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2
黨國之子力圖「脫-外來」

 

2005.08.22自由時報

《金恆煒專欄》

台北市長馬英九念茲在茲的是二○○八年的大選,他的情溢於色,連黨內「大老」王作榮都一語道破。馬英九的規劃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市長↓黨主席↓總統,所以以「逼宮」連戰是必然的手段。馬英九不愧「黨國之子」,知道不掌控黨機器,二○○八年就沒有「出線」的機會。逼連戰排王金平,利用黃復興黨部的「黨粹」,秋風掃落葉的拿到黨主席的權位,正是通向二○○八年大選的最終捷徑。

馬英九贏得黨主席的當天,中國國民黨的二○○八年大選就開跑了。所以馬英九不是一身兼市長與黨主席,而是市長也好、黨主席也好,都是為「大選」服務。明乎此,也就能掌握馬英九權力邏輯的核心。

要爬上政治最後的高峰,馬英九認為梗在前面的最大障礙是「外來政黨」的「魔咒」,也就是說在於「中國國民黨」如何正確對待「台灣」的課題上。馬英九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建構中國國民黨與台灣的關係」,進而又強調「先連結台灣才有中國」的論述,顯見馬英九知道「取大位」的「罩門」所在。

老實說,中國國民黨要去除「外來」、要「本土化」,並不難,「我欲仁仁斯至矣。」難的是,不從基礎翻轉,卻要使出硬掰的「馬家功夫」,以為替國民黨辦「論述」的化妝舞會,就能夠披上「國王新衣」。問題是,中國國民黨是不是外來政權/黨,不是涉及台灣四百年史,而是「現代史」,更是許多人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切膚「痛史」。

馬英九說:「國民黨和台灣關係很深」,這話不假,但問題也在於此;台灣人一旦有選擇權的話,會要這個「關係」嗎?遑論「深」與「不深」了。馬英九質問「為何民眾對民進黨不滿,二○○四年選舉民進黨比二○○○年多了一百五十萬票」,馬英九至少知道一百五十萬票不是因為「兩顆子彈」,而是「民不之信」,馬英九要「將國民黨打造成可以信賴的政府」,信不信賴的關鍵,就是馬英九耿耿於懷的「外來政黨」。

馬英九看到了外來政黨的嚴重性,卻歸咎於「受自以為懂台灣史的人影響」以及「執政黨濫用、誤用台灣的歷史情懷」,這不只不能「脫出困境」,而且違反事實。因為直指中國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是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李登輝。一九九三年李登輝總統見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談「生在台灣的悲哀」,「坦然」的指出「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李前總統點出的,是「黨國之子」馬英九現在不敢承認,也不敢面對的歷史事實。

馬英九要「連結中國國民黨與台灣的關係」,不惜把蔣渭水等人拉進來充數。先不必論其不論,試問,滿清的政權最後由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等「漢人」來維持,孫中山為什麼還視滿清為「韃虜」呢?馬說是則孫大砲錯,孫是馬供起來的總理,馬如何自圓其說?

馬英九又舉二二八遺屬某,把孫中山到台灣募款時送給其先人的酒轉送給他,以此表示「我們和台灣的關係之深」和「台灣人對孫中山」之尊。然而,藉此就能清洗「外來政權」的「二二八」大屠殺?更何況,從「二二八」到「美麗島」,標誌「外來政權」、「白色恐怖」的連續性。馬英九固然與「二二八」杳不相涉,那麼「美麗島」事件呢﹖馬英九當年在主編的《波士頓通訊》中,製作〔「美麗島」高雄事件專輯〕,其喊打喊殺的法西斯嘴臉,與「二二八」完全一致。馬英九如果躬逢「二二八」,又有刊物在手,難保不會製作〔「二二八」台北事件專輯〕為「外來政權」當打手。

從「二二八」、「美麗島」到連宋匍匐中國,向胡錦濤「哭秦庭」、討救兵;兩個「中國」黨要聯手對付台灣人民,「黨國之子」落淚、哽咽就能把「外來」一筆「勾銷」?馬英九爭「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都不願意改土歸流,還屁話不斷,有什麼用!(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還記得市民的苦嗎?

