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0
 
 
歪過頭了吧!


 

  過去的大中國愚民教育其宗旨為:
1. 一切以中國為大。
2. 喊口號,建立連鎖的文化媒介。
3. 台灣人要為中國人服務,以台灣為小的教育體系。

  若無李登輝,何來有228事變的懺悔?若無李登輝,何來台灣的人權與自由?若無李登輝超越國民黨主席的身份,以總統身份中立治國,何來今日之陳水扁?可是在台灣有許多老外省人,只有黨沒有國,只有統沒有台灣的獨,在否定台灣人總統的認定中,不把台灣人李登輝、陳水扁當作中華民國總統,以偏見歸類兩人成為台獨總統。

  中華民國不是要解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嗎?何以現在有國民黨大老自以為是的要消滅李登輝?台灣的中華民國不能走民主自由的路嗎?難道還作夢中王朝,以為自己還是正牌統治者?五十年中華民國的中華文化教育太成功了,台灣人還以為自己是偉大的中國人。

  台灣在中共的無情壓縮下,台灣的財產耗減,台灣的民主正受到考驗,看以下報導:

 

不要全賴給李登輝!

/陳柔縉

  每逢選舉將屆,害怕族群對立症候群便逐一浮現。或許應該換個態度,慶幸台灣選舉已然成熟,對立雙方可以選舉來個總發洩,有了選舉,原始的、暴力的衝動便失去發作的名目。

  奇怪,李登輝祇是舉起陳水扁的手,表示要助扁穩定政局,接下來的輿論邏輯就如玩水上溜滑梯,直衝、暴衝進最底部;檢討李登輝的、悔恨支持過李登輝的、罵李登輝搞分化對立的、要開除李登輝黨籍的,比一窩螞蟻還多。典型而最是言重的,一是宋楚瑜批評的「如果分化本土、非本土,台灣將變成焦土」,另一是統派大報的社論,起手筆就鐵口直斷:「李登輝與陳水扁在『北社』同台攜手的一幕,宣告台灣在未來數年將進入以報復、仇恨及相互毀滅為主調的政治黑暗時期。」

  這些言論總歸來說,不外指說,李登輝此番台上一站,將會激化台灣族群對立。它們以憂心為皮,骨子裡其實藏著驚惶和憤怒。因為,論者視李登輝為台獨,台獨又如猛獸,李登輝捲起風潮,無疑助長台獨的氣勢(通常他們會說成「台獨的氣焰」)。

  其實,假如沒有了李登輝,他果真不問世間政治,退隱山林,台灣的族群就不對立了嗎?我們不應該再自欺欺人,連海外飛來一位白髮女士金美齡,就可以挑起統獨大戰,別把既存、實存的族群隔閡問題,全賴給李登輝。

  再者,若說李扁政治連手,被扣獨派集結的帽子,謂之激化對立,則國親新整合成所謂的「泛藍軍」,反台獨、反去中國化、反李登輝,也該當「激化族群對立」之罪才對。為什麼統派集結,好似是為了天下太平,獨派齊集發聲,稍壯氣勢,就宣判為挑撥族群、製造不安呢?!

  要說台灣有族群對立的「問題」,不如把它看成有族群對立的「實象」,反而可能有助台灣內部的健康。一直以來,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陰影,加上外省族群的優勢統治,壓抑台籍母語及文化,台籍有被歧視感。外省族群在權力旁落後,則有失落感。政治上的運作,也已經區隔本外省籍數十年,一時要把油漆寫的「省籍因素」,從黑板上擦掉,談何容易。

  由於大家厭棄「省籍因素」騷擾神經線,就想把它當成屋角的老鼠,假裝它不存在。雖然如此也算是面對擾人問題的一種辦法,卻是自欺欺人的辦法。老鼠還在屋內,牠時而在櫃上,時而在灶前。

  十幾年來的經驗已然表達,把省籍和國家前途定位交叉分析後,絕大多數外省族群「要做中國人」,他們也願意當台灣人,但台灣人的概念是包涵在中國人的概念之中。而另有「不想做中國人」者,則以台籍為大宗。這種歧異,屬於血液歧異,無法變更血型,也好比是一信基督、一信佛祖,如果老想拿福音去蓋過佛經,結果均是徒勞。

