。而法國反之,以情調為優先考量。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人為了維持優越及其品味,並希望鞏固在法語體系的尊嚴,所以發展出另一套歐洲新日耳曼文化,推出的產品不只講求實用,更兼顧到美觀,因此對法國人造成商業的壓力。法國與荷蘭同樣為人稱道的是包容力,對於亞洲異議人士或政治犯都能包容,這是受到德國特殊風格的影響。我個人比較欣賞荷蘭人,這種在憂患意識中所造就的包容性相當強。一個國家的成功與否,其關鍵點在於是否能通過歷史的磨煉和外來的打壓,能在不斷的改造和內亂之中逐漸獲得開放,因為唯有人民在接受歷史的教訓後才能改變國家的組織型態及世
界觀的形成。從歷史中我們了解戰敗國多採取哀兵政策,因為哀兵容易取勝,這如同個人的修行一樣,若能時時反省懺悔,懂得謙卑,警覺性夠,處於哀兵狀態,則此人即能有大成就。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所有人類也許外表的膚色及體型不同,但是探討其性格,若能交之以真心,相信很快就能夠成為朋友。從以上的例子當中我們知道許多國家的成功在於勇於實踐,並承認錯誤,這與我們的修行一樣,如果能夠接受錯誤就能進步,沒有錯誤的嘗試,就無法產生成功的種子!

人權須透過勇敢的爭取
  現今社會有關性騷擾事件一直為社會大眾所探討,此事絕非男人傷害女人或女人傷害男人等單方面的問題,因為現今男、女權平等,彼此能夠相融,才有可能發生。一個成熟的男女性在產生親密關係前都是得到雙方的認可,因此在兩情相悅下所發生的事是很難說清楚的,所以要強調權利前應先有自覺,除非是遭受脅迫或以藥物控制的情況下就另當別論。在追求人權公平下,一切事情的處理必須以理性思考、智慧判斷為基點,才有能力來談人權。
  在現今的時代背景下,男性並不一定是強者,女性也非一定要扮演弱者不可;處在廿一世紀的我們應了解自己在做什麼?能做什麼?做了之後對整個社會又有什麼幫助和影響?唯有產生自覺性的自我才能適應今日的社會。修行、修道的內容也是如此。透過冥想、參觀、誦經的方式洗滌內在的思想。一個人如果欲求無形的保佑,必須先培養正氣。人有正氣才能感受靈光加持,逢凶化吉,而正氣的培養來自於覺悟,覺悟的開始起於〝反省懺悔〞。所以在人生的歷練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他人的生活習慣,到參觀其他國家的風情來幫助自己開拓生活內容。目前台灣仍處於學習階段,這個民主學習的過程方式對亞洲而言有相當成功的開始,在此期待大家於修行成長中,能發揮個人的力量,共同幫助台灣的未來走的更好,更成功!

 

上一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