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4
台灣建國運動的再出發

 

2005.12.04台灣日報

◎ 林志昇/何瑞元

中國人說:「台灣人曾是中國人,所以台灣人不能談建國」,但是,如果這是事實,那麼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曾是英國人,美國人卻已經建國」,公元1776年,美國為了脫離被英國統治150年的命運,殖民地的人們要求自治,當然英國也是以軍事武力回應,美國人群起反抗,初期殖民地的人們四分五裂,困難重重,幾經努力與奮戰,新國家美國最後終於建立。

日據時代台灣經濟起飛

的確,從血緣與歷史上看來,台灣與中國是有關連,就像英國與美國一樣,都是因為在原居地無法生活,冒險渡海求生存,終於開闢出一片天。此期間,台灣也歷經來自不同國家或異族的嚴苛統治或屠殺,特別是1895年,因為〈甲午戰爭〉而簽下《馬關條約》的大清帝國,把其心目中的蠻荒之地台灣割讓給日本,雖然台灣人自己經過十年的浴血抗爭,終不敵日本強大武力的征服,台灣人才認命的辛勤與日本人共同打造台灣。無可否認的,日本人統治台灣51年後,的確使台灣在經濟與建設方面,躍居全亞洲除了日本本土以外的第二名。當〈美日太平洋戰爭〉以後,日本輸了,老一輩的台灣人依然記得中國兵統治中國的情形,了解中國兵的醜陋真面目,日本投降初期,台灣島上充滿恐怖的氣氛,原先以為日本是被美軍打敗,理應被美軍軍事佔領,或許在美國監護與輔導下,台灣能參與世界新秩序,傳統上台灣人是鄙視中國的,因為台灣人老是吃中國的虧,日本並不是被中國打敗的,而是美軍的兩顆原子彈,最後,美國決定,由於台灣居民大都是華裔血統,因此委託蔣介石代替美軍佔領台灣任務,當1945年美國第七艦隊,護送中國第62師和第70師總數約12,000人進入基隆和高雄港,登陸沿途的台灣人對中國兵的狼狽、無紀律而且污穢簡直失望到極點,當天晚上就發生數十件中國兵持槍械搶劫事件,面對富饒的台灣,簡直就像一桌美餚面對一群中國餓漢,台灣人的下場真是閉目可知,貪婪的中國人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只要看到今日的中國國民黨龐大黨產,所有台灣人就可以一目了然,何須證據?

台灣建國應向美國看齊

大量的物資被運往中國去滿足蔣介石個人的慾望,大量的糧食被中國駐台官員、中國國民黨員和行政人員共同分贓,4年之內米價漲了80萬倍,從富庶到民不聊生,只因台灣被中國佔領統治。台灣人的祖先早年遠離中國,為的就是逃避中國長年的飢荒和惡劣的政府,中國人以征服者的嘴臉出現在台灣人面前,逼迫台灣人連基本的生存空間都失去了,忍無可忍下,爆發震驚世界的1947年「228台灣菁英屠殺事件」。十五年後,警務處長表示,戶口普查有戶口無此人的人數是126,000人,可以推論當時「228事件」犧牲的人數。只是,「228事件」以後,台灣人對中國不再抱任何希望與期待,台灣人開始希望能夠獨立自治,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就像18世紀的美國一樣。

台灣人民要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國家?多年以來各種建國理論滿天飛,似是而非的理論總是將真實的情況掩蓋住,國際間對台灣地位的認知總是和台灣人不一樣,而台灣總是有無人可以反駁的理由:「中國打壓」。問題是,如果只靠「打拚」只靠「激情」能夠達到建國目的,誰都會舉雙手贊成,可是真實的台灣國際地位,這些年以來好像每況愈下,而台灣人也束手無策;我們以為台灣人應該靜坐下來,重新思考過去台灣建國理論錯誤沒有?應該如何修正,依靠感情是無法真正達到台灣建國目的。

