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8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特稿
「這次來的泛藍立委是什麼背景?」「就是主張與中共和解、傾向統一的台灣政黨!」這是華府兩位研究亞洲問題的專家,談到章孝嚴所帶領的國親訪美團時,出現的一段對話。難怪章孝嚴要說,華府過去兩年好像只聽到泛綠陣營的聲音,在野黨都被邊緣化了。
當然,華府對於台灣的認識,並不是如此簡化,但就像國民黨過去執政時,常向華府推銷民進黨若執政,一定宣佈台獨引發台海戰爭一樣,陳水扁總統就任兩年以來,泛藍陣營也嚐到民進黨向華府人士抱怨國親兩黨與北京一個鼻孔出氣的苦果,使得泛藍陣營在華府背負了槍口向內、杯葛陳水扁不遺餘力的形象。
章孝嚴在華府呼籲美國國會應該將「台灣連線」改為「中華民國連線」,令人想起過去駐美代表處為了要在國會決議案中稱「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屢次與台灣人公共事務會衝突的歷史。只是物換星移,如今在外交戰場上主導方向盤的是民進黨,「台灣」在華府的聲勢顯然高過了「中華民國」。
一個呈現在華府友人眼前的事實是,台灣在國家認同上缺乏共識造成的內耗,也在消耗寶貴的外交資源。
美國眾議院台灣連線的四位共同主席,原就普遍同情台灣自決,甚至獨立,他們以為幫了台灣的忙,如今卻有台灣立委要他們反對台獨,可真有些意外,甚至混淆了。
美國政學界對於中國的態度,有鷹派、鴿派之爭,但普遍不願見美中軍事衝突,章孝嚴等的訴求,在華府也會有一定的聽眾。在野黨在外交政策上的角色原本是監督,台灣的在野黨卻因國家認同上與執政黨有重大差異,而在華府成了批判陳水扁的重砲,這是其它國家少見的。
在野黨本就不是外交政策的掌舵者,他們在華府的訴求,台灣的選民是否接受應該更為重要。畢竟,政治歧見是要在國內尋求共識,而不是在美國發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