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保護蔣總統?
-「侍從制度」的探討
「侍從室」是老總統一手於民國二十二年創立的。由於這個制度,具有「封閉性」,因此,經常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事實上,「侍從」雖然是權力核心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他們無法享有「實權」。
1986.04.05
八十年代週刊
孫可倫
「進入官邸」乃是政治人物仕途的開始?
蔣介石自民國二十二年創立「侍從制度」,屈指算來已有五十三年了,其間侍從制度雖歷經多次沿革,至目前為止,侍從制度依舊存在,說明了「侍從制度」的重要性。
由於「侍從制度」在先天上,具有「封閉性」,因此,他們所從事的政治活動令人難以費解,也很少人知道他們的秘密,而它的存在又間接控制著近五十多年來中國政治的發展。所以,有人認為「進入官邸」,乃是政治人物仕途的開始,也象徵著「侍從政治」在現實政治運作中,佔有不可輕估的份量,但真相是否如此,有待商榷。
事實上,「侍從」所從事的政治活動,僅以「人際」關係對外宣達「政令」,而非以「制度」方式,來行使它個人的職權。換句話說,「侍從」雖是形成權力核心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他們無法享有「實權」;相反的,他們的權力形成,只是出於蔣氏父子的「恩寵」。故而,一般人無需渲染侍從人物的神秘色彩;畢竟,他們只是蔣氏父子的「家臣」,而非現實政治的決策者。由於他們地位的低微,他們必須在兢兢業業的環境中,雖然他們在日後或許能「位居要津」,然而他們犧牲數十年的歲月,與所換得的「榮華富貴」幾乎是不成比例。當然,這其中的辛酸與困厄也非常人所能體會。誠如前總統府侍衛長皮宗敢將軍所說:「得到各位、犧牲生活,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於此,可見「侍從生活」的痛苦,除非是親身經歷,外人絕難想像。畢竟,從官邸出身,能飛黃騰達者,只是居於少數幾個人而已。
官邸侍衛,兼具軍事幕僚與安全侍衛之職。
官邸侍衛多半具有兩面性格。
談到侍從人員的生活,本文僅以「侍衛人員」的生活為主,至於高級文職人員或侍衛長的生活,外界傳聞已多,筆者不再贅述。
依據總統府組織法第十八條:「(總統府)置侍衛長中將一人、副侍衛長少將三人、上中少校侍從武官四人、上中少校侍衛官十六人、上中少校警務員十六人、上中少尉侍衛官十二人、上中少尉警務員十二人、上中少尉侍衛四十二人、中校參謀二人、中少校副官二人、置秘書一人,薦任或簡任;書記官二人、事務員二人至四人均委任、雇員二人」的規定看來,總統的侍衛僅有一一五人。事實並非如此,以蔣介石士林梅莊官邸而論,戍守官邸附近的衛隊,計有憲兵一營(含鐵甲衛隊)、警戒部隊約一個加強連,其衛隊人員總數約在八百人左右,由此可知,我國總統的安全保護工作,與世界各國領袖相比,可說是毫不遜色。
這種「眾星拱月」的護衛方式,自嚴家淦、蔣經國相繼入承大統後,已有顯著的改善。以蔣經國的官邸「七海山莊」而言,蔣經國的警衛部隊大約在五百人左右,當然這中間包含了「外衛」、「警戒」、「內衛」的兵力。依權責區分,外衛與警戒部隊,通常由憲兵少將負責,而內衛則由侍衛長負責。通常外衛與警戒部隊都採「輪調」方式接替「換防」;而「內衛」則視總統對其信任程度而定,不受「時間」與「輪調」的影響。
由於官邸侍衛,兼具軍事幕僚與安全侍衛之責,他們工作的壓力顯得非常沈重,其中以警衛組的工作壓力最大。以蔣介石時代而言,每次蔣介石外出巡視時,侍衛長必須根據道路安全狀況、及人員的配署擬定詳細計劃、責成「警衛組」負責。有一次,蔣介石欲至桃園巡視,當車抵西門鬧區新生戲院時,適逢火車通過,車隊被隔絕成兩段,由於事出突然,侍從幹員立即下車,圍繞在總統座車旁,嚴密注視「各方」的動態,以護衛總統的安全。這種機智的處理方式,係應運突發狀況。
