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04
 
 
1988年的中華民國外匯會不會被“統”?
現在又如何?

 

  

 

李登輝公然說謊 外匯存底不安全
-春節一過,李登輝就「變節」了

1998.02.27 聞時代週刊
鄭 緯


俞國華用「撒嬌」招式贏得第一回合勝利

  李登輝與俞國華關於台灣外匯存底的政爭,在二月廿二日終於有了第一回合的結果,俞國華初步佔得上風,逼得李登輝在「總統記者會」上表態說:「大家要求中央銀行公布外匯存底的運用或存款的情形,都是不恰當的」。據悉,俞國華此次佔得上風所用的招式是「撒嬌式」,他表示如果要求他一定要公布外匯存底等真相,他就「辭職不幹了」。李登輝碰上俞國華這種「我不來了」的撒嬌動作,一時之間也難招架,只得順著俞國華的要求找機會作表態的動作。

  於是,李登輝終於還是決定他無法向他的家長,他的主人--台灣人民--報告七百五十億美元的台灣外匯存底的去向了!這是李登輝在二月廿二日的「總統記者會」上說:「大家要求中央銀行公布外匯存底的運用或存款的情形等等,都是不恰當的」這種出爾反爾的話,背後的真實情形。

  在「作家長的」與「作國民黨的」之間,李登輝為什麼放棄了「作家長的」這一邊,轉頭來只護著「作國民黨的」那一邊呢?事情說來真是話長。

  李登輝與央行總裁張繼正在二月九日於總統府會談的時候,還於事後由中央社發表新聞稿,信誓旦旦的說:「外匯存底是全國人民辛勤努力的成果,國人當有知的權利,中央銀行關於外匯的運用情形,應儘可能使一般民眾了解。」不料還未超過十五天,李登輝就說「要求中央銀行公布外匯存底的運用或存款的情形等等,都是不恰當的。」

李登輝記者會上
公開向俞國華「道歉」

  為什麼短短不到十五天的時間,李登輝就有這麼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呢?李登輝公開說這種反反覆覆的話,其實等於是公開向俞國華「道歉」。

  據悉,李登輝與張繼正在總統府會談之後的那個星期四,也就是二月十一日,俞國華在行政院的院會上曾經公然大發脾氣,並且把張繼正訓責了一頓。因為該項李、張會談的新聞稿,曾經事先由總統府送到中央銀行給張繼正過目並無異議後,才送交中央社發出去的。然而此項發布新聞的動作,事前並未照會俞國華這個中央銀行直接上司的行政院長,所以俞國華氣憤地丟下一句話,再有下一次的話,他就要辭職。

  根據本刊的了解,中央銀行外匯局長鄒啟騋在二月十日前後,還向新聞界表示,過完春節之後,將選擇適當的時機公開說明我國外匯存底的運用情形。並且也將趁機說明所謂的建立外幣拆放市場在台灣不具可行性的理由。鄒局長並且懇求新聞界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不要再在報紙上炒外匯存底的消息,否則他們央行上上下下實在是「受不了」了。

剛過完春節
李登輝就「變節」了

  不料一過完春節,卻發現不但中央銀行,連總統府都「變節」了。一府一行兩者現在都改口說公布外匯存底是「不恰當」了。

  在這短短不到十五天之間,而有這樣南、北兩個極端的變化,除了俞國華、宋美齡這二類的人事壓力之外,尚有外匯業務方面,台灣在國際上所遭遇的困境隨著外匯問題而突顯出來。這些問題也逼得李登輝不得不改口說公開外匯存底真相是「不恰當」的這種話。

  俞國華近日對立法院宣稱,目前中央銀行存放外匯於國外銀行是採分散性的作法,差不多世界排名百大的重要銀行都有存放。他並且說,美國的加州廣東銀行也是外匯存放的銀行之一,但是存放數目最多也不過是一、兩億而已,不會太多。

  廣東銀行的駐台代表,曾任中央銀行副局長的何柏則表示,廣東銀行的股東全部是在美華僑。並表示早在三十幾年前,與廣東銀行有關的「大家族」就把股權賣光光了。

  俞國華既說七百多億美元外匯存放在世界百大銀行,並且是平均分散的;卻又說,廣東銀行內只存放了一、二億「而已」。廣東銀行又不是在世界百大銀行之列,有何德何能讓中央銀行在它那小銀行存款?而且按俞國華說的平均分散的原則,豈非廣東銀行分到的存款已足以跟世界百大銀行平分秋色了?

廣東銀行的股東
莫不與蔣宋沾親帶故

  再就廣東銀行的股東而言,國民黨的早期「革命史」與美國的華僑本來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宋美齡的「宋家王朝」本就是從美國發跡的。所謂在美華僑平均持股,沒有「大老板」的說法,反而更顯得奇怪。如果這些「股東」與國民黨不沾親帶故,怎麼中央銀行會去該行存款?而且,怎麼前外匯局長賈新葆去就任董事長?並且還有多名央行職員前往該銀行就職,包括駐台代表也是從央行副局長之位「轉檯子」去的?

