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7
 
 
以文鬥代替武鬥 以百姓利益代替政黨權利


  

   90.04.03/多維新聞社 

  陳欣夫(北京)在香港《前哨》第四期發表題為《「十六大」前的中國政局》的長篇文章,《前哨》授權多維轉載/「十六大」前的中國政局(11)/中共具有共產專制國家的一切特徵。表現在黨內權力更迭時採用宮庭政變方式,而不用選舉方式。其實政變是共產黨的傳統。早在一九三五年共產黨還沒有取得政權時,毛澤東領導了一次黨內政變,這就是「遵義會議」。毛澤東在行軍途中的擔架上,說服了躺在另一個擔架上的實權派領導人王稼祥,準備推翻共產國際派到中共的德國人李德,毛澤東把當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周恩來爭取過來。在遵義利用會議形式剝奪了李德的權力,從此毛澤東成了中共領導人。建國之後,毛澤東又發動政變性質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推翻了國家主席劉少奇。毛澤東去世後僅一個月,就發生了葉劍英、華國鋒領導的軍事政變。逮捕了毛澤東的夫人江青及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華國鋒當上黨的主席。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前夕,王震、鄧小平、胡耀邦利用黨內「生活會」的形式,發動政變,推翻了華國鋒,胡耀邦當上主席。

  「十三大」前夕,薄一波、李先念、鄧小平再次利用黨內「生活會」的手段,發動政變,推翻了胡耀邦,趙紫陽當上總書記。一九八九年六月,李鵬、薄一波、姚依林、楊尚昆、鄧小平,在鐵血鎮壓學生運動之後發動政變,推翻了趙紫陽,江澤民當上總書記。

  可以說中共黨的領導人是靠政變產生的,每一次黨的更新換屆的代表大會前,都是黨內權力鬥爭異常激烈的時候。二○○二年十月將召開中共「十六大」,權力鬥爭從今年起會進入白熱化。中共今年要出大事了。不能排除在「十六大」召開之前再次發生宮庭政變的可能性。

  鬥爭首先圍繞江澤民是全退還是半退來進行。按照憲法規定,國家主席只能連任兩屆,江澤民必須讓出國家主席的職務,這已成定局。但黨章並沒有總書記連任幾屆的規定。小淵惠三首相訪華期間,江澤民有意向小淵惠三強調了這點,流露出他不想退出總書記一職的態度。江澤民對小淵惠三的談話在中共高層引起反彈,普遍產生了對江澤民想留任總書記想法的不滿。

  在二○○○年八月的北戴河會議上,江澤民表示從國家主席和總書記兩個職務退下來,只保留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同時還傳出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李嵐清、尉健行一起退休的消息,並有胡錦濤任國家主席、曾慶紅任總書記、李長春任國務院總理的傳說。到二○○○年底,風雲突變,最權威的說法是江澤民保留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任總書記,李鵬任國家主席,朱鎔基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李嵐清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任政協主席,李長春任中共政法書記。這個方案只退下來兩個人,即李瑞環和尉健行,李瑞環、尉健行的年齡比江澤民、李鵬都小。偏偏是年齡相對年輕的退休,為甚麼呢?

  中共政權交替是殘酷與鬥爭的結果,在共產國度中,這種擴大人脈、地盤而產生的個人力量,超乎人民的利益與基本人權的要求,為了中國人的前途,中共必須開始監督機制與多黨政治,全面實施民主制度,否則在某些團體得到商業利益之後,其反撲當權派的力量絕對是無可忽視的暴衝行為,熟民主運作與資本經濟市場的妙處,方是現在中共必得必行的決策,觀察中共的政權、軍權內鬥歷史,即可明白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事件、打壓法輪功的動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