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7
 
 
 台灣人選擇哈共還是民主自由?


 

  好多以前執政黨國民黨的高官、高幹到中共控制的中國訪問,就會跟著喊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等等,這些人失去執政黨之後,頭殼就變得有些發燒,真不知他們把在台灣罵阿扁的勇氣放到何處去了?所謂之講真話的道德勇氣就是到了中共地區,亦不可動搖,故知政客的行為永遠是虛偽而可厭。連戰跑到牛津罵阿扁了,或許不久亦會到北京罵台灣?

2001.06.13/僑報中通社6月12日電

連戰牛津大學演講批評台灣當局 否認92共識激化兩岸關係

  國民黨主席連戰今天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表題為"居安思危,絕對藏私"的演講中,批評台灣民進黨政府否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政治立場差距加大,軍事對立加重,其嚴峻程度超過以往。連戰希望台灣當局不要藉機激化兩岸關係,使局勢朝冷戰方向發展。

  連戰在演講中對外國人士細說"九二共識 "的過程,他說,1992年兩岸所達成的"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十分難得,是台海兩岸到今天為止針對最困難的主權問題而達成的唯一的政治妥協。他指出,沒有這個妥協,就不會有1993年的新加坡"汪辜會談",更不會有隨後兩岸的"兩岸兩會協商"。去年5月台北政黨輪替後,大陸與民進黨的立場都出現微妙的修正。不過,民進黨政府雖然表示不宣布"台獨",卻改採否認"九二共識" 態度,使得台北變成了大門緊閉的一方;而且又強調"統一不是唯一選項",又不肯說出什麼是執政當局主張的選項。

  有鑒於此,連戰質疑執政當局對於兩岸關系處於"穩定"之說。他形容當前的兩岸關係其實是處在一個"冷和"的僵局,其嚴峻的程度超過往的時期,以致兩岸在意識形態和感情上的差距以及政治立場的差距都加大,使復談前景遙遙無期,而且軍事上的對立更加嚴重。

  因此,連戰希望台海兩岸能用實際行動改善關系,不要緊閉協商大門,更不要因為美國與大陸關系惡化,或因台海間的意識形態造成激化,使得"冷和局勢"朝向冷戰的方向發展。

  另據《中時電子報》牛津12日專電,國民黨主席連戰在牛津大學發表專題演講,他痛陳過去一年的台灣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他直言讓台灣生病、人民對未來感到悲觀的兩大原因,是憲政體制呈現"三重少數政府"的困境,以及扁"政府"大陸政策"懸空",兩岸關係處於"冷和僵局",造成民眾嚴重信心危機,看不到台灣發展的願景,讓台灣從"經濟奇跡"跌入經濟困境的谷底。

  他首先指出,談到過去一年台灣內部的情況,很多人都不快,許多來看他的國際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台灣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他說,聽到別人這麼說,他的心情難過而沉痛,因為以他的年紀,竟然也想不出台灣上一次病的所有指標全部如此惡化,是什麼時候。

 


  台灣有許多人到中國大陸讀書,相信亦是好學之道,可是讀書的目的地,選在非民主化的中國,則是有點疑惑吧?中共派許多高幹到美國讀書,學的是企業、軍事、科技方面的學問;而台灣知名人士到中共的中國讀企管或經濟,似乎有些非真正恰當的選項,中共會派教授特別指導,則顯得有些令人疑惑?

台灣立委負笈大陸真相

2001.06.03/香港商報導

  香港大陸投資熱已舉世共知;台生大陸讀書潮,進來也是不爭的事實。鮮為人知的是,台灣立委、縣市議員及其幕僚等政壇人士,正悄悄的勤奮攻讀大陸著名學府。據說,此舉還成了台灣政治人物的新趨勢。應該說,不論其政黨屬性如何,這些台灣當今的或未來的政壇人士樂於到大陸高校進修,以提升自己的學識,增加對大陸的了解,無疑是件好事!

