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10
一國兩制失敗 香港成犧牲品

 

2002.07.01自由時報
記者黃忠榮/特稿

 「一國兩制」是具有高度創意的構想,它在古往今來的世界各國幾乎找不到類似例子。但是創意並非成功的保證,一國兩制不但存在邏輯上的矛眉,也背離「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先賢名言。從香港實施一國兩制五年來的經驗不難看出,香港已成為一國兩制實驗失敗的犧牲品。

 社會主義先驅馬克思所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建立在無剝削狀態下的人們願意付出最大努力的假設上,經過前蘇聯及中國的實際試驗,早已證明這項假設的完全失敗。為免社會主義制度、甚或國家的瓦解,才有後來鄧小平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修正主義。

 修正版其實沒什麼玄機,就是引進了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做法,為呆滯沈悶的社會主義注入一些活泉,藉此對瀕臨崩潰的社會主義救亡圖存,因而才有後來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推行二十多年來,中國在市場經濟上一直向資本主義靠攏,但領導階層仍一直緊抱共產主義,致使中國社會潛藏結構崩解的深層危機。

 中國本身已無力解決擺蕩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矛盾,但在大一統的民族主義的迷思下,中國又視收回港澳、統一台灣為神聖任務。一國兩制也就是為了遂行一統江山的夢想,對港澳人民及國際社會提出的「折衷方案」。

 一國兩制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維持現狀」,在司法獨立上繼續維持,民主人權上毫不打折,經濟發展蓬勃推進,社會生活上自由開放,因而在香港回歸前,中國領導人念茲在茲的一再保證「五十年不變」,就是要袪除各界對一國兩制的疑慮。

 世人的疑慮未消,一國兩制就已禁不起考驗而逐漸變質。香港基本法原賦予「港人治港」的權利,但是當去年香港立法會通過「行政長官選舉條例」,拱手讓北京擁有罷免特首的權力時,香港連僅有的民主形式已不復存在,特區政府已成為專制政權的附庸。

 在政治上「以中為尊」之外,香港在人權、民主的發展上也是日趨倒退。近年來港府對於可能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子,採取強制行動,例如破門入室逮捕無逃亡之虞的逾期居留大陸人士、以手銬拘禁採訪警民衝突的香港記者、引用「公安條例」拘捕社運活動人士等,香港對社會活動控制已漸趨「中國化」。

 經濟上的霜雪更是令港人洩氣,原本光明璀璨的東方明珠,曾幾何時街景蕭條、失業率高漲,港人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每況愈下。香港的困境正訴說著一國兩制失敗的痛苦經驗,台灣若以香港為鏡,不難發現一國兩制的糖衣下,包裹的是令人畏懼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