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44
共同拒絕SARS 台灣加入WHO

 

2003.04.07 自由時報

☉林恆立

 今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將世界健康日標舉重視未來主人翁的健康環境,許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為什麼兒童的健康如此重要呢?因為根據統計,每年約有五百萬兒童的死因和環境有關,包括家庭、學校和社區,這些疾病包括:腸病毒、登革熱、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意外。根據衛生署的報告,九十年全國兒童人數:四百四十一萬二千九百三十六,男性:二百二十九萬八千七百零二,女性:二百一十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五,造成死亡的原因有意外傷害、他殺和傳染病,這些工作需要全國民眾一起來營造,消除對兒童安全的危害。

 此次SARS的全球傳染,更讓大家覺得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尤其是台灣,因為政治的關係,讓台灣不管自發性的或境外移入的傳染病,都無從得到國際社會的援助,而台灣在全民努力下所獲得的衛生成就,也無法得到合適的平台與國際做面對面的溝通,在現今的國際環境顯得不合時宜。SARS這個造成跨國界威脅的病毒,在全球化趨勢下,為主權、疆界與安全的觀念,做了最新、也是最殘酷的詮釋。尤其世衛的幹事長布朗德蘭女士說,「這個傳染病現在已經對全球的健康造成威脅」,「全球必須共同合作找出病因,治療病人,阻止它傳染散布」。這危機提醒世人,國際合作是解決跨國安全威脅的不二法門,各國在防疫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共同合作、互通資訊、分享經驗,尤其是透過世界衛生組織進行國際合作。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警告,各國民眾應暫勿赴香港及大陸廣東等地,這是該組織十餘年來首次。中國被列為疫區,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沒有明顯的區隔,當然在全球人士的眼中,會對來自台灣的旅客或商務人士投以異樣眼光,近日泰國、日本相繼對台灣發出警告就是如此,如果在醫療公衛實體(Public Health Entity)或醫療公衛領域(Public Health Territory),台灣無法獨立,那將來任何與中國疫情有關的狀況,台灣恐難倖免。

 台灣尚無致死病例,無社區集體感染,亦無本地病患至境外感染他國民眾,似顯示我國疫情已受初步控制。台灣在防治及控制SARS疫情的作為積極,是以「等同於國家安全應變機制」的方式,集合許多部會的力量一起來對抗這個健康威脅。但令人遺憾的是,世衛組織一直不願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拒絕台灣參與,這嚴重的違背了世衛組織為所有人類健康安全服務的創立宗旨,也將形成全球防疫的漏洞。

 中國為該疾病的起源地,中國此次隱瞞疫情,因為中國政府「不把人當人看」與「粉飾太平的威權心態」,不僅讓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脅,讓疫情迅速穿越國界,侵襲亞洲、美洲與歐洲等許多國家,讓千千萬萬的人處於驚恐之中,對全球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連帶遭殃的是香港、新加坡、台灣、越南這些與中國鄰近的國家及地區。根據調查,亞洲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五.一%下降至四.五%,而兩岸三地及新加坡經濟所受影響無疑最大。對台灣而言,根據經建會的推估,將使今年GDP減少一百億,事實上,台灣的旅遊業、航空業已經首當其衝,哀鴻遍野,再加上逛街購物的人潮減少,使得原本不景氣更加雪上加霜,如果再加上美伊戰爭影響,修正超過一個百分點。

 台商為了個人利益,進出全球本是天經地義,奈何中國、香港是疫區,這麼綿密的進出,對於台灣社會的衝擊不小,尤其社區之中有台商的住戶,人人自危,甚至要求回台的台商,必須戴口罩以避免感染,學校中只要有同學發燒、咳嗽,老師就會讓學生立即返家休養,以免感染其他同學。

 為了下一代的福祉,此次朝野各黨得以捐棄成見共同連署,決議推動台灣加入WHO,實屬難得。從醫界少數的先輩開始推動台灣加入WHO以來,逐漸的得到新政府,尤其是阿扁總統的支持,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小組,醫界和民間社會也共同推動台灣加入WHO。

 此次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從醫療衛生體系到社會、學校、家庭,影響之大甚於之前的口蹄疫和腸病毒,中部地區的醫界、民意代表和民間社團特別發起「共同拒絕SARS,台灣加入WHO」的連署健行活動,響應阿扁總統的呼籲:「醫療、衛生、疾病無國界,為了人類健康安全,世界衛生組織絕對不能因為政治性的考量,將台灣排除在外!」讓台灣民眾清楚認識SARS是由中國來的傳染源,更突顯台灣未能加入WHO的政治考量,讓台灣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無法獲得和其他國家的同等待遇。(作者林恆立╱台中市醫界聯盟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