 

2005.08.22自由時報

記者陳曉宜╱特稿

昨天的馬英九,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因為馬主席時代來臨,但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交接典禮的歡聲雷動下,咫尺之間的台北市政府,卻是問題重重,當「馬主席」角色大過「馬市長」,二百六十二萬台北市民,或許該選擇抗議吶喊。

馬英九執掌市府六年八個月,至今未解的一籮筐,花費上億元興建的市場、停車場、活動中心、豪華陸橋,不是設計不當就是偷工減料,或是效能不彰。

諷刺的是,當馬家軍為「黨代表直選中常委案」獲壓倒性勝利而振奮時,華陰街捷運變電所疑似毒氣外洩案還真相未明;當今天國民黨中常委選舉熱正在發酵,信義商圈的交通夢魘卻壓迫著台北市民;當馬主席陪著連主席違規敬酒的當下,北市殯葬處員工正爆發蹺班喝酒違紀事件。

昨天,市府多位局處首長請假分享「馬主席」交棒後的喜悅,卻將市政問題掩蓋在媒體鏡頭背後,得過且過。

從今年四月開始,市府從副市長到各局處首長,為輔選馬主席而身心俱疲,請長假者一個接一個,對他們而言,幫「馬主席」就是幫「馬市長」,但對台北市民而言,「馬市長」領取人民公帑,每年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億元預算在「馬市長」手上花費,二百六十二萬台北市民,敵不過一百零四萬黨員的現實,讓選民情何以堪。

馬市長認為,國發院招標出售的當下,北市府正進行國發院都市計畫變更案,只是巧合,沒有任何利益輸送問題,但台北市民要問的是,如果是一個不保證會變更成功的案子,若不是買主看上「馬市長」與「馬主席」間的微妙關係,為何會有業者願意出價、議價?

當馬主席角色大過馬市長,馬市長就將只是馬主席的附庸工具。


馬英九不認識台灣史,否則怎麼會說孫文跟台灣的關係很密切?馬英九既想建立所謂的改革形象,那麼對於國民黨在台灣的歷史論述、黨產處理,就該尊重史實,不能再想誆騙人民

 

2005.08.22台灣日報【社論】

懷抱著勃勃雄心想要角逐2008年總統大選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即使如願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掌握了黨機器的主導權,但他及幕僚、策士們應該都知道,馬英九如果要想攀登權力的頂峰,真正的罩門所在既不是黨內反對派的掣肘,也不是同屬泛藍的親民黨猜忌,而是能否掃除國民黨在絕大多數人民心中認知的「外來」、「親中」疑慮,以及國民黨在主政時期以種種可議手段取得的黨產問題,這也正是馬英九會在正式接任黨主席之後,不惜以哽咽的柔情攻擊、嚴肅的立場宣示,談論國民黨的歷史論述、黨產處理的緣由;可惜的是,馬英九對於歷史事實的認識錯誤,最後暴露了自己仍然被侷限在中華法統意識的窠臼之內。

在黨內保守派大老群聚的中央評議委員會上,馬英九面對在場的媒體記者,突然談起國民黨應該儘速建立「先連結台灣、才有中國的歷史」論述;會場上,馬英九以哽咽的聲調講故事,說是在「袁世凱竊國」、「國父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孫文到台灣募款,當時的台灣耆老廖進平(後來在228事件受難失蹤)為孫文募集6萬元,孫文回贈一瓶威士忌酒,這瓶酒在今年的228受難者家屬座談會之時,又由廖進平的哲嗣廖德雄轉贈給馬英九;國民黨的新科黨主席說,這讓他非常感動,「每想起一次,就哭一次」。

馬英九以哽咽的柔情攻擊,真正的目的是向黨內的保守派大老強調「我們和台灣的關係深不深?台灣人對孫中山尊不尊重?」馬英九認為,國民黨和台灣的關係很密切,「不要受自以為懂台灣史的人影響」而把國民黨視為外來政權。馬英九以一瓶威士忌酒由孫文贈予廖進平,後由廖進平的後代轉送馬英九的故事,意圖證明他是孫文精神的承受者,孰不知,這是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譬喻。

根據台灣史學者許極燉、李筱峰的研究指出,孫文與台灣的關係非常淺;孫文來過台灣的時間很短,前後3次停留在台灣的時間不會超過2個月,第一次來台灣是在1900年9月28八日,他從日本來到台灣,為了籌措惠州起義的革命經費,試圖爭取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武器支持,最後沒有結果,遂於11月中旬離開台灣,回抵東京,停留台灣約只1個半月;第二次則是路過台灣,時間是在1913年的8月初,當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惟因袁世凱專政,引起「二次革命」,孫文偕胡漢民離開上海赴廣東、福建,經台北赴日本;第三次也只是路過台灣,時間是在1918年5月下旬,孫文在廣州軍政府受到桂系軍人排擠,因此離粵,遂經汕頭取道台灣、日本而轉赴到上海。