赴京趕考 立委也瘋狂

  近來,台灣企業界最熱門的話題是大陸投資,教育界掀起的一波熱潮,則是赴大陸念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南開、上海復旦、廈門、廣州等大陸名校'台生'滿街跑。其中最熱衷的,要數立法委員、縣市議員及其幕僚一類政壇人士。

  有評論稱,政治人物到彼岸深造似乎成了政壇趨勢。

  譚湘龍五年前到北京考試,只有二十多人應考,今年光是北京考區就有兩百多人,而且越來越多的民代、立委開始從入讀高校作基礎了解大陸。

  宏總建設的林宏宗可說是開創台灣立委念天津南開大學的先鋒,他在九八年取得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此後南開特別開了一個'台籍學生企研特別班',分區集中上課,立委沈智慧與游月霞就是在這個特別班上課。班上合計二十五名同學,清一色台籍學生。

  曾任沈智慧助理的陳宏志,現在與沈智慧是南開大學的同班同學,他說,他當初幫沈智慧收集大陸進修資訊,經過評估選擇了這個在職進修班。他形容上課方式很吃力,'有點像集中營,但是很充實'。

  今年四月二十一日的北京考場,赫然見到親民黨立委陳振盛與國民黨立委韓國瑜也風塵僕僕'赴京趕考'。'我是歷史系畢業,從前學子十年寒窗、赴京趕考的滋味,我一直很嚮往,所以此次特別嘗嘗"赴京趕考的滋味"。'不同的是,古來學子赴京趕考舟車困頓,而陳振盛由台灣坐飛機來北京,考前一天到,二十二日中午考完,立即搭飛機回台灣繼續投入南投縣長選舉。  

  儘管台灣教育部不承認大陸學歷,情治單位對往來兩岸頻繁人士,尤其政治人物的追蹤,始終沒有放過,但是台灣學生赴大陸念書的熱潮擋不住,人數從九七年的幾百人,到最近二、三年暴增至上萬人,不少知名人士只是偷偷報名,悄悄考試,學位拿回來也不張揚。

深造志在多了解大陸

  台灣學生到大陸深造,有九成醫學,目的無非是掌握一門謀生技能。那些平時靠嘴巴工作的立法委員,叫他們耐著性子坐下來聽見別人說話,大概十分不容易。現在就有十多名各黨派的立委在攻讀大陸學位,如此用功,究竟為了什麼?
  
  一說是為了拓寬眼界。擁有台大國際關係碩士學位的唐湘龍,本來是《中時晚報》副總主筆、名主持人,他認為到大陸才有研究國際關係的舞台,大陸與亞洲許多國家關係密切,有關國際關係問題,北京都會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台灣只是區域政治,對研究國際關係的他來說,沒有政治實體感,加上身為媒體人,他也想'從北京看天下'。

  二說是加強人生歷練。王昱婷是北大研究所唯一的科班立委,也是到大陸讀書的最年輕立委。由於出身政治世家,王昱婷輔大法律系畢業後,曾經在父親王國清的辦公室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助理,後來考慮到兩岸未來的大趨勢,在九五年報考北大法研所。和台灣比較起來,住在北大學生宿舍的生活條件差多了,經歷兩年與大陸人士的朝夕相處,王昱婷說,她最大的體認是養成刻苦耐勞的精神。在大陸當學生的日子,是相當寶貴的經驗與磨練。

  三說是有利了解大陸。身為民進黨員,劉坤鱧說民進黨對大陸不夠了解,而劉坤鱧念北大,同學們對於他的政治背景相當好奇,他也高興有機會讓同學了解民進黨。

  劉坤鱧說,他在北大的同學都是各省的高幹或重量級人物,和這些大陸菁英交流,可以幫助他了解大陸一些重大決策背後的深層問題。

  除了立委之外,曾任民進黨立委李應元助理的李政亮,是輔大法律系畢業、台大三研所碩士,到北京考北大哲學系。李政亮是李遠哲的侄子,去北京前向伯父辭行,李遠哲鼓勵他,年輕人應多出去見世面,很贊成他到北大念書。