  因此,外匯存放的方式,從廣東銀行的「怪異神秘」,從俞國華說詞的矛盾之中,可以檢討出來一些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外匯存放到底安不安全?

  即使外匯存放在世界百大銀行,也不保證這些排名百大的銀行本身就是「安全」無失的。十年前石油危機之後,曾經發生了匯率大變動。當時就有排名世界百大的兩家銀行倒閉,一家是美國籍的,一家是義大利籍,這兩案例在在證明了存放於私人銀行並不是萬無一失的。美國籍的銀行名叫First National Bank,當時台灣的外匯也存了一些在該行,俞國華時任央行總裁,也曾因此挨立法委員的質詢是否失職。

排名百大的銀行
並無法保證外匯的安全

  另外一種安全因素是幣值的貶升的問題。

  據了解,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以美元方式持有,在一九八六年是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當時美金貶值速度、幅度皆大,因此到了一九八七年才改善為百分之七十五以美金持有。

  由於美金在一九八七年貶值迅速,據央行的報告,已經在帳面上出現損失達新台幣三千多億元,幾乎等於百分之六十台灣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些匯率損失,一九八七年,台灣人民可以少交百分之六十的稅金了。

  還有第三種存放安全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一種,就是牽涉到外交上「國家主權」的存放外匯問題。

  中美斷交後,有一段時期,台灣外匯存底因為怕被中國的北京政權「騷擾」而改以私人名義存放。目前外匯存放在美國國內的銀行,因為受到「台灣關係法」的保障,尚可不虞北京的染指。但是,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外匯尚有存放於英國、法國、西德、瑞士、荷蘭、日本、加拿大、泰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區者。這些國家與地區並無類似「台灣關係法」的特殊保障台灣「國權」的法律,而且大都係與北京建交、與台灣斷交的國家。

  數月之前,在日本發生的「光華寮」產權誰屬的官司,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案例。像日本這一類與北京建交並且與台灣斷交的國家,碰到中國的北京政權對於「台灣去的」財產提出國家歸屬的問題時,總是要大費周章,須經過法庭的官司裁判才能決定到底財產屬於中國還是屬於台灣。

北京若打起「統一中國」的法律戰 
台灣的外匯就很危險了

  假設有天北京政權在日本對於存於東京的台灣外匯也提出類似「光華寮」的官司時,那時候不只是費精神打官司而已。外匯存底不比光華寮這種「不動產」,外匯是動產,是講究要流通的,然而一旦打起官司,通常這些動產就會被法庭裁定暫時「凍結」不准流通,必須等到官司裁定勝負了,這些動產才能解凍才可能流通的。

  因此一旦北京的中國政府對台灣存放在歐洲、日本等國的外匯存款打起「統一中國」的法律戰,恐怕台灣外匯就招架不住了。也因此,有許多號稱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到了歐洲、日本等地的銀行,就不能打上「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的字號及戶頭,就只能改用密碼代號的存款帳戶了。所謂密碼代號的存款,卻是最容易出「人為毛病」的存放方式,但是央行官員卻是另有說辭。

  最近中央銀行的官員向新聞界解釋說,央行對存放台灣外匯的外國銀行要下達「支付指令」時,外匯局的兩個不同行政主管首先要將分別保管的密碼「合併」,再交由會計單位審核,會計單位查對各項數字無誤,並確認移轉在央行的名義才會蓋章核可,再行交由發報機關拍發「支付指令」的電報。

  央行認為這樣的制度,已不是個人能夠控制的,而且也是嚴密的內部控制程序中進行的,絕無可能移轉到私人名下的。

密碼代號不安全 私人容易動手腳

  事實上,央行官員的這種說法也證明了台灣的外匯存底到目前,仍然有大部份是以「代號密碼」存放在國外銀行的。而不是以台灣的「中央銀行外匯局」這種官式名稱存放的,因此中央銀行官員對外宣稱外匯存底都是以央行名義存放,又對外宣稱以密碼代號存放,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說辭。

  而且,所謂「密碼代號」存款的方式,並不等於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局」名義存款。這種密碼代號存款的方式,非常容易被「私人」弄手腳亂搞,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去年美國雷根總統的國家安全會議的諾斯中校,在伊朗軍售案的醜聞中,利用瑞士銀行的密碼代號存款戶,私自動用軍售款項轉給尼加拉瓜反政府軍。

  諾斯盜用密碼代號帳戶的公款,提示我們台灣成百億的外匯存款,其安全性只是存乎密碼擁有人這三兩人的「忠心」而已。萬一這三兩個人忠心有問題,成百億美元的外匯也就有問題。這樣子的外匯存放制度,李登輝硬要台灣人民放心,要相信中央銀行,要相信存款安全,說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