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42
後SARS時代 朝野應徹底調整兩岸關係

 

2003.05.25 自由時報

 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副召集人李明亮昨天表示,目前北部及南部的院內感染已控制住,預期未來SARS病例增加趨勢將走下坡,目前SARS疫情可說已經穩定,大家應該可以放心,並可開始恢復正常生活。衛生署長陳建仁也樂觀指出,台灣的SARS疫情到六月中旬就會趨緩。

 連日來,台灣的SARS疫情以每天五、六十個可能病例的驚人數目激增,短短數日已突破了五百個病例,不但達到了政府所設定的發布緊急命令,啟動三級管理機制的標準,世衛組織更宣稱台灣是目前世界疫情擴散最快的地區,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認為台灣疫情非常嚴重。此際,政府防疫團隊呈現客觀事實,並表達對控制國內疫情的信心,應該有助於安定人心與穩定社會秩序,讓民眾儘早恢復正常生活,走出SARS的恐慌。事實上,在SARS疫情爆發之初,由於民眾對SARS病毒的無知而產生驚慌,社會出現失序現象,此種恐懼心理在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爆發大規模院內感染後達到高點,當時我們已經指出,必須重視民眾心防的崩潰,重建人民的信心,才能對抗SARS。因此,我們樂見政府防疫團隊展現專業的自信,在急流中逐漸掌穩船舵,帶領國人走出險境。但是,大多數專家指出,在疫情控制初期,因為防護心理的鬆懈,反而容易導致疫情復燃。加拿大多倫多日前才從疫區中除名,最近又發現五名可能病例,廿人遭到感染,立即被世衛組織重新列入旅遊警訊名單。加拿大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更何況台灣現階段只是疫情稍微緩和,並非真正渡過危機。政府雖然充滿信心,仍須保持高度警惕。

 其實,疫情趨穩後,政府除了仍應強化防疫工作,盡可能導引民眾恢復正常生活外,更應認真面對「後SARS時代」的來臨,全盤思考與調整台灣在SARS之後的新走向。SARS嚴重衝擊台灣社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固然是台灣的一大危機,但是,福禍相倚,在危機之中,如果能夠虛心檢討,勇於面對自身的一切缺點,好好調整步伐,未嘗不可轉危為安,使台灣很快再站起來。呂秀蓮副總統日前已舉辦過一系列座談會,討論台灣如何因應後SARS時代的挑戰。總結專家學者的意見,可以發現最受人關注的重點,乃是在於兩岸關係的思維、政策與架構的調整,特別是經貿關係,台灣如何擺脫過去向中國嚴重傾斜的不正常現象,更被視為台灣能否浴火重生的關鍵。

 台灣向中國傾斜,特別是台商幾乎孤注一擲投資中國,完全無視「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高度風險,被美其名為「全球化佈局」、「亞太營運中心」、「全球運籌中心」、「兩岸產業分工」之下,不得不然的舉措。而台商掀起中國投資熱,明明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資金外流與失業率的上升,但整個台灣社會卻受到統派媒體、政客的催眠,一直陶醉在「台灣的希望在中國」的幻想之中,不知覺醒。如今SARS肆虐,中國政治體制不透明、專制所潛藏的高度風險,再也無法掩蓋,台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不但面臨病毒侵襲而停工的危險,世界大廠也紛紛思考撤出中國的必要性。後SARS時代,不管少數台商如何麻木不仁,恐怕都必須調整原有的投資心態。而政府也無法不檢討現有兩岸經貿政策,讓產業真正根留台灣。

 台商西進,係基於單純的經濟因素考量,一廂情願以為政經能夠分離,台商投資中國是台灣力量的延伸,更可以藉由經濟合作改善兩岸關係。這種看法其實大謬不然。台商西進,不僅未使台灣獲得好處,反倒增強中國打壓台灣的實力,台灣可說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七、八年前的台海飛彈危機,姑且不提,此次SARS風暴,中國對台灣毫不留情的壓迫,更可清楚看出無論台商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多大的貢獻,都改變不了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對中國而言,經濟只是達到政治目的一種手段。所以,即便SARS發源於中國,而台灣更是中國隱瞞疫情的受害者,但中國非僅不向台灣人民道歉,更在台灣有意加入世衛大會觀察員時,不擇手段全面封殺。台灣已是疫情嚴重國家之一,卻被中國阻止,不能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衛生署長陳建仁也不能出席研討會報告台灣疫情,甚至在大會決議文中,連陳述台灣疫情的文字都不能出現。而聯合國記者協會鑑於SARS疫情肆虐全球,各國迫切需要協力對抗SARS,乃邀請我駐紐約台北經文處處長夏立言前往聯合國大樓簡報台灣疫情最新狀況,此一完全不具政治意涵的記者會,竟也遭到中國反對,使夏代表無法踏入聯合國大樓,只能在大樓外接受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聯社、法新社、日本NHK等三十多家國際重要媒體訪問。

 即便台灣人民面臨最嚴重的生命威脅lll 著台灣人民與病毒奮戰,中國也不會放棄打壓台灣的意圖。僅此一端,就可以了解中國對台灣根本只有併吞的野心,沒有絲毫的「同胞情」;台灣與中國只有競爭的關係,不可能共存共榮。只有認清這個事實,徹底調整後SARS時代的兩岸關係,全面扭轉對中國的傾斜,才可能保障台灣的安全與繁榮,使台灣得到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