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10
要聯合對付中國,不是懲罰印、泰

 

2003.01.21自由時報
◎林健次

 江丙坤所領導的立委團訪問泰國受阻,罪魁禍首是中國。

 中國就像個惡霸鄰居,它說你家是他家的一部份,並且亮出武器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訴諸暴力。中國也還是鄰里間的無賴,他不只不讓你外出走動,同時也恐嚇其他人不能和你交朋友。他就住在你家左鄰,你只好往右邊走,可是這個惡霸,卻恐嚇你的右鄰,說要是膽敢跟你做朋友,就要對他不利,逼得你右邊的朋友交一個、斷一個,你的路越走越窄。你想,大路不能走,走防火巷總可以吧!沒想到這個惡霸連防火巷後面的鄰居也不放過。最後,你想路都被堵死了,挖地道總可以了吧!萬萬沒想到地道還沒挖好,地道那邊的朋友,就在這個惡霸的壓力下,公開宣示永遠不歡迎台灣總統的拜訪了。中國對台灣外交的打壓真是罄竹難書,陳總統一個多月以前想用挖地道的方式訪問印尼的計劃失敗,國民黨立委江丙坤訪問泰國被擋,只是表象的一、二而已。

經濟制裁傷人害己

 由上一段的比喻更容易看出,阻擾我國涉外事務的罪魁禍首都是中國這個惡霸鄰居,印尼、泰國只是被壓迫的弱者兼受害者而已。奇怪的是,每次小國在中國的壓力下對台灣做出「損台不利己」的舉動,台灣國內就有一部份人嚷嚷者要懲罰這個小國、要懲罰那個小國,而對背後元兇的中國卻不置一語,有時甚至政府機關也跟著附和。這種本末顛倒、黑白錯置的處理法,只是讓這個惡霸在背後竊笑,其陰謀因台灣的愚蠢而得逞而已。東南亞國家不讓台灣拜訪事小,台灣若真的對他們「懲罰」起來,則台灣和鄰居們的實質關係惡化,不正是中了中國的圈套了嗎?

 很多人有一種誤解,以為東南亞國家要靠台灣引進資金、輸出勞工,要靠台灣「吃穿」,所以一定很怕台灣懲罰。這句話只有部分道理,首先,引進資金與輸出勞工,在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是互利的經濟行為,所以在台灣懲罰別人的時候,台灣也會受害,也同時在懲罰自己。台灣有很多傳統產業與耗力行業沒有外勞是經營不下去的。因此,除非台灣準備接受這些後果,否則懲罰也者,頂多是嘴上說說而已。第二,有人說,懲罰特定國家之時,台灣還是可以照常赴東南亞投資、照常引進東南亞勞工,我們只是把投資與勞工引進配額轉移到其他國家而已,台灣損失很小。台灣以相對的獨占率,去面對東南亞國家在吸引外資和勞力輸出的相互競爭,由這個觀點去看,這句話本來是不錯的。不過,東南亞總共就是只有這些國家,而這些國家都「同時」在中國有計劃的壓力下,對台灣做出不友善的舉動。台灣能懲罰所有的被投資國與所有的勞力輸出國嗎?

製造矛盾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策略

 事實上,中國對東南亞國家施壓,造成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矛盾,不能以單純的政治性的、中國要併吞台灣的統獨之爭視之。中國所要造成的矛盾,也可視為其對台灣與東南亞經濟策略的一部份。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關係惡化的結果,反映在投資上,就是台灣資金少了一個出路,造成東南亞國家外資的減少,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同時受害。台灣資金只好被趕往與東南亞國家替代性極高的中國黑洞。中國是唯一的受惠國!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關係惡化的結果,反映在勞動面的,在東南亞國家就是勞工輸出減少,增加其國內失業的壓力,在台灣就是依賴外勞的產業有停擺的憂慮,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同受其害。台灣依賴外勞產業失去競爭力的結果,就增加引進「陸勞」與產業移出的誘因。在懲罰東南亞國家的前提下與氣氛下,所謂外移就是往中國移,再一次的,中國是唯一的受益者。

 就台灣的南向政策與外勞政策而言,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是處於敵對的矛盾關係的,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利益的交集。台灣政府必須了解這一點,台灣政府也必須讓東南亞國家了解這一點。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都沒有理由在中國製造的矛盾上自相殘殺,弄得兩敗俱傷。這種了解與體會若能落實在政策上,對東南亞鄰邦在政策上和在實質關係的改善上,一定有所助益。最重要的是,台灣民眾和政府不能隨著中國製造的矛盾起舞,做出懲罰東南亞國家的愚蠢反應,中了中國的一石兩鳥、害台灣又害東南亞的政經陰謀。中國若看見其政經打壓台灣的陰謀節節成功,一定變本加厲,那麼我們的國際政經環境就更加不利了。(作者林健次╱淡江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