史實顯示,孫文生前的台灣並非是與國民黨的關係「很密切」;事實上,孫文曾在1914年表示,他想向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提出3項主張,其中之一就是「台灣與高麗兩民族至少限度也應該實施自治,各自設立自己的國會及自治政府」;由此觀之,孫文是把台灣和朝鮮「兩民族」相提並論,並沒有主張國民黨的軍隊要「收復台灣」。因此,馬英九的談話,暴露了他不僅沒有現代國家的概念,也沒有台灣主體意識,更是對中國近代史的無知。

再者,馬英九宣稱國民黨的黨產在早期台灣經濟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黨產「絕非不義」,只是應該到了「功成身退」;馬英九的譬喻說法,讓人錯愕。國民黨以種種不合法、不公義的手段,佔取國家的、人民的資產而納為黨產的不當作為,本來就是在政黨輪替之後清理歷史檔案的起碼工作。所謂的「黨產」,其實就是蔣家政權的國民黨政府用以籠絡、酬庸並收買政治勢力、派系或山頭的金庫,甚至在2000年總統敗選之後,不惜以公然變賣黨產、拋售股票的手段以取得2004總統選舉的競選資金,且曾多次被媒體質疑是國民黨為了能夠重掌政權的復辟資金。

馬英九既已擔任國民黨主席,也想建立所謂的改革形象,那麼對於國民黨在台灣的歷史論述、黨產處理的相關議題上,就該尊重史實,不能再自編台詞以圖誆騙台灣人民。

民進黨政府圖利聯合、中時報系?
以衛署為例,所有廣告30%以上分給聯合報系,30%以上分給中時報系,其餘30%由自由、蘋果、台日等共享

 

2005.08.22台灣日報

◎涂醒哲

最近泛藍媒體和泛藍立委關心民進黨政府是否落入圖利台灣日報之嫌,由於台灣日報近期遭逢經營上的困境,傳出總統府希望國營企業能協助台灣日報度過難關,而消息源自總統府餐敘,其事實真相恐怕只有與會者知道。然而其散佈消息的目的,是否總統府藉機向外界表達欲幫助台灣日報的決心,但利用各界反對聲浪來表示有所困難,因此故意使消息曝光。抑或有心人士為打擊台灣日報,惡意散佈謠言,藉由親中派媒體以及立法委員作為打擊民進黨政府的藉口,乘機宣洩因新聞局大刀闊斧地改革所引起的不滿。總統府應該要針對整件事情的事實性及傳話者進行瞭解,並應深入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台灣日報是少數真正能夠秉持台灣優先的理念,長期為台灣人民發聲的報紙,此次成為眾所圍剿的對象,乃肇於許多親中媒體悖離民意,近年閱報率以及接受度呈現下滑。相反地,台灣本土報系的日漸成長亦對他們造成威脅,也難怪親中媒體想藉由打壓台灣日報,使之無法繼續經營。但現在竟傳出民進黨政府欲圖利台灣日報的指控,以我多年擔任政府官員的觀察,實在是非常的離譜。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是圖利聯合報跟中國時報。以衛生署為例,衛生署所有的媒體廣告30%以上分給聯合報系,30%以上分給中國時報系,其餘30%才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最大兩報以及台灣日報等其他小報所共享。實務工作上也發現每每相關廣告案,不論是來競標的媒體或公關公司為何,最後多數落至中時、聯合報系。連衛生署這種親藍事務官比率較少的部會,其廣告費用都有如此高的比例是用在聯合、中時報系上,可推知其他部會的圖利情形應更為嚴重。因此,民進黨政府有責任釐清各部會廣告宣導費用的來龍去脈。

 一直以來,中時、聯合報系反對民進黨政府,常有抹黑事實及不友善的批判,而諷刺的是其金主卻為民進黨政府。長期以來國民黨政府獨獲聯合、中時報系,甚至報社老闆都變成中常委,可見其圖利多少。但現在民進黨政府為什麼繼續圖利聯合、中時等親中派媒體?或許是檯面下的交情使得承辦人員已經習以為常,這些既得利益者,是否有收受聯合、中時的好處,也應進一步調查。再者,由於媒體是意識形態最強的地方,民進黨雖然已執政五年,但多數的事務官,尤其有關媒體廣告等相關工作者,大部分仍屬國親兩黨的支持者,他們依然繼續操弄運用媒體,圖利中時、聯合報系的陋習未改。

