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03
反恐外交 突破中國孤立

 

2002.09.08自由時報
記者李李光/特稿

 繼「大溪會議」後,陳水扁總統今將再度召開「三芝會議」,這項以民主、反恐為主題的高層會議,推究內涵,仍以外交為主軸,也呼應了陳總統所提「一邊一國」及「台灣走自己的路」的主調。

 國家安全是陳總統就任以來的首務,但國家安全不全在軍備國防,就台灣的處境而言,外交其實更在國防的上位。

 民進黨從黨外時期即體認,台灣議題國際化、台灣海峽公海化,是使台灣免於被國際孤立,並被中國內政化的唯一出路;「一邊一國」也好,「走自己的路」也好,都在舖陳台灣未來此一政策走向。

 中國當然深知此間拉鋸,因此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指責帝國主義介入台獨運動、強銷香港模式、一國兩制、堅不以對等精神看待兩岸等,均意圖將台灣內政化,以備必要時,「關起門來打孩子」,而讓國際無從置喙。

 國家安全以外交為先鋒,因此大溪會議以經濟為主題,但重點其實在與美、日、東協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議題上,這是以經濟議題切入區域性合作,讓台灣用經濟在國際上走自己的路,也因此,大溪會議的前半段集中討論經濟,後半段則從經濟轉入政治與外交。

 三芝會議以反恐及民主為主題,但兩場議程均以外交部的報告掛頭牌,反恐的外交效益明顯可見,也是兩岸外交戰的又一個主戰場,中國以反恐之名,拉攏美中關係,並用以打擊疆獨;台灣則以反恐戳破中國沿岸的飛彈部署,並切入區域性安全體系,其間攻防,當然值得我高層集思廣益。

 至於民主與外交何干?陳總統去年過境紐約,曾提出成立「台灣民主基金會」之議,日前接見外賓時,又再度提及。

 「台灣基金會」內涵為何?據知,它將定位為民間基金會,並以台灣民主化經驗,協助其他國家推展民主。

 民進黨在野時,曾發起「亞洲自由民主聯盟」(陳總統明年將出任該聯盟輪值主席),又即將加入「國際自由聯盟」,成為正式會員,未來基金會即可透過上述政黨外交管道,挹注非邦交國的民主運動,從而強化台灣的國際關係。

 進一步言,民主化是為國際潮流,在亞太各國漸形民主化壓力下,中國僵化的政治體制和領導勢將備受衝擊,斯時國際形勢對我也將充滿無限可能。

 民主合作、經濟繁榮、和平安全,是陳總統所謂亞太地區和平繁榮的三根「錨」,也是我未來促進亞太發展的三個主軸。

 大溪會議和三芝會議計三個主題,即緊扣這三根錨,三根錨其實也撐起台灣的國家安全,並以外交實戰,形成陳總統口中的「大戰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