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8
 
 
台灣內鬥,搞李登輝就是了!

 

  反李登輝的反夠了吧!當台灣人很難過是吧!在台灣可以胡鬥,就把在台灣胡鬥帶到大陸去搞倒中共政權吧!  

 

外省人沒道理痛恨李登輝

南方快報/張正霖 2002.01.07


 打從李登輝順利掌握黨政大權開始,以外省籍政壇大老為主體的既得利益者,即或明或暗,不曾間斷地對李登輝展開政治鬥爭,加上親中派媒體的配合與渲染,十幾年經年累月下來,外省籍族群仇恨李登輝的情緒,變成一種「集體意識」,且無限上綱到逢李必反的「類宗教儀式」,為台灣的族群融合劃上一道不易彌合的鴻溝。

 這絕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撇開反李政客對李登輝個人一連串的誣衊、攻擊,如鴻禧山莊置產、李夫人曾文惠女士攜美金赴美說、翠山莊違建案、及擬刪減隨扈人數和預算…等不說;對於李登輝在卸任後重出政壇替台聯黨站台一事,反李人士的反應竟是憤恨地質疑「為什麼還要出來攪局?」「退休的人為什麼不去享清福?」又選後成立群策會,一樣換來「垂簾聽政」的批判,私底下甚至什麼難聽的話都紛紛出籠,這些現象反應外省籍族群對李登輝已痛恨到咬牙切齒,但在有識之士和多數本省同胞眼中是多麼難以理喻。

 分析外省族群的仇李集體意識,成因其一,不外乎是指李登輝背叛蔣經國,蔣經國看錯人、交錯班,把政權交給本省人,讓外省人被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其二由於老一輩的外省大老,權力漸次喪失,卻心有不甘,於是對掌權的李登輝心生不滿;其三,因為李登輝對中共態度強硬,中國視李如寇讎,外省人因與大陸有特殊感情,受這份情感的影響,不知不覺竟興中國站在同一邊,對李登輝自然沒有好印象。

 很不幸,由於上述的幾個心結,在有心人士日復一日的誤導和曲解下,釀成台灣社會今日重大的爭端。然而,李登輝的接班真如外省政客口中的「偶然」?或是「背叛」蔣經國?權力分配刻意「排斥」外省人? 關於「路線」的問題,李登輝在其著作《台灣的主張》一書寫道:「不感念前人功績,一味批判固然不對,但「李登輝,你的所做所為與前人不同,所以不對」,這種說法也是有問題的。」這段話很清楚點出李登輝關於「背叛蔣經國」指控的思維,再驗證即使在蔣經國主政的高壓威權時代,即使發生美麗島事件,無所不用其極打壓、消滅反對黨,都抵不住台灣人民爭取民主的浪潮,因此李登輝任內致力民主改革乃順應民意主流,更何況李登輝從未對兩蔣口出惡言,反過來還推崇有兩蔣的奠基,才有今日之台灣。「背叛蔣總統」一說顯然不成立。

 至於接班的疑雲,據了解,蔣經國在生前曾告訴親近的友人:「若回不去大陸,應該把政權交給本省人」,這也是蔣經國一路栽培李登輝擔任政務委員、台北市長、省主席和副總統等要職的考量所在,這個想法當可求證於今日尚健在的蔣經國親信。

 再觀諸李登輝和蔣經國當年的互動,如李登輝經常被委以重任,要求對農業、政經問題提出改革方案,最後多有被蔣經國所採納或肯定,蔣經國也顯然是透過李登輝了解台灣人的想法,兩人共事愉快。

 另據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李登輝在擔任副總統期間,有次赴國民黨新聞黨部,向主要媒體負責人〈其中尚有健在者〉發表演說,李登輝在題為「台灣未來面對的問題」講詞中,在政治議題部分特別點出組黨、戒嚴、報禁和國防等問題,必需要朝自由化、國際化二大原則走,意即唯有開放一途,李登輝在仍是戒嚴的政治環境下突發驚人之語,當下把眾人嚇得楞住了,當然也沒人敢報以掌聲;事後有與李登輝熟識的友人問起,當天所言是上面授意抑是個人的看法?李登輝向友人說:「你知道我的身分,怎麼可以隨便發言?」證諸往後的演變,戒嚴、報禁、黨禁逐一解禁,由此可見,如與蔣經國沒有默契,李登輝怎可能發此言?而李登輝執行的改革,又何嘗不是在實踐蔣經國晚年想推動的理想?李登輝顯然沒有讓蔣經國失望,蔣經國也沒有選錯人,質疑李登輝等同是「貶抑」蔣經國。