 政府既然是廣告主,更應審慎此事,應以閱報率高低做為廣告費用高低之依據,並參考重複閱報率以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所謂的重複閱報率指的是同時閱讀第二份報紙的比率,若以廣告業者的立場,已經在第一份報紙登廣告,則同時在第二份報紙作廣告時,其重複閱報率越高者,所帶來的邊際效益較低,因此,一旦選擇某閱報率最高的報紙登廣告,其第二選擇應以各報在此報的重複閱報率較低者作為第二廣告之刊登依據,或規定重複閱報率超過一定比率者(如50%),不得作為第二選擇。當然使用招標方式,作為選擇廣告媒體之依據,也是一個好方法。

 媒體是傳遞訊息的工具,理當正確、清楚地將訊息傳達至民眾,不應受到任何政黨之影響,而改變其傳導訊息的行為及方式。當政府想傳達理念或政策給民眾知道時,更應慎選其溝通工具,讓訊息能完整正確地傳達給最多的民眾,因此在選擇廣告媒體時,應讓一切回歸數據,並且使用科學方法來導正民進黨政府圖利中時、聯合報系的偏差行為。

(作者為國策顧問)

 

還原事關台灣地位的歷史真相(上)

 

2005.08.22台灣日報

◎王景弘

終戰六十年,事關台灣地位的關鍵歷史事件,仍在被曲解與誤用。中國國民黨(新聞、網站)及中國共產黨實行愚民教育,不顧歷史事實與法律根據,誤導台灣在法律、政治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也不能成為一個國家。

曲解歷史台灣誤成中國部分

被曲解與濫用的歷史事件,包括「開羅宣言」,「台灣光復」和對日和約的真相。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都以「開羅宣言」作為「中國」取得台灣與澎湖主權的根據,而也有獨派人士指稱「開羅宣言」是騙局、「偽造」,連一位認真研究美國與台灣關係史的卜睿哲「都被騙」。

這兩種說法都偏離事實真相。嚴格來說,「開羅宣言」問題很多,它是帶有政治意向的文件,但並不是結束戰爭的法律文件。我們可以說「開羅宣言」沒有法律地位,但並無法否定有一份後來被俗稱為「開羅宣言」的文件存在。「開羅宣言」的確只是一份「新聞公報」,它沒有簽字,也是在所謂「三巨頭」離開開羅之後才發表,而且公報根本沒有「開羅」二字,但這份文件雖然草率,卻也經與會三方同意。

這份文件的初稿只稱「公報」,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羅斯福總統的特別助理霍浦金斯口授,少尉柯尼柳斯打字。據柯尼柳斯回憶,霍浦金斯口授時,並無筆記或草稿。羅斯福總統在初稿上有若干改動。這份初稿提到日本「從中國竊據之土地,如滿洲和台灣將歸還中華民國。」第二天,美方修正稿把原有「蔣夫人參加多次我們軍事領袖的會議」這句話,依羅斯福意思刪去。

「開羅會議」基本上是軍事戰略協調會議,三方面所帶的幕僚都是軍事將領,蔣介石帶的是王寵惠、商震、楊宣誠、周至柔、朱世明、蔡文治。王寵惠是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另帶一名外交部參事。羅斯福方面最高層次文官是駐蘇聯大使哈里曼和駐英大使溫納特。因為事非國務院主導,「公報」起草也非外交系統嚴密作業,而是由羅斯福身邊紅人霍浦金斯口授給隨從軍官打字。

開羅宣言只是一份新聞公報

英國方面提出的初稿,用「新聞公報」,內容有邱吉爾改動的筆跡,其中包括在「台灣」之後加上「及澎湖」。「新聞公報」及「如滿洲、台灣及澎湖歸還中華民國」,在最後定稿中均獲採用。美、英採此立場,主要因為中國所得援助有限,對日作戰難以為繼,或有單獨與日本媾和之慮,羅、邱二人便給蔣特別口惠,希望他繼續抗日。

但此項口惠與公報宣佈的宗旨,明顯有矛盾之處。公報宣稱盟國對日戰爭,目的在「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擴張領土之意。三國之目的在剝奪日本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以及日本從中國竊取之領土,諸如滿洲、台灣及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日本取得台灣、澎湖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如此公報便定出兩個剝奪日本佔領地之標準。

