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9
 
 
1987年時的回顧
-寧為玉碎,勿為瓦全的後遺症

 

  

 

從宋美齡旋風到退出聯合國

蔣夫人宋美齡的故事

1987.01.25 新觀點週刊
陸 鏗(原載百姓半月刊1125期)



            蔣夫人一言定江山

   以往十年在紐約冷眼旁觀蔣夫人在美國生活動向的人,都會發現,她很少公開露面。即使中國人的場合,也避不出席。只是七十年代後期,她所欣賞的陸以正在負責紐約新聞處時,舉辦了一次畫展,她親臨觀賞,後來就不再露面了。政治上更一直保持低姿態。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不要說蔣夫人本人了,就是旁觀者,如果想起蔣夫人當年在美國掀起的陣陣宋美齡旋風,對照一下後來十年寂寞地客居長島,也難免興起一些世態和人情的感慨。但如果想通了,國際上只有利害、沒有道義可言,也就會一笑置之。

四二年訪美引起大轟動

  稍微留心一下中美關係史的人都會注意到蔣夫人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訪美所引起的轟動。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將近一年,美國朝野因日本空襲珍珠港遭受的創痛還未完全恢復,故對中國對日抗戰艱苦而英勇的表現,有了由衷的尊敬。而把這種尊敬的感情集中表達於對蔣夫人的歡迎上。加之蔣夫人年輕時在美國受教育的背景,以及她的高貴的風儀,從容的言談,在美國人想來這是美國培養的人才,是美國的驕傲,因此,讚譽交加,口碑載道。

  美國一時掀起了宋美齡旋風,傳播媒介大量地報導蔣夫人的行蹤,新聞性的雜誌以她作封面,她所到之地,處處是鼓掌與歡呼。有人今年對於柯拉蓉.艾奎諾在美訪問所受到的歡迎嘆為觀止,其實,四十多年前蔣夫人所受到的歡迎,遠超過柯拉蓉。

  羅斯福總統先後邀請蔣夫人在白宮和海德公園私邸小住,並陪她出席國會演說、出席記者會,這在美國接待外賓史上是破例的事。特別是蔣夫人正式應邀在參眾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並出席兩院外交委員會盛宴,以及在洛杉磯碗形廣場對美國公眾發表演說,這都是來訪美國的絕大多數外國元首所不曾享受過的殊榮。

四八年之行被稱「哭秦廷」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隨著形勢的演變,蔣夫人在一九四八年訪美與一九四二年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當時,中共軍隊在大陸節節勝利,蔣夫人以蔣老先生特使的身份到美呼籲美國加緊援華,杜魯門卻不為所動。美國輿論還以「秦廷之哭」加以諷剌。而美國各界人士也似乎把美國培養的這顆「政治明星」忘懷了。

  國際政治本來就是無情的。但是,蔣夫人由於縈繞著昔日的榮光,始終認為她本身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四十年代的末期的灰黯的日子過去以後,尤其是經過朝鮮戰爭,美國行政當局已與蔣老先生重新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蔣夫人靜極思動,又興起了訪美的念頭。其中,最富戲劇性的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底,幾乎造成一家報館為之關門。

六二年擬訪美被拒於門外

  台北《大華晚報》的一個青年記者名叫徐隆德,很偶然的情況下,在蔣老先生秘書秦孝儀的辦公室裡看到了一個字條:蔣夫人即將於某日某時,乘中美號專機,先飛夏威夷,然後改搭美國飛機赴華府訪問。訪問日程除參加詹森因甘迺迪被刺而繼任總統的就職外,還列有到聯合國演說等等。

  以上消息對於一個初出道的記者自然是意外收穫,乃寫成新聞,趕回報館向總編輯齊振一(現任加州《論壇報》總編輯)報告。

  台灣新聞界向來對蔣宋伉儷的行蹤消息最敏感也最慎重,甚至有戒慎恐懼之感。齊振一看到這條消息,特別問清了消息來源,知道是來自秦孝儀辦公室,乃予以發表。

  不料,消息一刊出,立刻便有了天大的反應,首先,蔣夫人大為震怒,接著,老總統也受到傳染,表示要封閉報館。

  原來,蔣夫人緬懷戰時風光,久欲再度正式訪問,恰恰遇著詹森接替甘迺迪的機會,決定乘慶賀就職禮之便,在美活動一番,幾經外交折衝,安排好了比較滿意的日程。不料詹森以「不欲舖張,一切從簡」為由,謝絕蔣夫人前往道賀,這一下,訪問只好取消。

