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40
駐韓美軍 將從兩韓邊界南移

 

2003.06.07 自由時報

 〔編譯陳宜君╱綜合五、六日外電報導〕南韓總統盧武鉉六日抵達日本東京,預定將與日相小泉純一郎舉行高峰會,尋求解決北韓核武威脅危機方式的共識。另外,美國與南韓五日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進行美軍進駐朝鮮半島半世紀以來,具有歷史意義的最大規模重新部署行動,把駐韓美軍從鄰近兩韓之間「非軍事區」的駐地向南遷移。

 這是美國國防部重新部署海外美軍策略的一部份,其他還包括可能減少駐德軍力,以及在東歐建立新軍事據點。美國目前在南韓派有三萬七千部隊,受到調動計劃影響的主要是美軍第二步兵師約一萬五千名部隊,及派駐漢城市中心的第八軍團五千名成員。

 為避免北韓趁機挑釁,美、韓並未在聯合聲明中說明部隊調動的時程表,只表示將在數年內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把駐紮漢江以北的美軍遷移至京畿道北部的兩處軍事基地,第二階段則移至漢江以南。美、韓亦表示雙方部隊將互相移轉部分任務,但未進一步說明。

 華府還決定在二○○六年前投入一百一十億美元預算,展開強化駐韓美軍戰力計劃,包括在南韓部署愛國者飛彈,以對抗北韓據估計擁有的六百枚飛毛腿飛彈;美軍特種快速行動部隊「史崔克旅」(Stryker)將輪調派駐南韓,以強化當地美軍的危機因應能力;另外,美方將在南韓部署高速船艇,必要時從日本沖繩運送美軍陸戰隊前來支援。

 聯合聲明中說,駐韓美軍的重新部署計劃,符合兩國領袖過去在高峰會中達成的共識,即南韓經濟力量不斷成長,其部隊應可擴大負起保衛國土的責任。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後,美方沿著分隔兩韓的非軍事區外圍部署部隊,以確保北韓一旦有任何動作,美國可立刻介入。不過,華府的軍事策略人員現在認為,美國公開承諾協防南韓的作法已過時,應多加利用精密武器,降低地面部隊的犧牲風險。

 另一方面,盧武鉉抵達東京訪問四天。他是南韓首位出生於朝鮮半島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的總統。盧武鉉與小泉七日的會談,將使美日韓的三角外交更為具體。位於北韓飛彈射程範圍內的日本與南韓,均傾向支持美國以強硬立場迫使北韓放棄核子野心,但也擔心若主張訴諸軍事解決,將會激怒北韓。此外,日、韓與美國對於應對北韓採取何種經濟制裁,仍有歧見。


美軍後撤 北韓恐錯認情勢

 ﹝編譯陳成良/綜合六日外電報導﹞如果美國嚴肅看待在亞洲重新部署駐軍一事,恐須比這回重新部署南韓駐軍做得好一些:南韓官員表示,美軍後撤,可能使北韓產生誤解而有無法預期的反應。

 如今,美國已表示將從全球最後一個冷戰前線後撤兵力,在南韓的一名美軍高層指揮官認為,此舉不會削弱對北韓的防衛能力,攻擊範圍更遠的部隊可能取而代之。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論壇」主任柯薩說:「問題不在於我們為何這麼做-因為這顯然已經拖延許久,而是為何要迫切地在此時宣布。」他說:「這是(美國國防部)倫斯斐把他的眼光放在更大的願景,而沒有顧慮到小細節,諸如冷戰在朝鮮半島尚未結束的事實。」倫斯斐認為,美國就是以較小規模、高機動性及擁有先進科技的部隊在伊拉克取得勝利。

 美國五角大廈官員不諱言地表示,先進的新科技意味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戰略位置可以轉變成一支較靈活、較有彈性的武力。副國防部長沃佛維茲日前才作此表態。

 然而,北韓擁有化學、生物武器和大量傳統武器(也可能握有核武),這使得朝鮮半島的問題要比中東地區的威脅更複雜,更危險。就技術層面來說,兩韓處於戰爭狀態,因為雙方在韓戰後只達成停火協議,未簽署和平條約。

 南韓官員已表達憂慮,認為美軍首度從前線後撤,即使只後撤幾公里,北韓可能認為美國對南韓的支持已經降低,或認為美國是想對北韓發動先制攻擊掃除障礙。

 讓局勢更加惡化的是北韓核子危機。雖然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力重新部署,可能可以提供軍事上的利益並提升戍守兩韓邊界美軍的機動性,但當前北韓核武危機尚未解決,時機可能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