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9
 
 
誰把台灣邊緣化?

 

  台灣在漢賊不兩立的迷信中,喪失中華民國在世界舞台繼續活動的機會。到現在,台灣不但被孤立,反而助長中共代表ROC與PRC的正當性,台灣的ROC有如烏雲罩頂,成為國際中無法可依,無天可賴的亞細亞棄兒。現在台灣人有了新的民主血輪,台灣人須重新思量,如何走出中共打壓主權空間的陰霾,與雙贏兩利的互動機制。

  以下所述,可以做為各位參考。 

 

現代葉名琛-朱撫松

1987.04.23~29 民進週刊



朱撫松

  亞洲開發銀行第二十九屆年會於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大阪召開。據外交部長朱撫松表示「如果條件不合,我們也不能隨便參加年會」,並說「共匪謀我日急,我們處理亞銀的策略是『不參加、不出席、不妥協』」。

  亞洲開發銀行我國是創始國之一,對亞銀的貢獻遠大於亞銀給予我國的協助。事實上退出亞洲開發銀行象徵的意義大出實質的意義,因為亞銀已經是我國參加的最後一個政府級的國際組織了。更、更令朝野焦慮不安的是,我們的外交部不但沒有孔夫子所說的「一言興邦」的擔當,而所表現出來的推諉、拖延的態度,更令人氣憤、甚至無奈。

  國民黨籍立委謝美惠用充滿哀求的口吻向朱撫松說:「至少讓我們知道你們做了甚麼?和亞銀磋商了幾次?」而朱撫松仍然輕描淡寫、老話一套,最後還一本正經的說:「不知我的回答,謝委員滿不滿意!」讓旁聽的包括執政黨和其他在野政黨籍的立委,除了搖頭,真是拿他無可奈何。王義雄私下憤憤的說:「我真想掐住他的脖子,逼他講話誠實一點。」

  朱撫松也許事後躺在搖椅上,慶幸他的「職業外交語言」,又為他逃過一關。但他忽略了,除了背後支持他的沈昌煥外,他已經離民意越來越遠了。

  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立委在二十日的委員會中,一再試圖用各種可能或嚴厲的言辭,「引誘」朱外長在立法院中,表明決定,或至少說明交涉經過。甚至有些立委更明白的說,只要朱部長明白說一句話,不論參加不參加,他們都會給予支持。但是,他們都失望了,連國民黨的極右派李勝峰在會後都大聲喊,「我失望極了」。

  「外交部好像只會說『不』以外,什麼都不會做了。」這句流傳在坊間的傳言,似乎又在得到印證。而外交部的諸公卻坐在冷氣辦公室,放出美麗的氣球來欺騙老百姓。朱部長說:「只要我們強大,參加不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並不是頂重要的!」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從一九五0年我們退出的政府級的國際組織,在經濟、科學、文化、教育、貿易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按照政府發表的言辭看來,我們退出亞銀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退出亞銀,我國將是退出最後一個官方的民間組織,從此國際社會便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今天在台灣大多數關心國家的人,對於我們現在處在的環境非常清楚,誰也不會忍心去苛求外交部在面對國際現實的情況下,外交節節失利的成績,但是一味的駝鳥,故意拖延不敢面對現實,才是讓國民信心產生危機的最大因素。

  一百八十六年前,廣東巡府在面對英法列強的外交時,就是採取「不戰、不和、不談、不走、不避」結果弄得國敗人亡,訂下恥辱的天津條約。朱部長是不是該翻翻歷史,前人的殷鑑不遠啊!

  

   

 

中華民國的十六個小名


  四月二十日立法院外交委員會曾針對「亞銀問題」舉行專案質詢,由外交部長朱撫松列席報告,並接受質詢,出人預料,將近有二十位委員登記發言,顯見亞銀問題已受到矚目。朱撫松從上午九時到下午六時,在二十位立委不分黨籍的抨擊質詢下,已成戰場的炮灰。

  當趙少康質詢後,納悶的在自己的位子上起立發問,到底「亞銀」是稱呼我們「中國.台北」還是「台北.中國」,英文是稱呼我們「China Taipei」還是「Taipei China」,外交部長朱撫松也在首長席上起立回答趙少康,「亞銀」是稱呼我們為「中國.台北」,英文的稱呼是「Taipei China」,弄得全場哈哈大笑,有位國會記者在私下竊笑不已!認為這大概是英文的倒裝句罷!但資料顯示,朱撫松的答覆可能有所出入。

  事實上,美國為支持中華民國留在亞洲開發銀行,曾經想出很多名稱供中華民國選擇,而中華民國為留在亞銀,也想出很多名稱。

  美國針對中華民國續留亞銀之名稱問題,曾與中華民國多次研商。其中美國提出至少八種組合:(1)「中國台灣」(China Taiwan);(2)「台灣,中國」(Taiwan China);(3)「中國台北」(China Taipei);(4)「台北,中國」(Taipei, China);(5)「中國,台灣」(China, Taiwan);(6)「台灣中國」(Taiwan China);(7)「中國,台北」(China, Taipei);(8)「台北中國」(Taipei China)。中共傾向於接受前四種組合,拒絕接受後四種;中華民國則傾向接受後四種,對前四種組合則拒絕接受。