  大禹治水成功,因為他瞭解圍堵無功。省籍間的政治立場歧異,如果態度上能把它視為台灣特有的文化內涵,甚至是一種政治風情,而不是一心想把它藏起來變不見的「問題」,問題反而會像許多心裡疾病一樣,因不斷的抒洩,進行自我洗滌反省,得以掙脫,而不會愈藏愈蓋,問題愈錯結,問題愈大。

  每逢選舉將屆,害怕族群對立症候群便逐一浮現。或許應該換個態度,慶幸台灣選舉已然成熟,對立雙方可以選舉來個總發洩,有了選舉,原始的、暴力的衝動便失去發作的名目。

  至於「焦土」之說,可視作危言聳聽。現階段,試問誰敢逕行宣布台灣獨立,更換國號?又有誰有能力宣布和中國統一呢?統獨論戰可以不必視為虎狼相鬥,何妨看成是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

  


  在台灣就是有如此一些“炮型”立委,誤國行事,而外交人員只要會巴結施法“內交公關”,就可以在外交路途上,無往不利,看報導:

 

2001.06.17╱ETtoday記者專題報導

緋聞迷情/公關費年逾2百萬 春宵一夜外語也要通

  「出國買春是中國男人的文化」,一位有豐富經驗的政壇人士這麼形容國人出國後的行為,而且,這可能不只是商界及地方人士的情況,連政壇、國會人士也有出國風流倜儻的傳言,相關八卦現在國會流傳。

  立院現在休會了,但每個會期或多或少有二、三百萬元「公關差旅費」,或是國營事業也有「出國考察費」預算,立委們不只去歐美取經,包括海南島、東南亞等地區,也不免公費考查一番。有時透過立院集團調查、共同挪出時間,然後集體出國考查。

  據了解,部份立委集團出國後,不免傳來在國外風流一番的說法,也有部份立委出國休息順便shopping一番,由於平日政壇事情繁雜,到異鄉不像在國內壓力大,不少立委會定期出國散心。

  政壇人士常往國外跑,但也有訊息傳來,最累的不是政治人而是負責招待的外館人員,從機場接機、飯店訂房、食宿安排、旅程規劃等,無所不包。如果是非邦交國,則駐外的外貿協會成員或台商、久居當地的僑民。

  從國外也曾傳來部份人士買春的交易情況。據了解,這種交易可分為「場外交易」與「飯店內交易」。相關人士在晚上到當地出名的夜總會看秀,看完了就直接在夜總會交易,另一種或是吃完飯直接坐在飯店lobby等候。

  在國外的風月場所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問題,據了解,部份外館人員會充當司機或保鑣,把人載到指定地點再負責接送回飯店。

  不過,集體出遊的人數過多時,也曾鬧出笑話。例如曾有相關人士整團集體行動,大家一同坐在飯店長沙發等,但是,等了老半天,沒見到半個「佳人」出現。當外館人員趕到時,才好氣又好笑地說,「你們坐在一塊,流鶯怎麼敢靠近!她們只找落單的下手,人家說不定還以為你們是在聊天」。

  此外,出國旅遊不是每人都精通外語,偶爾還會發生溝通障礙而帶不出場,臨時請來要外館人員出面「協調」,真是為難了駐外相關的台商及工作人員。

  據了解,某位隨團共同出訪的政壇人士因不懂外語,一度還因為英文不佳而帶不出場,事後被其他立委消遣,要他回國學點「實用的」英文。

  政壇人士到東南亞出遊也曾傳出一則笑話,例如一位聲望不錯的政黨人士,酒過三巡後一夜春宵,隔天外館人員結帳時,卻發現多出一個房間,大家在納悶之餘,才對當地習慣恍然大悟了。因為,在這個國家如果帶回飯店開房間,得另外多付一筆房間錢,外館結帳時吃能摸摸鼻子吃悶虧。

  至於一般台灣男人習慣前往的中國,不見得是政壇人士的最愛,因為容易被熟人認出來,說不定還可能被打小報告,傳回國內。此外,政治問題也是考量因素。這幾年風行的還有另一種玩法,那就是「週休2日遊」,在星期五下午相約機場碰頭,飛往澳門花天酒地一番,星期一早上搭飛機回國。

  政壇人士出國與一般人出國消費還有一點不同,因為政壇人士掌控駐外單位的經費及政策,甚至傳出有外館人員為求表現而事事服務,或為政治理由而全力招待,深怕因為款待不周而影響政壇前程。

 

  台灣人要監督政府,更要如狗仔隊一般,監督立委“諸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