  正在她的氣不知道怎麼出的時候,看到《大華晚報》的頭條報導,認為這是故意出她的「洋相」;有意讓她下不了台。

張群挽救了「大華晚報」

  於是,下令嚴查,交秦孝儀主其事。當齊振一被秦孝儀詢問時,萬萬沒有料到答覆竟是消息來自秦孝儀辦公室。秦孝儀當時的驚詫與憤怒是可以想像的,齊振一答得好:「作為一個讀書人,我絕不會像過去土匪被縣太爺問案、答覆誰是指使人時、回稟曰:『就是大人您』那種作法。當時我問記者消息來源,他確是說來自秦副秘書長辦公室。」秦孝儀在不得要領下,就由警總將齊振一逮捕,同時又逮捕了徐隆德。後來還是國民黨大老張群向老先生進言,報社才得以保全,只是象徵性地停刊一兩天以示薄懲。最令人擊節稱賞的是張的說詞:

  「如果只為夫人不能訪美的事而關一家報社的門,豈不有損夫人的清譽。」

  從這個故事也說明了蔣夫人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是頗為敏感的。不論她來美或離美,對中國的政治都會產生一些波瀾。

  在人們的想像中,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當然是最大的親美派。但物換星移,形勢發展,親美派在某種情況下也會變成「反美派」,雖然只是情緒上的反感而已。

圓山演說痛斥美傳播界

  我們看,蔣夫人十二月八日應台灣留美同學會和美僑商會之邀往圓山飯店公開發表演講,暢談國際新聞媒介對世局的影響時,對於美國傳播界就流露了嚴重的不滿情緒,幾乎是在演講開始就點了《紐約時報》的名。接著,借美國武器管制暨裁軍總署署長阿德曼的文章,控訴了美國的電視報導。蔣夫人說:「應該是誠實與正直典範的人,為了本身的成見和目的,竟以不正確的話和徹底的謬言,扭曲事實來操縱大眾--我們這些可憐的大眾!」這裡,蔣夫人是用的「我們」,把這位曾為白宮上賓的中國第一夫人也列入「可憐」的一群,真是情見乎詞。

  同樣的,蔣夫人對四十年代美國自由派人士亦無情予以撻伐,指出「自由派人士徹底鍛斷了自由世界的羽翼,而絲毫不感到懊悔或愧疚,更無承擔責任感。」從而提醒人們:「歷史確實在重演」。警告大家:「將無意中撞入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使筆者聯想起她的侄兒孔令傑在德州用一千多萬美元修的一個大防空洞,據說其建造動機之一即到時請姨媽前去避核難。

  蔣夫人在這篇演講的結尾,引用了《聖經》馬太福音廿七章廿四節的一段記載:「當彼拉多(審判耶穌的巡撫)見到他無法控制局面,反而造成大騷動之時,他當眾拿水洗手,並向眾人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罷!」因而她的這篇演講以「結果你們來承擔?」為題,狠狠批評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所謂「政治家風範」。

四十年來憋著一口氣

  這說明了蔣夫人從雅爾達會議以來對美國政客憋的一口氣,四十年多來並未除掉,一直耿耿在懷。

  當然,從民族尊嚴說,中國的主權被美國出賣給蘇聯是可恨的。不過,由於對美國氣憤,而在國家大計上因氣憤而未能根據現實冷靜考慮,從而作出對歷史負責的決策,撫今思昔,恐怕也多少會感到遺憾吧?

  筆者這裡寫的就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的悲劇。當然,中國完全可以取得兩個席位,就像蘇聯在開始取得三個席位一樣。

  從五十年代開始,聯合國中一年一度的中國代表權之戰,美國一直站在支持台灣的立場,乃天下皆知之事。因此,聯合國大會討論起這個問題時,表面上是台北代表在艱苦奮戰,實際上卻是美國國務院在運籌帷幄。由於美國的支持,一年一年地拖了下來,一直拖了二十多年。到了七十年代初,聯合國新會員國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美國漸漸地罩不住了。而且,有了尼克森訪問北京的事。這時,國務院開始勸台北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那時候的情況是,儘管多數國家覺得應該容納中共,但也不願把創始會員國中華民國排除出聯合國。同時,北京還在會外,既想進入聯合國,也還發揮不出力量。如果由美國出面或美國指使一些較為獨立的國家出面提案:納共而不排台,一定會得到絕大多數會員國的贊同。中共當時雖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其實不管毛澤東或周恩來都是非常靈活的。證之以同意在華盛頓和北京設聯絡處,即可說明。

  這一方案,遠在葉公超任外長時他就有此設想,而台北外交部的人,無不贊同;特別是外放的大使、公使以至低級職員更是一致擁護,因為對他們說來,總比下旗歸國要好。

  誰知,當這個美國建議在台北的最高層會議上提出時,一向被視為親美派首領的蔣夫人卻頭一個站起來反對。她嚴正地說:「寧為玉碎,勿為瓦全!」

  夫人直率反對,保守派群起附合。贊成此議的開明派很想試探一下蔣老先生的態度,可是,坐在主席位上的總統卻保持,「沉默是金」。他老人家的表情,據在場者說,當時是很蒼涼的。

  時機,時機,機一失去,時乎豈能再來?一九八一年夏我訪問台北,聽到兩位朋友談起這一件「蔣夫人一言定江山」的事,還不勝惋惜之感!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