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89
對抗民意 在野徒自討沒趣

 

2002.09.07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特稿

 清查政黨不法取得財產,一直是民進黨政府的重要政治訴求,其中雖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但所觸動的政治風暴,也讓行政院方面必須仔細評估,避免招致破壞政治穩定,挑釁朝野關係的批評。

 兩年多前政黨輪替後,由於朝小野大格局,行政院相對於立法院,處於勢弱的階段,不但法案、預算的審查過程,無法操之在己,因施政無法落實,不僅朝野除相互指控,政局陷於空轉,加上國家發展出現瓶頸,民眾不安情緒也隨之升高。

 然而,去年底國會改選結果,對執政黨趨向有利,游內閣上台後,幾次立法院重要表決案,執政黨方面也都獲得不錯佳績,加上陳水扁總統近日拋出執政聯盟後,更隱然催化朝野格局的質變;這樣的發展,讓扁政府更具信心來推動「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

 游揆日前主持行政院院會時,已先政策透露要將陽光法案儘速法制化,配合他在六年國發計畫中宣示的政治改革訴求,整個游內閣的施政規劃已然成形,「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也將與陽光法案、政治改革等配套,一同推出。

 尤其不論是陽光法案或政治改革,都是以改善民主法制與政治風氣為優先,塑造政黨競爭的公平環境,如此的戰略高度下,有助於讓追討國民黨黨產的意義與目標更為提升,藉此擺脫政爭的批評。

 同時,這樣的正當性基礎,其他在野黨也較難集結抗衡,尤其是親民黨方面,反對立法也不是,支持立法也很難。

 而扁政府這項動作雖針對國民黨而來,但國民黨內部也未必可以「步調一致」,相對於國民黨行管會積極處分黨產,甚至不惜進行法律爭訟,大有力保黨產之勢,國民黨內部仍有不乏認為應主動歸還的立場,未來國民黨要如何回應,顯然還待進一步整合。

 另方面,這項立法動作,也將成為北高兩市市長選舉的火線話題。尤其是台北市方面,市長馬英九該如何應對,是與國民黨高層力保黨產的做法一致,還是贊成可以透過合理的立法進行處理,馬英九的處理,對泛藍軍的選票將造成影響,甚至對目前市長的選情造成翻轉的效果。

 以陽光政治為名,訂定「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對國民黨清查黨產,在民意與輿論的支撐下,在野黨方面要完全抵制並非易事,所以,屆時朝野的攻防關鍵,恐不在於該特別條例有否立法的必要性,而是該如何立法?清查黨產的「基準日」應如何認定?以及國民黨是否會祭出憲法官司等,都將成為下階段政黨間角力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