確立定位寶島才有未來

顯然台灣的國際地位,必須依照戰後法律位階最高的1952年《舊金山和平條約》規定,其中與決定台灣地位有關的條約有五條,第二b條,日本把台灣割讓出去,但是沒有指定收受國。第四b條,美國「軍事政府」對第二條與第三條所提及之日本人民及財產,有最後的處分及支配權(「財產」在英文裡包含「所有權狀」title的意思)。第二十一條,中國戰後受惠不包含台灣、澎湖。(〈開羅宣言〉只是戰爭期間的「政治主張」)。第二十三條,確認美國是「主要佔領權國」。第二十六條,日本可以另外與條約的非簽署國簽約,但是其內容不得超越《舊金山和平條約》。

條約證明,台灣絕非中國(含﹝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領土,而是美國「軍事政府」管轄下的 “未合併領土”(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under USMG)。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起發布,有關台灣地區人民集體規劃為「中華民國國籍」是毫無法理依據;依據〈美國最高法院〉對《美國憲法》中「領土條款」之解釋,從1898年開始的〈列島系列判例〉中,台灣地區符合「美國列島區」第一類的要素:一、因美軍的征服。二、美國為主要佔領權國。三、因和平條約被割讓。一旦符合這三項要素,則自動成為「美國列島區」,並不需要美國•國會通過或認定,台灣人民立刻有享受《美國憲法》基本人權保障的權利,《美國憲法》是約束美國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包括美國總統在內;依據《美國憲法》第6條規定,「參議院」所通過之法律條文與《美國憲法》之法律位階相同。顯然,台灣人民若要脫離目前「國際孤兒」的窘境地位,《美國憲法》與《舊金山和平條約》自然是最後的保障。

美國政府2005年【聯邦政府官報(Federal Register)】,公開「法務部(Department of Justice)」與「國土安全署(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對台灣地位的共同描述:「台灣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只是美國認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佔領與有效統治。」台灣的建國方向與方法已經明確顯示在跟前,聯合所有認同台灣的團體與個人正是時候,正確的理論加以正確的執行力,美麗的台灣未來景象就在眼前。

(作者為保護台灣大聯盟政治研究組成員)

三合一選舉大敗,民進黨要記取教訓,謙卑聽取民眾心聲,調整做法-民進黨要檢討:人民沒有充分感受行政團隊的政績,提名制度產生不了真正作戰人才,加強台灣主體性教育

 

2005.12.04台灣日報

【社論】

三合一大選,泛藍大勝,除固守既有版圖外,也光復北縣、宜縣、彰縣、投縣以及嘉義市。勝負乃是兵家之常事,選舉的結果,一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民進黨在這次三合一選舉中成績「慘綠」,一定會讓支持選民失望,可是民主大業正如長河,要永續下去,一次的失敗不代表永遠,民主的道路還是要走下去,民進黨如果能從這次選舉中,學習到教訓,謙卑聽取選民的心聲,調整未來的做法,相信民進黨的努力,終有一天會感動民眾,得到更多選票的支持。

選後民進黨一定要記取教訓,深入檢討落敗的原因,做為一個以台灣主體性為標榜的政黨,面對中國虎視眈眈,親中集團持續性強烈杯葛,民進黨沒有懷憂喪志的理由,也不能有自我鬆懈的藉口,民進黨是台灣人當家作主的寄託,也是本土意識彰顯的象徵,台灣人要與中國勢力抗爭,民進黨絕對是不能或缺的力量,希望民進黨能迅速檢討落敗原因,儘速站起來,以大動作與具體做法,回應民眾的批評,如果民進黨能夠聽取民眾的聲音,回應人民的要求,相信這次的選舉結果,反而會對台灣的未來,發揮扭轉乾坤的作用,讓台灣有更美好的未來。

首先,民進黨要問的是,為何人民對行政團隊的政績、執政力,沒有充分感受到,在泛藍強力杯葛下,執政陷入空轉,民進黨一定要提出具體有效對策,不能一籌莫展,或是拱手讓人,民進黨執政的最大危機,是在面對泛藍的凡事反對,沒有採取反制或因應的措施,導致主導權完全掌握在國親的手中,也失去了詮釋權,人民只聽到泛藍似是而非的聲音,就像「曾參殺人」一樣,聽久了就信以為真,中了抹黑的詭計。

