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7 自由時報
◎王美琇
政黨輪替至今的種種亂象,常常讓我陷入極度的錯愕、憤怒與焦慮。社會價值觀的錯亂與是非曲直的錯置,經常令我不禁懷疑:這是我熱愛的國家嗎?這就是我賴以生存的社會嗎?我為什麼會在這裡?為什麼生長在這塊土地的我的同胞們,會有如此敵我分明的意識形態,甚至混亂不堪的國家認同?
我是一個習慣往回走的人。當我在深深凝視這個扭曲變形的社會,我會問:為什麼會如此?非如此不可嗎?然後一步步的往回走,找尋原因,找尋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的社會病得如此嚴重?一如我在成長過程中一再地往回走,探詢自己的生命史,一再地凝視曾經傷害我至深的傷口。我知道,我必須從傷口處找到病因,從最痛苦的地方找到力量,我才能夠重新站起來。同樣的道理,我努力嘗試尋找我們社會的病因。
我個人覺得,如果用精神醫學的字眼來說,我們的社會得了嚴重的「精神官能症」。有精神官能症的人,通常都隱藏極深的痛苦,這個傷害至深的痛苦如果沒有重新得到觀照與治療,它會轉化入夢境、潛意識,然後在不知覺或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從行為舉止流竄出來。而通常這些行為有些僅止於異於常人,有些則具有傷害性;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我思索與探詢我們社會得了「精神官能症」的病因,卻赫然發現病因的源頭就是--「二二八事件」。為什麼?
一九四七年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蔣介石的軍隊進入台灣島內所開展的瘋狂大屠殺事件。這次的大屠殺,不只滅絕了數萬島上的知識菁英和無辜的老百姓,也徹徹底底摧毀了外省人與本省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原本,多數的台灣同胞是懷著歡歡喜喜的心情重回祖國(中國)的懷抱,卻沒想到這些外省「同胞」有一天竟然成為殺害自己與親人的劊子手。這段悲痛的歷史,不但沒有被劊子手的蔣家政權重新反省與檢討,甚至被刻意掩蓋和湮滅了四十餘年之久。
經過二二八大屠殺之後,整個台灣社會進入最黑暗的時期。二二八受難家屬的親人後代以及當時見證大屠殺歷史的台灣人民,將所有的痛、所有的怨以及所有的怒都塵封起來,成了失聲的畫眉,然後,這個社會的劇痛,悄悄走進了人民的記憶深處。然而,仍然有無數的台灣人民,將悲痛的記憶轉化成內在巨大的力量,開始在海外、在島內展開一波波的政治反抗運動。海外的台獨運動與島內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運動,就是這些無法遺忘的記憶,一點一滴所匯集起來的力量。五○年代著名的台獨前輩王育德,在日本集結知識份子展開台獨運動,其兄就是二二八的受難者王育霖先生。還有無數受難家屬的親人後代與那些見證大屠殺歷史的台灣人民,從五○、六○、七○年代前仆後繼投入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民主運動,慢慢集結愈來愈大的反抗能量,最後終於促成了民進黨的成立。
所以,我個人認為,二二八悲慘的歷史,是許許多多台灣人命運的轉捩點,也是我們整個台灣歷史最重要的轉捩點。
這段台灣人最悲慘最痛苦的二二八歷史,不僅曾經傷害了無數的家庭與心靈,撕裂了整個社會,也造成數十年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無法彼此信任的巨大鴻溝。目前我們社會依然存在的省籍問題,其根源就是二二八事件。令人遺憾的是,不只蔣家政權刻意湮滅這段歷史,使得外省人與本省人失去了互相傾聽、對話與了解的契機;後來的李登輝前總統當權期間,雖然曾代表國民黨政府向台灣人民道歉,以及後來立法院通過的二二八補償條例,向受難家屬聊表彌補與慰問;但是這段歷史的真相,以及應該還給受難家屬的正義與公道,並沒有受到真正的重視。換句話說,清算歷史責任與還原歷史真相,從來沒有真正開始。
所有的政治人物,包括現今的執政者,都告訴我們:忘掉過去,努力向前。然而,對一個曾經受到嚴重傷害的心靈與社會,怎麼可能忘得掉如此椎心的痛?一個從來不知道何謂「二二八」的人,叫他如何去忘掉他根本不知道的事情?一個徹底摧毀本省人與外省人信任關係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果沒有重新得到反省與檢討,這個社會如何奢談族群融合?一個心病嚴重的人沒有找到病因,該如何重建健康的人格?一個病得如此之重的社會,如果沒有重新回到歷史的原點,如何能夠重建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一個不正常的社會,怎麼可能擁有一個正常的國家?你認為我們現在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嗎?一個正常的國家,怎麼可能國民會有錯亂的國家認同?
一連串的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我們是一個沒有反省能力的民族。沒有反省能力的個人,很難擁有成長進步的空間;一個沒有歷史反省能力的民族,不可能建立一個包容的、自信的民主社會,更沒有資格談「建立一個百分之百的獨立國家」。沒有自尊的個人,無法擁有一個自信的獨立人格;沒有自尊的民族,不可能建立一個國家。而自尊的建立,在於勇於反省。
我一直覺得,二二八的歷史,是我們病態社會的病因源頭;同時,這段最悲痛的歷史,也是我們建立國家最重要的backbone(脊柱);一如猶太人被屠殺的歷史,就是他們建立民族自尊與獨立國家最重要的backbone。所以,我願意在此誠摯地邀請你,再一次深深地凝視二二八;再一次深刻的想想:我們是誰?什麼是「我們」?沒有信任基礎的你我,該如何成為「我們」?二二八與「我們」究竟是什麼關係?
深深凝視二二八,你會找到答案。(作者王美琇╱台灣北社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