  為此,中華民國也擬出十六個名稱,考慮在應變時擇用,分別是(1)「台灣中國」;(2)「中國台灣」;(3)「台灣,中國」;(4)「中國,台灣」;(5)「台灣(中國)」;(6)「中國(台灣)」;(7)「台灣-中國」;(8)「中國-台灣」;(9)「台北中國」;(10)「中國台北」;(11)「台北,中國」;(12)「中國,台北」;(13)「台北(中國)」;(14)「中國(台北)」;(15)「台北-中國」;(16)「中國-台北」。

  資料顯示,居中調停的結果,以「中國,台北」(China,Taipei)被接受之可能性為最大。美國並提出幾項附帶條件:(1)台北向亞銀發出公文,仍可使用「中華民國」名義,亞銀之回函和對外文件則使用「中國,台北」;(2)台北仍是享有獨立投票權之完全會員;(3)今後亞銀會場不再懸掛會員國之旗幟。直至一九八七年四月,中華民國仍未表示是否接受此一解決辦法。

 

歷年來退出的國際組織及其不利影響

退出組織名稱
退出時間
退出不利之影響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1950年 使台灣不能享有歐洲共同市場、北歐、加拿大給予開發中國家的關稅優惠待遇,使台灣產品在各國受到各種不公平的貿易障礙。造成台灣的貿易對歐洲貿易一直無法突破。它造成的損失至少高達二十億美元以上。
聯合國農業暨糧食組織 1951年 這個組織的宗旨為「以集體合作的方式,提高人類的營養品質,確保農產品生產與分配效率的改進;以擴展世界經濟及保證人類免於飢餓」。現今我國的農產品輸出困難,主要是無法藉由此組織運作。而且一旦我國有嚴重的旱象、災荒發生,也將因退出此組織,無法獲得應有的救助。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1950年 它主要規定各國的領空權、航空機的停留、飛越及各國在民航上爭端的裁決。進出此一組織,對一國民航事業的影響甚大,過去華航另開關荷蘭航線問題,因希臘反對經過其領空,差點受挫。日本規定華航只能停在成田機場等,都與我國退出此組織有關。
國際電信聯合會 1971年5月 由於電聯會主要是在促進各國間電信、電報線路的合理使用。而隨著人造衛星的發展,更在尋找建立一個可供全人類共同使用的通訊衛星系統,退出後,我國雖與各國因所有通訊的合作條約「電訊仍得以保持通暢,但對於他國電信的干擾糾紛,卻無法經由電聯會仲裁,而人造衛星發展的新知識也較難獲得。
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 1971年10月 本組織成立的主要目標在於促進各國文化、科學及教育上的交流合作,許多開發中國家藉由本組織所訂的公約,而獲得在國際視聽器材上的援助、官方文物的交換、與科學、教育制度的改革等。我國政府的退出,使得上述關乎整體變化與科學教育發展的交流,完全斷絕。
國際勞工組織 1971年11月 國際組織主要在消除勞工階級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困楚,各國的勞工可以藉由此一組織下的公約,到他國進行勞務工作,如果受到不平等待遇,可以向國際勞工局提出申訴等。我國因退出此一重要組織,近十幾年來一直無法參加世界性的勞工會議活動,「國勞組織」也無法向世界反映我國國內當前的勞工困境,來督促我國政府改善勞工待遇。對我國勞工人權影響頗大。
國際原子能總署 1971年12月 對國內當前正發展的核能發電亦有極不利之影響,因依規定,該總署必須派專人隨時檢查會員國核能設備的安全與維護狀況,而其使用後廢料的處理方式,也必須受其嚴格監督,國內的核電設備目前弊端迭生,又與該總署無法正式連繫,安全性如何?會有怎樣的危機?無從得悉,令人憂心。
萬國郵政聯盟 1972年4月 在未被排除會籍前,我國之一切郵件、包裹、郵政匯兌等皆可以直接向他國傳遞,但如今則必需以透過第三國居間的方式傳遞,其不僅增加郵政負擔,亦影響郵件傳遞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 1972年5月 未退出該組織前,二十幾年間,世衛組織至少曾提供我國十餘項以上的計劃援助,如全省各地下水道的改進,砂眼的防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家都記憶猶新,然而一旦退出,上述之援助計劃終告終結。
國際海事諮詢組織 1972年5月 其影響為,我國以貿易為主導的國家,在貿易運送過程中如有海上事故的發生,或與他國有海事方面的衝突等無法藉由lCMO的援助與仲裁,其對我國航運的發展甚為不利,國內許多船舶登記他國為船籍國亦與此有關。
國際貨幣基金會 1979年

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主要功能,在於促進國際匯兌的穩定,保證各國貨幣的價格,以及提供各國的國際收支情況,黃金及外匯數額等。參加該組織,表示該國的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受尊重,並能經由該組織之規範使該國的幣值能夠維持穩定的局面。我國因退出該組織,目前在國際工程的包攬和鉅額的貿易時常遭到他國的拒絕,新台幣一直無法成為國際貨幣在各國流通,皆是最明顯的弊害。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1979年 世銀主要的宗旨,在於協助戰火摧殘的國家及一般開發中國家從事經濟建設,另外它也常提供巨額資金,供世界各大民營機構,從事建設性的事業,許多亞、非國家常藉由從世銀的低利巨額貸款,來進行重大建設,現今韓國基礎工業的發展,得利於世銀不少的協助。然而我國自退出世銀後,遂無法獲得前述的援助,只得向一般的國際性大商業銀行借入高利息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