  四說是完成早年心願。林宏宗的求學過程,與他的宏總建設集團一樣命運坎坷,也難怪他把自己求學、創業的過程,以一本《走過泥濘路》自傳描寫出來。

  林宏宗三十七歲到香港珠海大學就讀夜校,念了七年才畢業,三十九歲擔任第一屆立委,在第二屆立委落選後,選擇當時在經濟學領域排名大陸第一的南開大學就讀,當初他的理想是取得碩士後,在五十歲再拿博士學位。

  後來宏總集團經營不順遂,雖然在九八年他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並取得直升南開博士班的資格,但還是因為企業經營壓力而放棄繼續深造。

讀書選戰愛拚才會贏

  立委陳振盛欲考北京大學,又忙著準備南投縣長選舉,能忙得過來嗎?他說,在推動兩岸關係上,他算是台灣少數幾位有完整歷練的見証者,從國統綱領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訂,他都有參與幕僚作業。

  "了解大陸國際法與國際關係的觀念與主張,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所以在一年前我就準備考北大饒戈平老師的國際法,去年十二月已經報名。當縣長只是四年,我的人生規劃是,如果考上可以申請保留學籍,了解大陸是我的主要目的。"

  考北大博士班,陳振盛和韓國瑜兩位立委都預感,這可能成為民進黨攻擊他們的地方。陳振盛認為,民進黨對於主張加強兩岸關係的人,一味打成台奸或賣台者,很不理性。他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政治角度看,兩岸關係是否和平、安定,對台灣有很大影響。從經濟面看,台灣外貿五年來是依賴大陸才得到順差,使經濟勉強維持平衡,故兩岸關係非常重要。

  其實,民進黨人士也到大陸求學。民進黨的黨內初選正處於激烈火拼階段,積極爭取提名的台中縣議員劉坤鱧,除了忙選舉,還要一面忙著趕赴北京大學博士班當學生。在許信良擔任民進黨主席時代,劉坤鱧是老許身邊的重要幕僚。

  現時他除了問政之餘,每月得跑一、兩趟大陸接受教授的個別指導。從熟知台灣的政治生態,到就讀北大頗具政治性的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博士,並選修"中國政府與政治",劉坤鱧努力讓自己成為"兩岸通"﹔而個人的政治生涯,從台中縣議員轉戰立委,能否在競爭激烈的中部選情中脫穎而出?恐怕還有待觀察。

血濃於水兩岸師生情

  沈智慧說,他很早就有到大陸讀書的念頭,後來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情,報考南開大學。

  頂著立委身份去彼岸讀書,會不會成為大陸統戰的角色?這個問題也是台灣情治系統所要了解的,沈智慧倒是對這種'被監控'的感覺相當釋懷。

  她說,學校對她們這幾個立委學生是很保護的,比如校方就不允許記者進入校園。

  其實較早到北大的名人之子是許信良的兒子。几年前他到北大考試,即使持美國護照,校方立即知道他父親是前民進黨主席。他先是念數學系,後來轉經濟系﹔念了兩年,又改念國際政治,目前仍是國際政治系一年級學生。因為身份特殊,校方惟恐被記者找到,把他列為"重點保護",雖然住在北大宿金勺園,但所有北大台生,沒有人知道他住哪一棟樓,就連當過許信良助理的民進黨台中縣議員劉坤鱧,兩年前考進北大政治系,也從來沒有和他打過照面。

  沈智慧說,給他們上課的教授,都是特別挑選過的,也特別優秀。他們這些學生跟老師都相處得很好,在與同學的敖聊中,老師才知道,她是台灣的立法委員,雖然大家私底下感情很好,什麼都聊,但是所有關於政治的事,都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

  沈智慧認為,在大陸上課,他們跟老師算是教學相長。這些教授不但來歷不凡,且都很有實務經驗,有的是北京智庫、有的是當地國營事業顧問,對於台灣人去了解大陸的企業文化、組織管理很有幫助。在交報告時,沈智慧說,每次會小心翼翼地連封面、印刷都做得特別講究,因為教授總會拿他們的報告去跟別的教授一起分享,順便得意地說,"這是某某某的報告,做得這麼漂亮!"

