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3
 
 
1985論香港風向雞心態

 

  

 

香港在跳脫衣舞

從台灣看轉向中的香港

1985.11.24 八十年代週刊
蔣良任


  香港從一個殖民地制度過渡到另一個殖民制度的命運早已註定。台灣人民應可從香港經驗得到教訓。如果人民不能設法培養當家作主的能力,將來必定淪為和香港一樣的命運。而中共對香港的壓力,也使香港模式在國際上失掉其原有的吸引力,就像在國際舞台上跳脫衣舞,逐漸露出其醜陋的體態。

  台灣和香港像是兩個絕緣體。香港事務都是由國民黨的海外系統和特務系統在負責,只有核心人土才可能參與。

  雖然中共把香港模式當作未來解決台灣問題的範本,但是台灣的民眾,對香港問題毫不關心,黨政界對香港問題也極少注意。最近香港情勢有明顯的變化,中共逐步增強對香港的壓力,在台灣也未引起重視,香港和台灣。似乎是兩個絕緣體,互不投緣。

  行政院在去年十月所成立的「香港小組」,以林洋港為召集人。這次在選舉中也被人當作諷刺的話題,有人說,林洋港與香港毫無淵源,唯一的關係可能是姓名中也有一個「港」字,才使國民黨指定這位正在「度小月」的副院長去當空頭的召集人。

  據了解,香港事務從抗戰時期迄今,都由國民黨的海外系統和特務系統在負責,近年來,雖然經貿關係日益緊密,但主其事者仍以情報工作為重,事涉機密,必須核心人士才能參與,林洋港與聞機密的機會不大。香港的刊物全部是禁書,一般黨政界因為消息隔閡,要關心也無從關心起,除了少數有特殊管道或因研究需要之外,對香港根本沒有興趣。這兩年來,台灣的政論雜誌如雨後春筍,經常轉載或參考香港的刊物,香港的消息才開始在社會上引起一些興趣。

香港卅年來自由社會的生活,
似乎並未改變中國傳統對權威的忠誠心態。
港人那種「北京取向」的作風,
使以前對香港的自由產生羨慕的台灣知
識界感到失望,甚至有點噁心。

  據了解,國民黨內負責對港工作的人士,現在分為三派,一派態度消極,認為大勢所趨,難以阻擋;一派則主張伺機待變,大家走著瞧,因為依中共的性格,早晚會出問題;第三派屬極端派,主張採取行動,加強鬥爭。第三派目前是主流派。但是黨中央對香港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策略。俞國華說要鼓勵港胞積極參與區議會的選舉,以壯大「爭民主、爭自由」的力量。這是唯一比較清楚的觀念,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具體的作法,黨政官員也沒有人有權對香港問題提出主張。

  由於缺少政策指導,在香港的親台團體,在面對問題時,也有不同的反映。香港出身的立委卜少夫認為,以個人身份可以參加基本法的諮詢委員會,但是國民黨在香港的機關報香港時報則指諮詢委員會是中共的「統戰工具」,只是「舉手機器」,並非「民間組織」,既無「獨立性」又無「代表性」。

  香港的言論界對北京的態度,也使台灣的知識界相當「倒胃口」。報導中共黨大會的新聞長篇大論,但卻缺乏深刻的反省。他們把鄧小平捧上了天,像提拔第三梯隊那樣反民主的封建作法,卻被毫無咀嚼地全部接受。把高階層權力鬥爭,說成是堯舜時代禪讓政治的重現。大陸一些新生代的詩人和作家,個個都作大篇幅的報導。但是讀其作品,卻令人難以下嚥。劉賓雁的「第二種忠誠」,在台灣應屬於低劣的政治報導,談不上文學,但在香港卻成為大英雄兼大文學家。劉賓雁那種「忠誠」背後的封建思想,台灣的黨外連提都懶得提。

  香港號稱自由社會,但面對來自大陸的壓力和吸力時,卻毫無抵擋、批評或反省的能力。三十年來自由社會的生活,似乎並未改變中國傳統的對權威的忠誠心態。港人那種「北京取向」的作風,使以前對香港的言論自由充滿羨慕的台灣知識界不祇感到失望,甚至有點噁心。

香港輿論界現在只剩「九十年代」和「爭鳴」
兩個支柱,比較能客觀地抵擋來自北京的壓力,
但這兩本刊物,在大陸和台灣都是禁書。

  香港的「爭鳴」雜誌對於曾經擁有相當歷史的言論自由的香港,何以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曾有分析。

  該文列舉中共對香港新聞界各種軟硬兼施的統戰方法,包括:請客吃飯、控制廣告、貿易代理、當面勸說、逼遷逼債、打進來拉出去、不給新聞、銷售優惠以及各種利誘。

  在這種情況下,輿論界只剩下「九十年代」和「爭鳴」兩個支柱,比較能夠客觀地抵擋來自北京的壓力。但是這兩本刊物,在大陸和台灣都是禁書。

  國民黨在香港辦的「香港時報」,被北京視為是「反共特區」。「誰憋不住,想罵罵共產黨,請到香港時報,其他報刊,對不起,請勿精神污染。」「香港時報」的反共言論變成香港言論界的裝飾品。它唯一的價值是它的「存在」本身,而不在它的影響力,因為它根本沒有影響力。

  其實,熟悉香港情勢的人士都知道,香港的新聞界老人凋零,現在大多數是年青人,專業或文化水準低落,待遇不好,他們派駐大陸的記者,普遍成為外籍記者的笑柄。他們既不了解歷史,在殖民社會生活慣了,對政治更無體驗,而報社老板都屬「風見雞」,那有半點報人的風格。

港人普遍是「命定主義者」,對中共的政策,
不敢改變,也不敢抵擋,
「港人治港」這句口號早已成為絕響。

  港人普遍是「命定主義者」,現在面臨毫無選擇的前途,想修補扶正北京的政策,不敢加以改變,也不敢加以抵擋。「港人治港」叫過一陣子之後,早已成為絕響,這句話似乎完全消失了,好像沒有人講過一樣。

  香港在英國人統治下,不知民主的滋味,現在英國人想在香港推行代議制度,被北京認為別有居心,港人一聽北京生氣了,馬上乖乖地不敢亂動,香港士紳對北京那種曲意承歡的馴服態度,似乎早已決定了香港未來的命運是:從一個殖民地制度,過渡到另一個殖民地制度。把米字旗換為五星旗,把倫敦派來的總督換成北京派來的總督,如此而已。

  香港的經驗給台灣人民極大的教訓,如果人民自己不能設法培養當家作主的能力的話,使香港模式在國際上失掉其原有的吸引力,就像在國際舞台上跳脫衣舞,逐漸露出其醜陋的體態。此點亦使國民黨堅拒香港模式的立場,更加獲得國際輿論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