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2台灣日報【社論】
日本的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罕見地在6月30日以頭版頭條新聞的規格,深入報導駐日美軍的最新駐防動向,非常值得台灣方面的正視、參考並妥擬因應對策。
《讀賣新聞》的報導指出,美國及日本在稍早針對駐日美軍的重編問題進行協議時,美國方面向日本政府表明,為了因應中國軍隊可能派出特種部隊突襲台灣的威脅,駐防在琉球(沖繩)的美軍人數無法削減或移防他處;報導指出,根據美方掌握的部分情資顯示,一旦中國和台灣發生衝突,中國可能派遣特種部隊奇襲台灣的政治中樞,建立親中的傀儡政權,以圖控制台灣,在親中政權完全掌握台灣全島所需的幾天之內,美軍有必要派遣駐琉球的1萬8千名海軍陸戰隊前往阻止,「只要一天就可以支援台灣」。《讀賣新聞》指出,日本政府已經理解駐琉球的美軍陸戰隊是阻止中台雙方發生問題時不可欠缺的力量,不能移動或刪減,但也希望美國能夠減少在琉球以外的支援部隊。
《讀賣新聞》的這則報導,雖未獲得美國、日本的官方證實,但也未見出面否認;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如果不是具體掌握可靠的消息來源,《讀賣新聞》絕不至於拿日本第一大報的聲譽開玩笑,輕率就把這則新聞刊登在頭版的頭條之上。事實上,《讀賣新聞》的這則報導,不僅符合了美日安保條約把台灣海峽列為兩國的「共同戰略目標」的範疇,更是呼應了美國的決策首長近來對於中國擴張軍武之舉的批評;惟對台灣來說,應該注意、也必須提防的是在北京政府一旦對台蠢動用武之際,是否可能出現「親中的傀儡政權」的問題。
稍早,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IA)新任局長戈斯(Goss)在給國會的報告當中指出,中國大肆擴張軍備已讓兩岸的軍力失衡,也讓台海局勢更加緊張複雜化;美國的國防部長倫斯斐也在公開場合,直言質疑中國迅速擴張軍武的企圖不良。換句話說,在美國的認知,中國一再擴張軍備的企圖,絕不只是為了「以非和平手段」解決所謂的台灣問題而已,箇中潛藏著意圖取代解體之後的蘇聯在亞洲區域的軍事霸權地位。
事實上,為了防範中國的軍事力量在台海、亞太區域的蠢動,美國除了已在太平洋地區部署4個軍種,多達30萬的兵力維持亞太安全,近年另又秘密新增一支代號為「519」、集合海陸軍400名精英幹部的「台海戰事緊急應變部隊」,總司令部位於日本橫須賀港的美軍第七艦隊的軍艦「藍嶺號」,一旦台海發生衝突,代號「519」的特種部隊就會立刻出動,增加美軍馳援的機動力。日本政府之所以同意美軍在橫須賀港、琉球等地駐紮一定數量的常態兵力,除了是為「美日安保同盟」的戰略考慮之外,背後還有更重要也更實際的利益考量,正如日本的外交評論家加瀨英明所言,台灣若被中國侵略,勢必連帶威脅到日本的安全,所以「保衛台灣就是保衛日本」。
美國、日本都能看出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北京的中國政府當然也能看得出來;中國之所以想盡辦法要取得台灣的主權,背後的真正企圖並不完全是為「完成統一大業」,而是為了能在奪下台灣的領土之後,順利取得太平洋的戰略港口位置,因為北京政府一心想要進入環太平洋海域的海權國家境界,台灣正是中國通往環太平洋海域的關卡,這才是北京政府企圖謀取台灣的真正意圖所在。
我們必須指出,美國政府固然有義務遵循「台灣關係法」以在必要之時出擊協防台灣,但是台灣的朝野、民間也有責任確認自己國家的戰略地位重要性;不容諱言,所謂「親中政權」的指涉對象,其實早就呼之欲出,台灣人民的心中早就有數。對於那些迎合、奉承中國的政黨及政客,國安部門、司法單位都應主動依法調查箇中有無違反法令、犧牲台灣權益的不法情事,我們希望那些一味反對軍購預算案的政黨、團體及人士能以大局為重,否則難免讓人質疑是替軍武擴張、窮兵黷武的中國代言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