 當然,李登輝身為第一位台灣人總統,自然了解台灣人民心中想要什麼,經歷過早年外來政權的打壓,看盡台灣人民悲慘的命運,李登輝在主政後致力提升台灣人的地位和尊嚴,如平反二二八事件、廢除海外黑名單、解除黨禁、推動總統直選等,在在為台灣邁向民主、自由先進國家努力擘劃。但另一方面,李登輝對外省族群權益的照顧,同樣不遺餘力,這可從李登輝十二年總統任內,包括總統府、內閣的重要職位,外省籍官員所佔的比例,絕對超過人口比例的數倍,這些事實皆有目共睹,不容少數政客的曲解。

 至於外省籍政客及族群之所以產生危機感,主要是過去一直受大中國思想的灌輸,又習於威權高壓統治時代的大權在握,以至於內心深處存有一股虛幻、不合理的優越感,當社會走向開放,趨向平等、公平時,外省籍政客被取代就覺得是失勢、受歧視,這是不對的。其實,真要解開這個「心結」,大家只要看國家所建構的制度是否公平,包括教育、參政的基礎是否公平,一如美國各種族雜處的國度,只要有平等合理的制度,那一個種族居政府之多數,絕對不會成為其他種族的「恨」,外省籍人士在政界要職「量」的部分減少,不應一面倒懷疑李登輝,而應看看制度、調整自我心態。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台灣言論開放自由自在,這一點不分本省、外省大家都蒙受其利。比如今天人人得以罵總統,不論是在電視、在報紙或是跑到黨部、家門口,大喊「李登輝滾出來」也沒事,這要是在威權時代,試問有誰敢這樣罵蔣經國?當下不立刻消失才怪。

 又如李敖、李濤、陳文茜、趙少康等名嘴之流,若不是有李登輝建構的民主改革,今天得以在台灣大放厥詞?叫他們到大陸罵江澤民、朱鎔基,敢嗎?可能嗎?別人在福中不知福了。

 當然,李登輝亦非完人或聖人,主政多年是有可批評之處,好比因受過日本教育的他,在談及日本和中國時,忽略身為有十五%左石人民來自中國的台灣元首,不宜輕易揚日貶中,這對曾深受日本禍害的外省族群,情何以堪?又台灣和中國之關係,雖中共對台姿態戀橫有目共睹,但李登輝用強硬的語氣回罵「土匪」,固可一舒心中怨氣,惟以台灣「以小搏大」的形勢,恐怕得不償失;又在執政後期,囿於國民黨之立場,沒能把眾人所詬病的黑金問題徹底鏟除,為美中不足之處,這些都是值得李登輝省思之處。

 惟整體而言,李登輝主政十二年期間,對台灣的政治改革、經濟建設貢獻良多,這些政績並廣獲國人及國際的肯定,其中也有不少外省籍人士,以足夠的見識和判斷力,認可李登輝對台灣的整體貢獻;因此,在台灣的外省族群,特別是外省精英,不應以個人的成敗進退,做為評斷李登輝功過的標準,把個人的不平發洩在李登輝身上,既說不過去也是不道德的,且過度渲染的仇李情緒,對台灣、對所有族群的利益,都不是件好事。(2002/01/07)

 

 

親民黨企圖破壞台灣情報網 

南方快報/黃耀明 2002.01.07


 國安局有一筆三十億元被形容為「地下國安基金」,日前親民黨立法院黨團,擬以行使調閱權的方式,用召來國安局長「拷問」及記者會方式,將問題搬上檯面。

 他們藉口這筆錢經由補助台綜院,轉進台聯黨及群策會,「國庫通李登輝相關的人民團體」的聳動議題,企圖迫使國安局在輿論壓力下,不得不供出這筆「基金」的運用情況。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安局官員說,這筆基金若真要照日前親民黨立委的「辦案手法」玩下去,帳目還沒查清楚,現有的國際情報網會完蛋。

 實際上,親民黨這些立委目的就是要讓情報網完蛋。因為台灣當前唯一的政治、外交、軍事上的敵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破壞台灣在海外佈建的情報網,將是大功一件。尤其親民黨把矛頭對準李登輝,更是功上加功。

 曾經長期在國安局和國安會任職的「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就表示,國安局「也許」自四十七年成立以來就有私房錢,但早期這些爛帳查也查不清楚,真正能查的應該是八十三年國安局法制化以後的帳。

 張顯耀這番話頗耐人尋味,「法制化」竟然成了代罪羔羊。法制化之前,國安局預算藏在國防預算中,為什麼早期的「爛帳」就查也查不清楚?昔日國防部就有這麼爛嗎?