其次,政策的制訂與落實,也是民進黨要檢討的地方,這次選舉採取三合一的方式,雖能減少社會力的消耗,可是台灣政治環境特殊,基層選舉賄選橫行,雖然有關方面大力查緝,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買票情形還是很嚴重,尤其是檢調警有特殊的政黨立場傾向,不能排除以雙重標準方式辦案,而三合一的選舉方式,行政院在決定之初,並沒有徵詢黨務系統的意見,造成政壇的一場風暴,值得深入檢討。

政黨輪替後,人民對本土政權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加強台灣主體性教育與文化,強化台灣優先的理念,從這次選舉來看,這方面的努力是失敗的,台灣主體性的理念,並沒有深耕在人民的思想裡,才會泛藍以中國為念,國共合作搞亂台灣,並沒有引起人民的反應而群起抵制,另一方面,去年年底立委選舉綠軍失敗後,民進黨推行「和解共生政策」,想與國親喝大和解咖啡,可是讓步與包容,只是換來國親軟土深掘,得寸進尺而已,今年三月間進行的扁宋會,十點共識無法落實,可是卻傷害了台灣人的心,反而是宋楚瑜訪問中國後,親中立場更為明顯,這些和解政策,並沒有充分與綠營大老、意見領袖溝通,也引起社會的反彈,而處理TVBS事件,執政團隊沒有依法處理,非常光碟風波中,放任桃園檢警胡作非為,令社會產生「只有統媒才有言論自由,台灣人是三等國民」的看法,都令台灣人更加失望,產生在這次選舉中給民進黨教訓的想法,一傳十,十傳百,雖然辜寬敏等大老大聲疾呼,一時也無法導正選民的觀念,終於導致選舉中民進黨慘敗的結果。

在這次選舉中,除三合一選舉導致選風敗壞外,泛藍的抹黑策略得逞,也讓人大開眼界,國民黨執政期間貪官污吏層出不窮,弊案叢生,可是這次選舉中泛藍政客配合統派媒體,大打高捷案(新聞),抹黑陳哲男(新聞),並無限上綱到總統、閣揆,可惜執政團隊沒有及時的回應與澄清,造成以訛傳訛,影響社會對民進黨的觀感,民進黨在選戰後期,打出郝柏村與拉法葉案的關係,已很難挽回劣勢,而在最後階段,馬英九提出如果藍軍版圖沒有過半,要辭去黨主席的訴求,激起泛藍的凝聚力,可以看出來,泛藍對選舉有策略又有戰術,確實值得民進黨做為借鏡。

民進黨在提名策略上也有檢討的空間,以目前的機制,並無法產生很好的人選,參加民進黨內初選,先要通過人頭黨員這一關,沒有養人頭很難在黨內生存,其次,大幅提高民調的作用,卻對知名度高的人有利,為了曝光累積能見度,一些人存著作秀的心態,批判自己的政黨來贏得社會的名聲,民進黨在第一大縣落敗,羅文嘉(新聞)靠向中間路線,發起「新民進黨運動」,引起深綠選民的反彈,雖是原因,可是在提名過程,排除深耕台北縣很久的李應元,卻選擇空降部隊,也是選戰打不好的原因,宜蘭縣、嘉義市這二個民主聖地的淪陷,也是敗在沒有建立良好的機制,在保障大老、現任者的優勢下,沒法提名真正有作戰能力的人,民進黨應由這次提名作業得到教訓,尤其是面對2008年總統大選的硬仗,國民黨早已以馬英九為不二人選,反觀民進黨仍是四大天王各有班底,遲遲無法產生人選,就會產生派系對立明爭暗鬥的情形,民進黨宜就2008提早部署。

這次三合一選舉不是純粹的地方選舉,是親中勢力崛起後的選舉,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強烈企圖,人民卻毫無警覺性,泛藍大有斬獲後,是否會採取更多倒行逆施的作法,如持續杯葛軍購案、通過和促法,都是令人關心的政治發展,除民進黨要深入探討敗選原因之外,台灣人也要痛切反省,面對中國的打壓,卻仍支持其代言人當選,說明台灣主體性教育要深入民心,才能發揮作用,選舉雖已結束,卻是一場思想啟迪教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