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3 自由時報

前總統李登輝昨日應邀參加「危機時代,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並專題演講,他呼籲國人認同台灣,認清中國威脅。(記者蘇孟娟攝) |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前總統李登輝廿二日指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國家認同不夠,生意人只為賺錢沒有國家、國境觀念,還逼迫政府開放三通,到大陸大量投資,結果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有八十%根本沒賺錢,反讓台灣陷入中共以商包圍的新危機。
李前總統昨日應台灣中社及賴和文教基金會邀請,參加在中興大學舉行的「危機時代,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並以「危機時代更應認識中國」為題演講。
李登輝說,台灣目前遭遇的危機,更甚於他擔任總統時,過去中共動輒以武力恫嚇,企圖影響台灣總統選舉,結果他仍是以超過五十%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中共眼看威脅未果後,改用柔性手段,利用台灣的生意人壓迫政府開放三通、大量進入大陸投資等。結果前進大陸的台商有八十%根本沒有賺錢,卻為了面子不敢說出真相,現今在上海及廣東各有一條「台灣街」,是投資失敗不敢回台的台商,在當地集居形成。
李登輝表示,中國五千年歷史其實就是鬥爭的歷史,發展迄今本質始終未變,期待中共對台灣有善意,是絕不可能的事,因此政府態度很重要,若也「笨笨地」以為開放晶圓廠登陸也不要緊,只以賺錢為考量,屆時被騙還不自知。過去他積極推動戒急用忍,但如今政策放得太鬆,台灣已快被中國壓得透不過氣了,他舉例說,台灣商人賣台灣啤酒每瓶利潤不到五、六元,若賣青島啤酒利潤則有一半以上,造成商人只看利益一窩蜂推銷青島啤酒,這就是大陸以商包圍台灣的策略。
李登輝強調,台灣是世界的一部份,中共不能因台灣在清朝時曾是中國的領土,就認為現在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有自己的任務,政府應配合台灣的需要,走出自己的路,民眾才有前途。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不少學者專家在參加「危機時代,認識中國」研討會中,提醒國人不應對大陸市場太樂觀,盲目前往投資,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結果只是替大陸拚經濟,而非替台灣拚經濟。
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指出,國內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多隱惡揚善,各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真相認識不足,造成國內企業懷抱中國夢,大量西進卡位。台灣高科技廠商自一九九六年到二千年間,陸續將生產重心移往中國後,對中國出口結構升級助益極大,中國資訊硬體業能快速崛起,台商正是最大功臣。
王塗發說,台商大量投資中國支撐中國經濟繼續成長,卻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與失業大增,政府若跟著台商起舞「積極開放」或是開放直航,無疑是替中國拚經濟,絕非是為台灣拚經濟。
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指出,中國推行財政聯邦主義,只要能上繳一定的稅,中央賦予地方極大的財政自主權,地方政府為了生存,各出奇招去招商引資,相對的也因缺乏法治約束,出現不少坑矇拐騙情況。
「從中國大陸出逃」一書作者林志昇也指出,中國號稱經濟成長率為七%,但中國的物價及就業率卻未跟著上升,反而是年年下降,台商若無法深入了解真相,貿然相信假象前往投資,即背負極大風險,台商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生長在台灣的事實,已有經驗者更應把中國不為人知的一面曝光,以免更多台商受害。
「大陸司法迫害台商實錄」作者高為邦則表示,他追蹤被報導過的台商受害事件,再向官方查詢進一步處理情況後,赫然發現沒有任何受害台商事後能討回公道,中共形同刻意放縱坑騙台商及掠奪台商事實,已讓中共對台商友善的假象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