  不過,寫論文時,卻因為題目觸及政治,曾一波三折,最後選定了高科技產業的組織管理。

  為了設計論文的問卷,沈智慧前後修改了五次,最後教授才首肯﹔光是題目,院長就找了六位教授一起會審她的題綱,在他們班上,這是前所未有的情形,大概也是大學少見的。因此,對沈智慧來說,她真是做得戰戰兢兢,覺得受到"特別照顧",因為這位院長還對她說,"你不要丟我的臉啊,到時候校外還有六位教授等著一起會審你的論文喔!"

附:台生在大陸名校就讀情況(不完全統計)

大學目前台生人數
北京大學約100人
清華大學約10人
北京中醫藥大學100多人
中國人民大學約100人
中國政法大學約100人
中央音樂學院約100人
天津南開大學約50人
南京中醫大學100多人



  美國亦發現台灣人有股擋不住的哈共潮,而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正足以讓台胞哈共之時,不必害怕會坐牢,台灣的反扁運動,亦不會因此有白色恐怖,故真正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滋味,這比起中共打壓、西藏獨立、六四天安門、法輪功信徒、新疆回民、地下天主教會、台灣獨立或文攻武嚇台民...種種事項,台灣的方便好太多了,台灣的濫自由,泛濫到隨便可以出賣台灣的程度,未來請台灣的媽祖信徒到中南海去靜坐,亦可期待。

  美國政府於June 14, 2001對中共喊話,建議中共要放開胸襟,兩岸以經貿為主軸,坐下來談判,請中共認清台灣民主政治的事實,絕對無法用單方面的政治前題,要強迫對方屈就,美國亦會維護台灣民主的發展,不允許中共不理性的作法,請參考Taiwan Headlines的報導。

US makes suggestions for cross-strait dialogue

Published:June 13, 2001
Source:China Time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uesday for the first time proposed three suggestions for initiating a dialogu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 two sides should resume direct dialogue; they should begin with economic issues; and they should increase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enhance mutual trust.

The U.S. also called upon the mainland Chinese government to acknowledge the leadership of Taiwan that was created through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to promote cross-strait dialogue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sinceri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ast Asian Affairs James A. Kelly stated in testimony before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ubcommittee that the key issue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is how to move from focusing on a military balance to focusing on resolving discord.

Kelly, who has been in office for only a month and a half, said that the answer to the long-standing cross-strait antagonism lies in three areas.

Firstly,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uld resume direct dialogue, he said, noting that both sides have expressed an interest in dialogue, and Koo Chen-fu and Wang Daohan met for a second time in 1998. Kelly indicated that the U.S. has no set opinion as to how the two sides dispel mutual hostility, and Washington will not act as mediator, but has one unchanging interest, which is that the resolution of differences can only occur through peaceful means.

Kelly said that Taiwan's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has several times reiterated his commitment to cross-strait dialogue, and the conduct of both sides should avoid causing the other side to misjudge the situation.

Secondly, as long as political dialogue is slow in opening up, the two sides should join hands on economic issues. Kelly pointed out concrete examples of growing cross-strait economic ties.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enjoy annual trade of more than US$30 billion, the profits of Taiwanese businesses in mainland China are offsetting the demands of the Taiwanese economy, and Taiwan has begun to lift restrictions on mainland businesses entering the island.

The accession of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will also serve to quicken the pace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he suggested.

Thirdly, Kelly averred that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uld work to build mutual trust. He said that both sides need to strengthen exchang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ther side. In particular, the United States urges mainland China not to resort again to intimidation and terror, but instead to "appeal" to Taiwan's people.

Kelly stressed that this is a necessary move in the direction of democracy, because if they wish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dialogue, Beijing can no longer pretend that th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ship of Taiwan does not exist. On the contrary, Beijng should think up ways to attract Taiwan's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s.

In his testimony, Kelly mentioned the three communiques made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but he also emphasized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several times. Kelly sai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ing to provide defensive weaponry to Taiwan will be beneficial to maintain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and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o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 peacefully.

On several instances, he also mentioned the United States' long-standing stance that any disagreement in the Taiwan Strait must be resolved through peaceful means.

Kelly said that if PRC leaders ignore their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in such areas as national security, human rights, weapons proliferation and trade, the United States will use all available methods to compel mainland China to move in a more constructive di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