但一般而言,總統事先已決定至外地巡視,侍衛長必須根據指示,召集勤務組、警衛組、總務組等組長研商,詳細研究道路狀況,並派員至各交通據點即行「戍守」,及聯絡憲兵單位、警政署、警總等單位,於約定時間完成安全部署的工作。舉例說:蔣經國在每年四月五日必至慈湖謁陵,做侍衛長必須依據歷年狀況,於前夜派員至各崗哨徹夜站崗。依慣例「新兵站門口、老兵站街道」的方式,將警衛人員做適切的配備,而警衛組長則必須擔任「安全督導官」,於總統起程前,分赴各處巡視,並與特勤中心聯絡,劃定「外衛」、「中衛」、「內衛」的範圍。一般來說,外衛通常以警察和憲兵混合編組;中衛則以憲兵與警衛人員負責,內衛則以隨身侍從為主。從編配過程看,外衛與中衛的工作量最為沈重,尤其他們必須徹夜站崗,且撤哨時間不定,因此,他們無法預估執勤時間的長短,有時他們必須「不吃不眠」,甚至連上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此因,執勤時間內,督導官若發現崗哨無人時,查明屬實後,通常以「軍法」審理,故這些執勤人員的辛苦及前途,往往在一瞬間即被判定,其心理與工作壓力之重,由此可見。
若總統至軍中巡視,其兵力編配及執勤方式與一般狀況相同。然而,在總統未到達營區前,侍衛先遣人員(多半是隨身侍從),必須先到達營區,換上與該營區相同服飾,並與營區安全人員會同檢查內部安全,其間審視手續十分繁複,迨「安全」確定後,隨身侍從即至營門迎接總統的蒞臨。
對內是拘謹、怯懦;對外則轉為一種權威性格。
侍從人員的工作,誠然辛苦,更辛苦的是,他們必須捨棄更多的「人身自由」。幹侍從,由於工作機密,因此他們必須捨棄正常人在生活上的享受,許多外界的人際關係也必須簡化。至於隨身侍從,他們的自由就更少了。一般說來,普通的警衛侍從,他們每隔兩個星期輪休一次,其他的日子他們要「待命」或「出勤」。在待命時間內,他們絕不能與外界通訊息,以防洩露當局的行蹤。事實上,待命比出勤更苦。在待命時間內,他們必須操練、上課或打靶,及演練各種突發狀況的應變措施,況且這些操練就是「反覆的磨鍊」。職是以故,普通侍衛人員能夠擁有的時間都非常的少。他們的生活,幾乎是被嚴密的控制著。他的作息十分規律。每日五時起床,開始一天課程的訓練或出勤,每天十時就寢。如此年覆一年、日覆一日,他們的生活幾乎在「靜態」下度過,毫無樂趣可言。
其次談到侍衛人員的個性,根據長期的觀察,由侍從出身的人,「忠」是無可置疑,不過他們的個性,則有探討的必要。事實上,侍從人員每天在「動輒得咎」的生活中度過,因此,絕大多數的人性格都顯得相當拘謹、謙卑與怯弱,不敢太有創意;但他們一旦對外,這種謙卑與怯弱的個性,就會轉為一種權威性格。這種兩面性格似乎成了侍從人員的最佳寫照。當然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可是,就過去很多事例可知,「侍從性格」的顯現,只知忠於「主人」,而無忠於國的觀念,將會危及到政治的發展。誠如一位郭姓將領所說:「汪希苓派人刺殺江南,如今身陷囹圄,雖是他咎由自取;但是,他所表現的性格,何嘗不是官邸的兩面性格。就以他對錢復態度而言,也很明顯的表露了官邸心態。」
老總統對侍衛十分照顧,
對他們恩寵有加。
平心而論,蔣氏父子對於侍衛,都很照顧。以老總統而論:他十分信任侍衛,對他們「恩寵」有加。有些侍衛為報答老總統的知遇之恩,不惜終身幹侍衛,甚至為免除人際的困擾,乾脆不結婚,長留官邸侍奉老總統。直到晚年因年歲日長頗有力不從心之苦時才退役。為此,老總統甚感念他們的辛勞,為他們在台銀開了「專戶」,他們不但有退休金可拿,甚至每個月都有零用金。同時,老總統在陽明山亦為他們蓋了不少的「宿舍」,每年逢年過節官邸亦有「餽贈」薄禮,身亡則由聯勤總部負責治喪事宜。像這類孤忠耿耿的人員多得不可計數;雖然,這股「終身為主」的趨勢,在蔣經國時代已不多見;但是,蔣經國欲改變「侍從」制度的過程,確值得一提。據前七海山莊負責警衛之責的憲兵少將藺將軍說:「蔣先生上台之後,為革除『侍從』制度不合理的現象,已規定,凡欲入官邸服務者,除忠貞條件外,其出身須以中正預校培育出學生為主,以中正預校學生直昇官校經考核後,於官校畢業,即選赴國外受訓,俟受訓期滿回國,始得派任至官邸服務。」蔣經國的這項改革,比起乃父的作法顯然較為合理,看來,侍從制度或許在若干年後會宣告結束,而使「侍從制度」變成一個歷史名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