羅斯福原有意邀蘇聯領袖史達林共同在開羅集會,但史達林以蘇聯尚未對日作戰及軍情緊急為由,不願參加。羅、邱在開羅會議後,北上伊朗的德黑蘭與行第二輪三巨頭會議,中國未參加歐戰,蔣介石被排除在外。

開羅會議結束,羅、邱及前往德黑蘭,基於安全理由,「新聞公報」並未立即發表。霍浦金斯十一月二十六日把定稿交美國駐埃及公使柯克,指示他等德黑蘭發的訓令,三國同時發表。他說,訓令會在發表前二十四小時傳達,柯克收到訓令後應知會中國方面。但在得知英國及中國均已將公報密電傳回本國之後,霍浦金斯於二十九日指示柯克,公報應在十二月一日格林威治時間二十三時三十分,以開羅為發稿地點,與會議照片同時對外公佈,並說明與會人員已不在開羅。

英國通訊社路透社暗動手腳,在十一月三十日便故意從里斯本發出新聞,報導「三巨頭」在開羅會議,現已結束,近期內將有公報發表。對此美方大為惱火,向英方提出抗議,因為此事涉及安全、也易為納粹宣傳所用,而美國媒體吃暗虧漏新聞也不公平。

杜魯門發指令中國不含台灣

以後美國文件及國民黨宣傳,都把這份「新聞公報」稱為「開羅宣言」,基本上它的性質就是如此,它表達的政治權宜意向,並不能取代終戰和約的法律效力。

第二個最常被曲解和誤導台灣人民的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回到祖國懷抱」。就法律程序而言,台灣未因為國民黨軍隊到台灣受降及佔領便算「歸還中國」。國民黨軍隊到台灣受降是根據杜魯門總統發給駐日本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第一號指令,代表美國、英國、中華民國及蘇聯四個盟國接受日軍投降。這份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發出的指令,A項指示「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滿州),台灣及中南半島北緯十六度以北的日本高級指揮官和所有陸、海、空及輔助兵員,應向蔣介石元帥投降。」

簡單的一句話,問題卻很大。蔣介石是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其參謀長為美國魏德曼將軍。蔣介石奉命只代表盟國接受日本在特定地區駐軍的投降。真正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是盟軍最高統帥麥克瑟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舉行的受降典禮。指令規定「中國境內」,把滿洲除外,並另列台灣,實際上即說明台灣並不在中國戰區,也不在「中國境內」。台灣屬麥克阿瑟指揮作戰範圍的太平洋戰區,美空軍從菲律賓起飛轟炸台灣,而麥帥原也有在台灣登陸作戰的計劃。


村民維權 遭警毆打處境危

 

2005.08.22大紀元時報


警察衝進村,發生流血衝突,現村民處境危險。(大紀元)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廣州市郊番禹市魚窩頭鎮太石村村民,因村官出賣土地的帳目不清,提出罷免村長,當地政府不批准他們的請求。8月16日,有四、五百個警察衝進村財會室搶奪帳本、綁架村民代表,爆發約1500名村民和五百名警察的流血抗爭事件。目前最新消息,村民有多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還有8人被捕。

廣東番禺太石村有2075名村民,村年毛收入近3,000萬元。按照國家政策,村中土地以股份制的方式集體所有,村中出租和出賣土地應徵得村民同意,並每年有一定的分紅。和太石村情況相似的周圍的村莊,每年村民都可以得到幾千塊錢的分紅,而太石村的村民只能得到幾百塊錢的紅利,扣除很低的分紅後,村中積留款項應有數千萬甚至上億,但目前帳面只剩幾百萬人民幣,引起村民懷疑。

8月14日,太石村圍繞村委會主任改選一事舉行了新一輪普法講座,組織村民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和《廣東省村務公開條例》,希望大家的維權活動能完全按照法律程序進行。當天有幾名學者從廣州趕來參觀學習,但出村時也遭到了警察的圍堵盤查,還是靠了村民的周旋才得以脫身。

8月16日,強行抓走了正在摩托車上的維權領頭人馮偉南,再次引起村民不滿,近1,500的村民將載有鎮政府副書記、區公安分局副局長的車攔住,要求放人,幾位中年女村民乾脆躺在汽車前輪下。

