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9
 
 
一中各自表述


 

  一中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是在台灣有中華民國,在大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歷史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依創國的長短,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由中華民國分生出來的大陸組織。

  我們看看,以前陸委會的官員蘇起就不知所云,於2001.05.13 的新聞報導中,就有這樣的記錄,他堅決放棄中華民國的投降主義,如何對得起開國先烈,先不說台灣共和國能否成立,依某個人的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獨大的局面,其所謂中華民國早已滅亡。

2001.05.13/ETtoday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中披露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論點的參與者。前陸委會主委蘇起13日指出,去年政權交接前。內定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對外宣稱520後將不再提「特殊國與國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兩國論」,但在隨後不久的一個單獨會晤的場合,蔡英文主動告訴他「今後雖不再提兩國論,但仍將繼續執行兩國論」。蘇起也強調,當時,兩國論的醞釀有很多政府高層官員不知道,因為過程離譜、道德缺失且後來發展與預期迥異,所以,他不贊成兩國論。


  蘇起是在13日上午一場主題為「追求兩岸和諧、發展兩岸經貿-意識型態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作上述表示,她同時發表一篇幾近萬字的論文,名為「做而不說的兩國論」。這場座談會是由國民黨智庫舉辦,主持人為總統府資政許信良。

  蘇起在座談會上對於兩國論的緣起、概要、實踐與影響,就他所了解的部分,都做了翔實的說明,兩國論在99年發表後,兩岸都軍事情勢非常嚴峻,政府的內外奧援卻十分有限,經過某些人的努力,兩國論風暴終於在7月30日與8月1日海陸兩會分別用書面形式發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聲明後逐漸平息。「兩國論」原創者不甘心他們的心血結晶居然被轉成「一中各表」,於是連續幾天透過特定記者點名批判本人。這些批評斷斷續續直到10月10日前總統李登輝自己在國慶談話重申「一中各表」才停止。

  蘇起指出,既然「兩國論」已成功轉彎,對於「兩國論」原創者的暗箭,他才決定不予回應,對於蔡英文去年此時向他透露「將做而不說兩國論」的驚人告白,蘇起說,他也決定暫不深究,畢竟一人所言未必代表全政府,而一時所言也未必代表其深層思考。

  蘇起也談到今天發表論文的理由,他表示,去年520離開公職前後,不少媒體朋友希望我交待「兩國論」的內容與相關發展情節,他鑒於當時兩岸情勢緊繃,為免加深兩岸疑慮,也均予婉拒,過去1年間,不少朋友仍再三叮囑,但他認為,中華民國經歷50年來第一次政黨輪替,新政府應有權利嘗試自己的路線,所以他雖然偶而不揣譾陋,提筆為文,但不曾碰觸「主軸」問題。

  值得注意的事,蘇起也指出兩年前「兩國論」的原創者犯了幾個重大的錯誤,包括第一、推出之前沒有經過政府內部充分的討論,不僅相關部會首長,甚至總統身邊謀慮深遠的幾位重臣都未事前與聞。這是程序的缺失。第二、事前沒有針對後果進行完整的評估,而根據本人事後獲知他們所做的評估,簡直可以用「天真」來形容。這是思慮的缺失。第三、闖了大禍以後,相關人士沒有人敢出面收拾危局,只會在海陸兩會回到「一中各表」,危機解除以後,暗施冷箭。這是道德的缺失。

  蘇起強調,去年520以後,經過民主合法程序上台的總統陳水扁其實有權利執行他認為正確的政策,包括「兩國論」在內。當然,他的政策也應該接受民意檢驗,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則。今天的問題不在扁政府做什麼,而是它做而不說。做而不說,就等於陳倉暗渡,迴避民主社會正當的檢驗。這情形與兩年前「兩國論」的緣起非常神似。同樣一批人,加上一些新人,秘密操盤,不一定依照正常程序。他們對未來局勢,尤其是對中共反應的評估會不會像2年前一樣的天真,沒有人知道。如果再闖禍,會不會再怯懦,轉由全民來承擔,也沒有人知道。作為一個深受其害的過來人,我極憂慮。

  蘇起建議,陳水扁及扁政府在這麼重大的政策主軸上應該說清楚、講明白,不能只做負面表述,要正面表述。陳水扁應該告訴全國民眾要把國家帶往何處?願景是什麼?「有夢最美」,但他的「夢」是什麼?準備用什麼方法實現願景?可能的過程是什麼?會有什麼障礙?全民要準備付出什麼代價來達成這個願景?

  蘇起說,從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來看,陳水扁的表白不只是政治責任,也是道德責任。如果他真的認為對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福祉最有利,他應該講出來。「做而不說」,在一個民智大開、言論發達的社會,既不應該,也不可能持久。

  蘇起第二個建議是,牽涉到中華民國在當前大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在21世紀之初,自稱「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其實非常幸運,因為他正領導臺灣人民站在歷史長河的分叉點上。將來我們要享受可長可久的和平與發展,還是要走進戰爭與經濟倒退的陰影?要追求族群的融合,還是社會的分裂?選擇權力在他手上。同時,他也領導臺灣站在國際社會與中國大陸的交會點上,將來。臺灣要扮演兩者的中介角色,協助國際社會進入中國大陸,協助大陸人民與世界接軌,還是要扮演其中一邊的附庸,成為兩者摩擦的焦點,最後可能成為雙方鬥爭的犧牲品?選擇權力也在他手上。毫無疑問地,陳水扁在這些問題上的選擇與作為必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

  後評曰:族群的融合,就是要在台灣的外省人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能為台灣的前途打拼;中共不等於中國,在台的外省人,他們祖先是為何離鄉背井來台?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