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984年看13兄弟

 

  

 

增額立委結成「十三兄弟」?
平日生活多少「蛛絲馬跡」

1984.06.22 台灣廣場週刊
陳清喜


  增額立法委員間出現了新派系?

  最近傳出一種說法,國泰企業集團主持人之一的蔡辰洲委員與吳梓、劉興善、劉松藩、謝生富、沈世雄、李宗仁、洪玉欽、林聯輝、王金平、郭榮宗、饒穎奇、陳鍚淇等,結合成為「十三兄弟」。在立法院「呼風喚雨」,「無往不利」。

  記者訪問了這幾位委員,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否認有「十三兄弟」這回事;部份委員表示,他們只是關係較好而已。

  從兩年前審查合作社法草案,到最近審查銀行法草案,以及從平時質詢和聯誼性活動的狀況來觀察,這「十三兄弟」的說法漏洞甚多,至少沈世雄與吳梓在銀行法審查時和其他十一位所謂的「兄弟」見解迥異;質詢時,也常與這些「兄弟」唱反調。而劉興善更少和這些「兄弟」有來往,若屬「十三兄弟」之一,也令人懷疑所謂「兄弟」是怎麼樣的「兄弟」。

  不過,本會期以來若干現象也顯示,這所謂的「兄弟」,雖未必是十三個,也未必是「兄弟」,但其活動及實力,不容忽視。

  銀行法審查過程中,「十二兄弟」中,八、九位委員造成的氣勢已明白顯現,增額立委在法案的辯論中很少表決勝利的,但他們主動要求表決,而且勝利了。

  與新任部會首長的來往,他們也搶盡鋒頭。為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同意投票,蔡辰洲連同蕭瑞徵,率先邀宴委員,為其「助選」,劉松藩、王金平隨後也聯袂邀宴「助選」。新任內閣組成後,更由劉松藩作東,連續邀請吳伯雄、李煥、陸潤康、施啟揚等與立委餐敘。據了解,本週五中午,他們更將邀請徐立德赴宴,而本月二十日,蔡辰洲與蕭瑞徵更將邀高級軍事首長在蔡辰洲的「辰園」,與立委聚餐,部份立委已收到請帖。

  這些宴席每桌都以萬元計算,劉松藩的邀宴都在來來大飯店地下一樓的翠園,桌大可容二十人。據該飯店平常行情,每桌開銷要在兩萬元以上。放眼立法院,能在如此財力者可能不少,但有如此「面子」、如此「興致」者,就不多了。

  劉松藩的邀宴都以委員會為主,實際上「十三兄弟」列名的,除吳梓、郭榮宗、陳鍚淇、沈世雄赴美訪問外,其他是當然應邀人選;而蔡辰洲、王金平、洪玉欽,就是不屬於孩委員會也赴宴。蔡辰洲更除了請施啟揚那場之外.其他各場宴會都到了,這「團體」的色彩也就更為濃厚。

  值得討論的是,增額立委在三年前組織「互助會」被迫解散後,為何還有形成派系的傾向?新的派系應否在立法院形成?形成後該做什麼?

  就第一個問題來看,劉松藩、王金平十年交情固然深厚,謝生富、李宗仁、林聯輝、洪玉欽由於所學相近,也自然有聯誼性的往來,集聚形成可能發基於此。

  至於為何與國泰企業集團牽連,說法則不一,祇有劉松藩、王金平公開表示,他們和蔡辰洲舊識;不過也有被列名「十三兄弟」的委員表示應與選舉經費有關。

  不過在情勢上,立法院資深立委本來就有派系,目前雖不常活動,實際上在法案表決或與行的關係上,實力仍在。而增額立委每三年要改選,陣容大幅變更,面對選舉壓力,又須在法案主張,對行政部門有時也要關說請託,因而立法院內、院外,都有凝聚一股政冶實力,加上劉松藩的興致以及這些委員的能力,一股派系或政治集團的力量也就逐漸形成。

  這群人的集聚,儘管部份成員強調「群黨」,事實上很難;而由其他立委的感受來「黨同伐異」也不容易避免。

  「十三兄弟」被喊出後,其他立委也逐漸響應其他人的呼應,其他類似團體也有可能再形成。

  不過,不管將來是否有其他團體出現,「十三兄弟」是三年來定期改選立委最具影響力的一群,他們對於部份民意的反映也最具效力,甚至最近省府委員的安排,據其中部份委員透露,用上力了,這個團體的功過及應否繼續存在,當然不能只從立法院的議事效果及政黨團結來看,而更應看這些立委集聚的動機及各種作為的與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