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99
打破外購優先的迷思 國防才能自主

 

2003.01.19自由時報
記者許紹軒/特稿

 台灣面對共軍強大的軍事壓力,防空飛彈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但是不只是愛國者飛彈有問題,過去軍方也發生過天弓飛彈鷹式計算機缺件,應急做為只能撐個一兩年的情形,背後所顯現的,就是我國過分依賴對外軍購,讓後勤狀況呈現相對的不穩定。

 從軍方的反應不難發現,愛國者飛彈與天弓飛彈缺件的問題,並不是技術層面高到不能自行研發的料件,也因此軍方除了另找國外供應商外,也委由中科院研製,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對於交付的任務也多能定出不算久的完成時限,顯示出中科院的科研能力仍屬雄厚。

 眾所皆知軍方一直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迷思,反正有錢,只要國外買得到,國內的產品很少看上眼。一方面固然有共軍軍事壓力大,先進國家產品比較可靠做為藉口,另一方面也有對外軍事採購不能說破的「綿綿角角」,除非真的是火燒屁股了,才會出現像IDF經國號戰機的「奇蹟」。

 軍事對外採購固然在短期內可以達到效果,長期來看對國家的軍備發展卻是扼殺生機的兇手,製造IDF的航發中心(現為漢翔公司)曾經擁有完整的設計製造能量,但在美國同意出售F-16後,訂單大幅減少一半不說,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能量大幅流失,上千位參與計畫的工程師失去工作後,只好去教書、到電子公司,或是設計遙控飛機,甚至還有人被聘到南韓設計新型教練機。這些人才台灣棄之如敝屣,外國卻視之如珍寶,令人不得不佩服政府的「高瞻遠矚」,花了幾千億元幫外國培養工程師。

 反觀台灣樣樣最愛比較的新加坡,一九六五年才獨立,國防工業從零開始,經過三十幾年的戮力發展,逐步由模仿走到創新,品質優異到除了能供應新加坡軍隊的需要,甚至自行研製的裝甲車輛都一度有機會獲得美國陸軍採用,再看看台灣的現況,只能慨嘆。

 很多國家的例子也顯示,強大的工業技術也能帶動其他民生產業的蓬勃發展,而且國防自主雖然須付出龐大成本,但與橫亙在我國面前的重大威脅相較,仍是必要。政府過去養成的偏執心態早已到了更張的時刻,長期依賴外人的國防,終究是不牢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