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04
馬若孟-又見尼克森陰魂不散

 

2002.05.12 自由時報
☉邱垂亮

 五月四日和五日,淡江大學國際研究院主辦「東方文化與國際社會」學術研討會,除了邀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七位學者參加外,還從美國請來成中英與馬若孟等名教授,可謂學界盛會。其中,史丹佛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馬若孟(Ramon Myers),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因其強烈攻擊李登輝,並主張接受「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解決台海爭執,特別引人注目。會中,我發表論文時簡單予以反駁。

 馬若孟多年來主持史丹佛大學有名的遠東圖書館(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曾與他共事很久),對台灣深入研究,發表很多論文和著作,頗負盛名。他是美國戰後崛起的反共保守主義學者,反對冷戰時期蘇聯和中國領導的共產主義,可謂冷戰戰士(Cold War warrior)。他反共旗幟鮮明,長期來台獲蔣經國、李登輝等領導人予以國家貴賓級的招待,並常獲得我國慷慨給予他的機構和研究計劃的經濟援助,蔣經國基金會就曾給他數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他也長期關注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雖採取的是蔣經國主導民主化的菁英主義論點,我不能同意,但對台灣民主化成功相當支持、肯定。匪夷所思的是近年來,尤其是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阿扁掌權、李登輝堅定支持民主政黨政治後,因為他們堅持台灣主權獨立、主張民主化就是本土化、台灣化,馬若孟不知為何,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大肆批判阿扁和阿輝伯的台灣主權立場,並轉而認同、支持他長期反對的中國共產黨政權的「一個中國」與「一國兩制」統一台灣政策。他到處、包括去中國大陸疾呼,把李登輝罵得一文不值,把中國的統一路線說得連北京諸老都能點頭稱 讚。真是令人看得目瞪口呆。

 我唯一能比擬的,就是一九五○、六○年代反共急前鋒的尼克森,一九六八年當上總統後一九七一年突然急轉彎,在季辛吉的牽引下到北京去朝拜毛澤東,與周恩來聯手出賣反共盟邦台灣,賣得無情無義。馬若孟當然非尼克森,但兩人作為前後呼應,令人看得實在唏噓不已。西諺有言,有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對尼、馬兩君可謂描述得淋漓盡致。

 在研討會上,馬若孟說,李登輝有日本情結,主張台獨,分離族群,搞種族主義,故絕非民主主義者。我反駁,李登輝有日本情結,有台獨意識,但絕非種族歧視主義者,更絕對是民主政治的堅信、實踐者。馬說,李登輝等領導人在搞極端危險的台灣民族主義,這絕不容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我說,台灣還沒台灣人的民族主義,何來極端民族主義,只有中國有極端的大中國民族主義,不僅可能危害台灣,還可能納粹主義化危害世界和平。馬最後呼籲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我指出,台灣人民九十%以上反對「一國兩制」的統一,台灣前途應由二千三百萬台灣人 民決定。

 以馬若孟長期對台灣的關心和支持,為什麼對李登輝、阿扁和台灣會有這麼多的誤會、誤解和「惡意」﹖為什麼會由反共極右派激轉彎變為親中共的「極左派」?有人說他有私人利益和恩怨問題,以他學術界地位,應不致如此。我寧願相信他是根據學者良知、良心說這些不友善的話的。如是友善,我們就要好好思考、檢討他為什麼變得如此離譜,如是傷害李登輝和台灣。我相信錯在他,但我們也要反躬自省,為什麼失去這位本是換帖子的朋友。朋友變敵人,總是令人難過的事。馬若孟變成尼克森的陰魂不散,更令人不安難眠。 (作者邱垂亮╱淡江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