一個多小時後,十輛警車,近500名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及大隊手持棍棒的武警。用手中的大棒、警棍對著人群亂打,有不少女村民受了傷,一些人鮮血飛濺,其中有七人被抓。太石村一位80多歲的婆婆馮珍,被警察打成骨折,還有一個16歲的孩子被打成重傷,另有馮順添等8人被捕。

村民說:「大概四、五百個警察打人,後來抓人啦!警察要毆打我們啊!打得很傷!抓去應該有四、五十個人!還有100多個警察待命,還有一個地方有200多個警察準備更換,他們已經準備好一切。」

村民們不願將帳目交給政府那些貪官們審計,要求通過村民大會公開帳目,目前每天都有幾十個村民24小時保護財會帳本,以防貪官將帳目轉移。

8月16日,警方和村民發生衝突後,村官們表示,派出所揚言3天之內必須撤離財會室,否則就要抓人。17日上午,村民本來欲前往鎮政府,要求釋放被抓走的8位村民,但又遭到了鎮官員和警察,對村財會室的重兵圍攻。村民說:「我們村打算繼續抗議下去,我們村民犯了什麼法。」

據村民說,當地政府不准記者採訪,將來村裡採訪的記者監控起來,不讓他們返回。但在村民的幫助下,部分記者已逃出太石村。村民向廣州的很多報社求援,但除了當初《南方週末》和《南方農村報》,基本都是香港和海外的記者打來電話,8月16日以後也沒有記者來。

在8月16日的抗爭中,還有鄰村的很多村民,都看到了警察毆打太石村村民的場景,很多人都流淚了。村民們相約,如果警察來衝擊財會室,他們會燃放爆竹通知全體村民。

至今太石村的幾百名村民仍然在村委門前靜坐,保護帳目、要求當局為傷者看病,並釋放被捕村民。◇

俄國媒體:俄中傘兵素質差距明顯

 

2005.08.22 BBCChinese.com

中國和俄羅斯在中國山東進行的聯合軍演周日(8月21日)進行了傘兵空降突襲演練。俄國電視顯示,中國傘兵素質與俄軍相比差距明顯。

俄羅斯電視台報道說,這次傘兵空降突襲演練是在山東某地舉行的。包括圖-95轟炸機和戰鬥機在內的二十多架飛機被派往壓制假像中的敵方目標。戰機從空中向目標開火。

在一陣炮火轟擊之後,攜帶空降突襲車輛和兩個傘兵連的飛機出現在空中。

差距明顯

據報道,俄羅斯空降部隊的空降突襲車成功著陸,但其中一輛中國空降突襲車無法取掉降落傘,在落地後顛覆,退出了實兵演練。

另外,在跳傘高度上,中國傘兵在沒有佩戴武器的情況下,800米高空就開始跳下﹔而“武裝到牙齒”的俄國傘兵是從600米的高度才跳傘。

據報道,結果從600米空中跳傘的俄羅斯傘兵儘管攜帶全副裝備,卻比中國傘兵先抵達攻擊位置,俄國傘兵還在空降過程中進行了射擊演練。

中國傘兵穿的是為這次演習特別縫制的新式制服,但是他們看起來只演練了一部分的空降突襲內容。

中國傘兵的武器裝備是在著陸之後分發的,而且還裝的是空彈匣。

俄羅斯傘兵則是按照演習前的部署攜帶了傘兵的標準武器配制。俄羅斯電視台報道說,俄羅斯高級軍官也無法解釋為何出現這樣的事情。

“互相欣賞”

跟隨中俄聯合軍演部隊進行採訪的俄羅斯電視記者米納科夫表示,中俄部隊官兵通過這次為期一周的軍演互相學到了不少東西。

比如,俄羅斯官兵欣賞中國官兵的軍紀和堅韌不拔﹔而中國官兵則欣賞俄軍官兵的士氣和俄國傘兵的武器裝備。

米納科夫說,中國部隊大多裝備的是俄制武器。在演習中,中國方面將俄軍展示的任何東西都拍攝了下來。

代號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共有10000名中俄官兵參加,其中7000人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次中俄聯合軍演涉及地面部隊、戰艦、特種部隊,以及可進行戰略打擊的空軍飛機。軍演的規模引起了不少國家的關注。

據報道,美國曾向中國提出官方請求,要求派出自己的軍事觀察員觀摩軍演,結果被北京方面一口回絕。美國五角大樓因此派出了戰略潛艇抵達演習區域附近,密切跟蹤軍演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