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3
台灣之路

 

2003.02.28 自由時報自由談

 「二二八」是什麼?為什麼會放假一天,恐怕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清楚。台灣實施民主,走出威權統治陰影後,歷史教育的核心價值仍是以大中華意識為主,本土意識雖萌芽,卻仍然只是歷史的串場角色,台灣人民手中有選票,但在心理上還不是台灣的主人。

 李登輝前總統卸任後,依舊戮力於本土化的播種工作,他的演講幾乎都會批判台灣教育中國化問題,使得學生只知有萬里長城,卻不知台灣也有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其所有排水路的長度合計一萬六千公里,相當於繞行地球半周的長度。

 可悲的是,在台灣只要一提到本土化教育,就有人會將之冠上「去中國化」的帽子,將純粹的歷史教育改革打成一種政治鬥爭的陰謀,好像讓台灣年輕人認識台灣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美國社會族群雜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移居美國尋找一個新生的夢想,這些移民者及其後代,並沒有抗拒「美國化」,使美國成為一個種族的大熔爐,奠下今日繁榮強盛基礎。「台灣化」有什麼好抗拒質疑的?

 台灣才是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祖國,可是當二二八事件半世紀之後,台灣內部還在為護照正名為台灣爭議不休,學子還在歌詠長江黃河,自許為龍的傳人,而本土政權更不時受到統派勢力威脅時,台灣要真正成為一個國家,恐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