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2 自由時報
☉曾理家、周漢欽、李宏文

■鄭蘋如為國殉難,得年26。

■日本漫畫家村上紀香的暢銷漫畫「龍」中的鄭蘋如婀娜多姿(漫畫中文譯為鄭蘋玉)。「龍」的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印行。
|
民國三十年的一個夏日,艷陽直射戒備森嚴的日軍中國南部司令部,路經該處的中國老百姓,無不快步走過,不敢多看一眼。突然,一個大腹便便的女子衝進大門,手持利刃,叫囂要討回丈夫的人頭,否則她將斷首階前。一時之間,層層崗哨的衛兵都被震懾住了,也沒阻擋,任其直闖而入。這位年輕婦人名叫王志芳,她的丈夫是黃埔軍校六期,身兼國民黨津浦鐵路特別黨部委員、江蘇省黨部調查統計室主任、魯蘇皖邊區游擊第四縱隊司令的陳中柱將軍,於民國三十年六月五日戰死在江蘇泰縣的盧家宅,項上人頭落入日軍手中,將軍夫人不顧己身安危,深入虎穴,希望索回丈夫人頭。日人感佩夫人之節烈,將陳將軍人頭用錦匣盛裝,焚香頂禮後交還王志芳。
若你有中國人、日本人的血統,在抗日時,要效忠哪一邊呢?鄭蘋如之父鄭越原為同盟會會員,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時期,得識木村花子,對其工作之掩護、文件傳遞,協助甚多,日久生情,遂締良緣。鄭蘋如為鄭越原之次女。中日混血的鄭蘋如,遺傳父親奔走革命的熱血,及母親掩護革命工作的膽識,大學還沒畢業就加入中統局工作。抗戰軍興,她以其女性及「半個日本人」的身份,打入日軍核心,獲取重要情報,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民國二十九年執行刺殺汪政權的特工首腦丁默 時,失手被捕,不屈就義,時年二十六歲。何日是鄭蘋如的忌辰?何處埋芳骨?六十三年之後,我們僅能憑一張笑盈燦爛的相片,遙想鄭蘋如當年的風華。日本漫畫家村上紀香手繪的暢銷漫畫「龍」,用了極大的篇幅來描繪鄭蘋如(漫畫中文譯為鄭蘋玉,請參閱「龍」第廿四、廿五、廿六集)「藍衣社女特務」的故事。當然,與真實歷史相較,漫畫的傳奇故事總有它的誇大與失真。
民國二十年四月二十五日,武漢特派員蔡孟堅在漢口逮捕了中共中委兼中央政治局委員,亦為中共中央特務總部負責人顧順章,阻止了一樁行刺國軍統帥的陰謀,一舉瓦解中共潛伏我方的地下工作組織,迫使中共撤離上海,退至江西中共蘇區。這是調查局中統時期的一大勝利,可是除了文字紀錄之外,我們找不到相關原始文物,僅從網路訊息中得知蔡孟堅已於兩年前病逝美國。我們希望能聯絡上他的後人,為調查局局史館增添一些史料與可看性。
陳中柱、鄭蘋如、蔡孟堅都是調查局的烈士,他們的故事,有豪邁,有蒼涼,更多的是歷史的幽微與喟嘆。歷經戰亂動盪的時代,諜報事跡原本就易被湮滅,七十多年的歲月倥傯、人事滄桑,文物史料散失自是難免,我們今天重視這個問題,籌建局史館加以蒐集珍藏千百位烈士的英勇史蹟,也許嫌晚,但總比明天要早。也就是因為擔心事件的真相會在時間的淘洗下模糊褪色,局長葉盛茂才對局史館的籌建會有急迫感。
調查局決定籌建局史館,內部曾有激烈的討論,最大的疑慮是「局史館能否呈現歷史真相」。
真相是歷史的支撐,抽掉這一層,一切都將落空。我們調查工作的目的就是發掘真相,考證歷史的焦點也在探索真相;唯有秉持良心,還歷史以原貌,才經得起後世的檢驗。所幸在台灣今日自由開放的氛圍中,對於歷史的探索已無禁忌,我們得以在一個寬宏的視野中,客觀、謹慎、虛心的從歷史時空看問題。
疑慮消除之後,調查局局史館在籌建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次第展開。在第四處處長徐立功、副處長吳漢的領軍下,我們先後參訪了情報局的紀念館、國軍的軍史館、警察大學的博物館以及政戰學校的校史館,對館舍硬體格局有了概念。進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建構調查員共同的歷史記憶,局史館分為四個陳展單元,主題規劃為組織沿革及重要史蹟、歷任局長生平事蹟、調查精神之傳承、各時期殉職殉難烈士事蹟。現已完成調查局組織沿革的基本架構。從民國十七年三月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伊始,歷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黨員通訊局以及行憲後的內政部調查局、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法務部調查局。從隸屬機關的性質可以看出,調查局主要任務由與共黨鬥爭到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民眾權益,從軍閥割據時期的秘密諜報單位到民主法治的執法機關,組織和功能定位,隨時代需要而調整。我們能夠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把繁瑣的文獻和史料鋪排就序,頭緒分明,要歸功於掌管資料庫多年,並曾參與修編局史的第四處第二科張起厚科長。
在闢建局史館的進程中,讓我們看清楚過往的是非,記取教訓、增長智慧,並從反省中找到走向未來的力量。(作者曾理家、周漢欽、李宏文╱調查局局史館籌建委員會連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