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73
回歸本土的競爭

 

2003.06.24 自由時報

◎ 王崑義

 外傳美國不希望台灣舉辦核四與加入WHO諮詢性公投一事,國內藍綠兩大陣營,難得有同聲「反對美國干涉內政」的共識。只是,泛藍陣營這次的「反美」,是否真的為台灣思考,恐怕還是要讓人質疑。

 對泛藍陣營而言,他們這次願意站到「反對美國干涉內政」的立場上,應該是有兩種戰略考量:其一,可能是他們認為過去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政策過於親美,所以這次的反美,不過是延續美伊戰爭前的反美立場,無關於他們是否接受核四公投的問題。因此,他們表態「反對美國干涉內政」,反而是讓扁政府難堪。

 其次,可能是最近親民黨在後SARS時代,急於找回中國的議題,但卻碰得滿頭包,於是藉機轉移話題,讓自己能很快地從「中國」的泥淖中抽身,免得難以自拔。雖然如此,但反美的立場向來是中國一貫的政策,所以親民黨反美,其實無礙於它對中國的親善。甚至於表現出跟中國立場的一致性,一樣可以取得那些「熱愛祖國」選民的認同,同樣可穩住它的票源。

 如果泛藍軍這次反美的立場,是出於上述的兩種考量,那麼寄望他們回歸本土的競爭,恐怕又是緣木求魚。在台灣已經習慣於把反美等同於親中的觀念裡,如果「反對美國干涉內政」不是站在本土的立場,而是表現自己一貫親中的理念,最後仍會遭到選民的唾棄。

 尤其是親民黨,它的罩門是在於容易被貼上「中國親民黨」的標籤,這個標籤不同於「中國國民黨」的歷史宿命。因此,唯有回歸到本土的認同與競爭,才是泛藍軍起死回生的契機。

 (作者王崑義,戰略研究者)