 更玄的是,編在國防預算中的情報經費,為什麼變成「爛帳」?長期任職國安局的張顯耀多少應該向納稅人透露其中玄機。否則,光是追查李登輝時代國安局的私房錢,如何能昭公信,致被指是對人不對事?甚至是要向北京邀功。

 國安局有將無兵,它是全國各情治單位蒐集情資的統合單位,要把所有開支都像一般公務機關一樣,照實報銷很難!情治單位花錢不按牌理出牌,只能稽核它的「績效」、「成果」,不可能也不可以去追查錢是怎麼花掉的。

 親民黨在民進黨未來可能接手掌握國會的前夕,刻意找上李登輝藉以瓦解台灣與日本以及美國的民間〈地下〉的情資交換合作關係,如果計策成功──在失去美、日積極合作關係後,依賴軍事情報維持緊密關係的台灣,將從正式外交及地下軍情合作上退兵,僅存經貿及民間文化、學術活動的關係,這是江八點「允許」台灣所能享有的國際空閒。完全孤立台灣的外交及軍事情報活動之後,北京「統一中國」的大頭夢就離實現的日子不遠了。

 一方面打李登輝,另方面損台聯,再藉此破壞台灣透過民間力量在美、日拓展的「地下」外交、軍事合作的機制。可以說是一魚三吃!沒有高人指點,縝密策劃做不出來。

 而親民黨選在新年頭、舊年尾,媒體透露台灣軍事高層在印度已建立彼此交換情資管道之時,將國家最高情治機關的「地下」工作經費,欲以在野立法委員的淫威,逼迫國安局將「地下工作」內容「照實招供」。是否受到來自北京的「暗示」?我們都可以合理的加以懷疑!他們的目的並非在了解錢的用途,因為他們就有曾是國安局的退職人員明白內幕,要知道錢哪去了,問張顯耀、宋楚瑜不就得了?何必大肆招搖,唯恐天下人不知?(2002/01/07)

 

 

國家安全機密怎可公開在陽光下,
親民黨所為何來?

台灣日報2002.01.08社論


 親民黨立院黨團昨天針對國安局的機密資金案處理方式,要求民進黨支持成立調閱委員會,召開機密會議,邀請前國安局長、現任國安會秘書長的丁渝洲等情治首長進行專案報告,惟此提議遭到民進黨立院黨團的強烈質疑,幹事長蔡煌瑯指出國安局的機密若是任由立委全面調閱,國家安全形同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因為根據以往的秘密會議經驗顯示,「立委就是對外洩密的最大管道」。國會召開機密會議、調閱國家的情資網絡,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非比尋常之舉,親民黨立院黨團的提案有欠妥當,提案的動機更是讓人不安。

 根據報載,親民黨立院黨團在得知民進黨的質疑立場之後,呼籲民進黨政府、總統府高層不要阻撓機密資金案「水落石出」,否則將提案刪減相關單位的預算。種種跡象顯示,宋楚瑜領導之下的親民黨立院黨團,似乎志在必得,非讓國安局的情資網絡、國家的安全機密毫無保留的攤在陽光下不可,否則就將建請監察院調查,並且刪減國安預算,親民黨立院黨團此舉的動作招搖,遂讓外界不得不懷疑箇中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嫌,亦即所謂的國安局秘密資金流向台灣綜合研究院,用以補助前總統李登輝、台聯黨、群策會云云,只是親民黨意圖藉以全面調閱國安局機密情資的託辭罷了。

 國家安全單位的人事、預算以及任務概況,必須接受國會的適度監督,這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是常態現象,例如美國參議院曾經因為軍售伊朗案,召開秘密聽證會,譴責軍情首長在未徵得國會同意之前軍售伊朗,參議院依法行使國會職權,卻仍遭到美國多家主要媒體的非議,咸認國會議員背後的政治利益複雜、易受外國勢力的遊說影響,因此不宜過度過問國家的情報布建網絡;同樣的道理,親民黨立院黨團要求調閱國安局機密情資、情治首長進行專案報告之舉,既不宜也不當,更讓外界不安。

 親民黨質疑國安局在機密資金的運用上,隨便亂報名目,不須單據核銷,尤其是在委託台綜院透過卡西迪公關公司專案遊說美、日等國的作法,「有違民主國家監督制衡原則」;親民黨立院黨團的說法可議,國安情治系統的任務模式並非一般的軍公教人員,進行情報布建工作之時,豈有可能索取發票單據核銷?且在機密資金的帳目運用上,內部自有監督制衡機制,民意代表不宜外部涉入,例如民代若要瞭解教育問題,只要邀請教育主管首長報告說明即可,不宜也不應把各校校長叫到議會排排站,親民黨立院黨團要求丁渝洲等情治首長進行專案報告,即是不當之舉。

 再因台灣的外交處境特殊,政治情境亦頗複雜,兩岸局勢尤其詭譎,因此政府自有必要透過民間管道進行外交工作,而此恰是北京的中國政權所欲掌握的重要情資,倘若任由那些整天喊著「一個中國」、「九二共識」、「一國三制」的在野政黨立委依仗職權取得,誰能保證這些攸關台灣安全的高度機密情資不會流到江澤民的桌上?如果國安局的機密資金運用確有問題,親民黨立院黨團自可移請監察院調查,不應透過媒體放話,身兼立委、監委以及調查員的多重角色。(台灣日報2002.01.08社論)

  台灣已經投資中共地區600億美金以上,有50~60萬的台灣人在大陸拼經濟,這種可敬可愛賭性堅強的台灣人,就是 Good Rush的逐夢者,PFP打個什麼打?

 

美「中」「第四公報」沒有市場

中時電子報 2002/01/08


  (傅建中)美國前亞太事務助卿及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日前在華盛頓郵報為文,倡議華府和北京為了聯合反恐怖主義,並穩定雙方的關係應簽「第四公報」,記者曾撰文說他不甘寂寞,如今事情的發展證實他強出頭,非僅是不甘寂寞,還自討沒趣。他那篇文章見報的當天(二日),就有記者在國務院的例行簡報會上問發言人包潤石的反應,包潤石的答覆是:美中之間現有的架構,已足夠維持雙方「坦率、建設性及合作的關係」。記者追問之下包還是以同樣的話作答,意思即是「第四公報」沒有必要。

  美國前駐北京大使,現任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的李潔明,看了郝的文章後,認為幾近荒唐,極感不耐,不顧抱病之身(去年十月體檢發現有攝護腺癌,現正接受放射性電療中),執筆為文反駁,由於用語頗強,李潔明自忖郵報大概不會登,沒想到郵報於刪節後,還是以讀者投書方式在今天(七日)刊了出來。

  李的投書指郝文完全漠視了台灣和大陸目前極具生機與動力的經濟關係。李潔明說,台灣在大陸的投資超過六百億美元,住在大陸經商的台灣人約五十萬,而現在兩岸都已成為世貿組織的成員,雙方的經貿互動關係正方興未艾,美國應支持這樣的互動,美國根本不需要和中共談判簽「第四公報」的事,因為那樣只會使美國陷於和中共為了雙方分歧討價還價的困境中,事實上,美國有更重要的事得做。

  郵報同時刊出一位署名郝京士的投書。郝京士直斥郝爾布魯克提議簽「第四公報」的立論根本錯誤,華府與北京在反恐怖主義上,並沒有共同的戰略利益。真相是中共在利用反恐遂行它自己鎮壓新疆獨立運動的目的。現已垮台的阿富汗神學士政權和中共的關係不錯,前幾年還把美國轟炸恐怖基地訓練營的巡弋飛彈碎片送去中國大陸檢驗呢。

  國務院的反應,加上這兩封投書的反擊,充分顯示郝爾布魯克炮製的「第四公報」這個貨色完全沒有市場,乏人問津。

  記者說郝不甘寂寞,據一位常駐紐約的香港同業稱,確是如此。因為早在一個多月前,郝已在紐約的亞洲協會的集會上,兜售他的「第四公報」之說了,可是反應冷淡。郝心有不甘,遂把他的想法寫成文章,在郵報發表,想引起布希政府官員們的注意,那知又碰了一鼻子灰。

  據了解郝爾布魯克現主持一個預防和治療愛滋症的民間機構,他的夫人(原是ABC電視主播詹寧士的太太)則負責一保護記者的機構,如郝安於防止愛滋病蔓延的慈善事業,並協助夫人維護記者採訪權益及生命安全的良心事業,總比要在經緯萬端的美中關係上強出頭,自討沒趣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